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長三角 全椒這麼幹(3)勠力同心脫貧 助力鄉村振興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  近年來,全椒縣通過扶貧政策、扶貧金融等支持中小企業,帶動貧困戶就業,進而促進鄉村振興。2020年是決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全椒縣上下勠力同心,按現行標準已全部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降為零,然而防止返貧將作為一項長效工作仍在推進中……

90後小夥帶動鄉鄰致富

12月初,全椒縣石沛鎮的氣溫徘徊在5℃上下,寒氣襲人,然而南塘花坊裡仍然“春意盎然”,盆景、盆栽、綠植姿態飽滿。

十來個工人在花坊中,正忙著將一盆盆的植物打包,貼上快遞面單。不久後,附近的快遞員將會上門攬收,這些花花草草將通過電商走進千家萬戶。

羅塘村黨總支書記張健帶村兩委幹部,到扶貧項目幫助貧困戶出售菊花。

花坊的工人都來自附近村莊,年齡都在五六十歲,花坊從成立開始就僱他們來這裡幫忙,做一些拔草、施肥、換盆、打包的活,一天可以賺80元。

“農村人文化水平不高,也沒啥手藝,出門打工都沒啥門路。”南塘花坊負責人齊勇說,他們大多因病致貧。齊勇是位“90後”,2015年他利用金融扶貧5萬元貸款開啟種植花卉的創業路。幾年下來,在縣、鎮兩級政府幫助下,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從最初幾畝擴大到了現在100多畝,還增加了火龍果、草莓種植園,開啟了“水果採摘”的新項目。

“縣裡通過資金、政策等來扶持我創業,我更要為扶貧事業做貢獻。”齊勇告訴記者,花坊的工人中一大半都是貧困戶, “有句話講得好,致富不忘鄉親,希望能幫到他們”。

產業扶貧提升脫貧質量

全椒縣根據本地實際發展特色產業帶動鄉村振興和農民增收。整縣域推廣“稻蝦連作”模式,以“蝦稻互促、一水兩用”實現“蝦稻共贏、一水雙收”,綜合效益最少相當於傳統水稻種植的5倍以上。

全椒縣還利地域特點,發展薄殼山核桃產業。目前,全縣碧根果種植面積達6.4萬畝,穩居全國縣級首位。薄殼山核桃帶貧減貧作用明顯,土地流轉帶來租金收入,薄殼山核桃企業流轉440戶貧困戶土地,戶均增收5000元左右,帶動200多名貧困人口在林業企業就近就業,年人均收入6000元。

全椒縣利用生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旅遊經濟,在4個鎮科學佈局、精緻建設了10個美麗鄉村,通過楓景大道“串珠成鏈”,輔以碧雲湖、神山、襄河等山水河湖風光,最終形成風情獨特、風光優美、生態宜人的55公里的“美麗一環”。

近年來, “一環線”區域承辦省級以上賽事、慶典20多個,接待遊客年均超20萬人次,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566個。 “一環線”核心區貧困戶,通過在農業龍頭企業就業,或直接種植、養殖特色旅遊產品,400多戶成功實現脫貧。

以長效機制鞏固脫貧成果

2014年,全椒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村9個、貧困戶7560戶18200人,貧困發生率5.19%。目前,9個貧困村已全部出列;建檔立卡貧困戶7106戶17350人已全部脫貧,2020年剩餘貧困人口按現行標準已全部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降為零。

脫貧攻堅戰,全椒打了一場漂亮仗。全椒把防止返貧和繼續攻堅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建立近貧臨貧預警、致貧返貧即扶、脫貧持續鞏固的預警和動態幫扶機制,逐戶建立工作臺賬,防止脫貧後再返貧。

關於脫貧攻堅,全椒形成了特色做法。近年來,全椒縣堅持以黨建為統領,持續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扶貧隊伍建設,全縣2.6萬名共產黨員深耕扶貧一線,狠下“繡花”功夫,實現了對貧困村幫扶、對貧困戶幫扶、黨員幹部幫扶任務“三個全覆蓋”。

扶貧先扶精神,全椒堅持“志” “智”雙扶。全椒縣把“扶貧先扶志”作為工作重心,鼓勵貧困戶自強不息、自主脫貧,讓貧困戶學有榜樣、行有示範,克服“等靠要”心理。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幫助扶貧戶至少掌握1項實用技術,提高脫貧致富專業技能,培育一批產業帶頭人,帶領貧困群眾增收致富。

王虎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王吉祥 葉素健 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