雲南鮮花銷量猛增50%,電商平臺成“護花”使者 | 雙十一專題

雲南鮮花銷量猛增50%,電商平臺成“護花”使者 | 雙十一專題

為滯銷的2萬支玫瑰倒貼冷藏費,這是雲南花市上半年的常態

說到鮮花行業的上半年,業內人多是一聲嘆息。

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曾讓鮮花產業鏈遭受重創。彼時,國內封路,鮮花線下銷售渠道受阻,距離北京2000餘公里外的雲南斗南花市,不見了昔日人山人海景象,而是門廳冷落。這裡曾是亞洲最大的鮮切花交易市場,交易量佔全國的70%,是中國花卉市場的“風向標”、花卉價格的“晴雨表”。疫情之下昆明國際鮮花拍賣市場停工,對面的花農和鮮花經紀人面對面交易的對手市場,從春節後也再沒開過,直到疫情好轉後才逐漸開工。

不可抗力下,掏錢救花成為彼時雲南花市的常態。“當時,我們在冷庫存放了2萬支玫瑰,本想保存10天左右情況會有好轉,但是行情都沒有轉變,鮮花沒人要,又不能隨便丟棄。我們不僅找不到處理的渠道,自己還倒貼了1000多元冷藏費。” 雲南紅塔區趙桅社區花農張任菊鈦媒體App回顧起當時情況。

隨著國內產業復甦和消費復甦,鮮花產業也逐步回暖。花農們也都開始佈局今年的銷售季——雙十一,電商平臺們成為新一輪鮮花產業復甦的助推者。

據京東集團相關負責人向鈦媒體App介紹,在接到雲南市多家鮮花基地的求助信息後,京東集團旗下的京東物流聯合京喜電商平臺開啟“京喜助農 京鮮速達”計劃,依託京東電商物流一體化的優勢,已經在雲南等鮮花原產地開始了多輪“護花”行動,為滯銷的40餘個品種3000餘萬支鮮花找到了線上銷路。

護花行動的“最後一公里”

花期不等人,電商平臺正藉助產業鏈的服務能力,深入服務鮮花產業帶“最後一公里”。今年雙十一前夕,京東鮮花聯合京東物流和京喜平臺,為雲南鮮花制定了供應鏈一體化解決方案展開救花、助農行動。

鈦媒體App在對雲南鮮花產地的探訪中注意到,京東為當地花農提供了兩方面服務。

一方面,京東物流針對已簽約的鮮花基地提供自主研發的“智能溫度監控平臺”,實現了全流程的可視化溯源,以及溫控冷鏈車全程“0斷鏈”、“0腐損”。這是保證鮮花產品從雲南地裡“鮮活”送達消費者手中的基礎,而最終實現了花農損失降至最低。

京東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僅京東“618”購物節期間,京東冷鏈承運的鮮花單量環比暴漲191%,累計將為消費者運送超過1000萬枝鮮花;

另一方面,京東聯合旗下社交電商平臺京喜,推動當地花農“直播賣花”。帶動了雲南超過20家大型鮮花種植基地、超過100家花農種植戶入駐開闢線上銷售通路。截至11月1日,京東、京喜兩個平臺上,共上線3000多款鮮花產品,開展超過100場鮮花主題營銷活動及3000多場直播,助力雲南鮮花產業帶售出超過4000萬枝鮮花。

京喜相關負責人告訴鈦媒體App,在直播經濟浪潮之下,鮮花作為觀賞性高的產品,非常適合這種模式,且相比傳統渠道賣花模式,“運營成本的投入相對較小。”

雲南花匠科技有限公司 CEO 王鵬博在接受採訪時稱,“我們目前在京東平臺每週直播一次,這樣可以讓顧客看到我們合作的鮮花基地內的鮮花的生長環境、採摘處理、冷鏈運輸等環節,從而更加放心購買。” 他也回顧了今年疫情期間,整個鮮花行業的困境,“首先面臨鮮花運輸不出去的困難,外加上鮮花婚慶的減少,無疑是雪上加霜。好在,互聯網已養成了家庭購花的習慣,加上京東線上平臺流量的支持以及京東物流提供補貼,基本上相當於物流免費,鮮花在疫情期間出現銷售的爆點,同比增長了40%。”

雲南鬥色花卉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譚家田與玉溪花農屬於“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社”模式運營,擁有2000餘畝花田,為當地直接與間接解決就業人口30餘人,其中多人來自於貧困家庭。

譚家田向鈦媒體App表示,經過今年2月14日情人節的低點後,從5月20日到現在整個鮮花市場行情非常好,價格也呈現走高趨勢,銷量相比去年增長50%-60%。由於受新冠疫情影響,國內限制進口,厄瓜多爾等國外的進口花卉很少進來,所以國內鮮花市場實現了自產自銷,花價比往年高了30%,可謂十年之中的罕見狀況。

雲南鮮花銷量猛增50%,電商平臺成“護花”使者 | 雙十一專題

鈦媒體App走訪雲南化農

雲南探花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霍森則是採用“公司加農戶”的模式,花田覆蓋面積大概有2200餘畝,合作農戶300餘戶,並擁有40000平米自建車間、十個冷庫,是京東在玉溪本地的自營鮮花倉,鮮花從基地直接發送至消費者手中,從而減少鮮花流入花拍市場經過反覆驗花而造成的花損。時間上,江浙滬、珠三角用戶第一天下單第二天就可以收到鮮花,北上等北方城市最少兩天可以收到鮮花。

除了自營鮮花倉合作外,花農們還與京東智聯雲開展了數字化育花試點合作。以往大棚內的溫度、溼度均是靠人為感受,通過京東雲服務,在鮮花大棚內安裝了傳感器,通過技術手段檢測溫度、溼度以及鮮花生長狀況等數據,未來希望通過技術手段完成全自動化育花,從源頭上做好品控、標準化。

鮮花零售正在悄悄發生著變局,電商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做欲做花農的“護花使者”。

無論是自營鮮花基地模式、承包基地種植模式、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社模式,大家都在積極響應雲南本地實施的“一縣一業”、“一村一品”政策的同時,也在試圖改變鮮花供應鏈中存在的痛點。

傳統的鮮花供應鏈,要通過至少四級以上渠道:花農生產出來,運到交易市場或是採購商到田間地頭收花,之後經過一級、二級甚至三級批發商,才到達城市和花店——這一鏈條,也帶來諸多問題:物流成本高,效率低下;交易時間長,導致鮮花損耗嚴重;鮮花價格高,品質卻難以保證。根據艾瑞諮詢統計,每層批發商要加價15%-20%,而花店零售環節至少加價60%。而一旦鏈條中某一環出了問題,整個供應鏈就受阻無法運轉。

鮮花日常購,正成為消費新藍海

中國的鮮花消費市場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以節假日和慶典贈送為主的禮品鮮花,另一部分是以日常消費為主的生活鮮花。在中國市場上,前者佔據主流,鮮花在節假日“受寵”,到了非節假日備受“冷落”,從業者也面臨旱澇不均的局面。

京東正通過多個渠道,推動鮮花日常生活消費的新趨勢。值得一提的是,京東平臺已經面向 2000 萬 PLUS 會員提供補貼優惠,推出9.9元起包郵的月度定製鮮花、以及多款PLUS專享價鮮花。官方數據顯示,

自8月上線開始,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帶來超過 50 萬單銷量,換句話說,平均每 2 個京東PLUS會員就購買了1支鮮花。

京東PLUS會員生活權益負責人高啟航表示,“京東PLUS會員有著較高的生活品質追求,也有較高的忠誠度和活躍度,對鮮花的復購率很高。我們希望用半杯咖啡的價格,培養這群有著高消費力的京東核心用戶形成鮮花日常消費習慣。”

而在人均鮮花消費顯著低於一、二線城市的三至六線新興市場,京東則通過秒殺、京喜、京東極速版進行體系化下沉,在大數據指導下以銷定產、定期包園銷售等方式,有效撬動了鮮花供給端降本增效,以“好花低價”激發了下沉新興市場的鮮花消費潛能。

入駐京喜鮮花店鋪的雲南鬥色花卉科技有限公司譚家田向鈦媒體表示,在雙十一期間,他們也推出了不同系類的活動,例如全年最優惠的一次訂閱包月或包年期間按周收花服務;優惠單品嚐鮮價,低至9.9元,19.9元包郵到家,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開拓更大的下沉市場;此外還在京喜農場推出 0 元免費領,參與京喜平臺的“京喜農場”社交營銷活動。

從一線城市到六線城市,京東正在“喚醒”不同細分市場的鮮花消費,推動鮮花市場實現“雙循環”。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郭虹妘,編輯/蔥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