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唯一一個可以跟拿破崙相提並論的古代中國皇帝

在有關中國古代歷史劇的文藝作品裡的皇帝,通常是一副威武且德高望尊的模樣,很沉穩,很少有西方像亞歷山大、凱撒、拿破崙之類的政治領軍人物:既是統帥和政治功業的開創者,自身又是具備高尚武德和極強的戰鬥技能的武士,項羽是眾所周知的有極高戰鬥技藝的奇人異士,但是他的政治水平就不是一般的爛了,這就對他評選優秀軍人的聲望就大打折扣了,再加上他對待俘虜的殘忍手段極心態,更是有損他的名譽。回過頭來研讀中國古代歷史,如果說非要拿一位皇帝跟世界上的那些西方武士政治領袖相提並論的話,就只有唐太宗李世民能夠與之媲美了。而且應該是惟一的一個可以跟拿破崙相提並論的古代中國皇帝。

他是唯一一個可以跟拿破崙相提並論的古代中國皇帝

著名歷史學巨人陳寅恪用“胡化的漢人和漢化的胡人一語,”評價唐朝開創初期的核心力量跟族群特徵。說得上是精闢準確的說出了唐太宗時期跟地區精英族群的文化和個性特徵。那時候的李家所處區域剛好是北邊不同的勢力交錯的族群中,按照軍著名軍事家蔣百里先生的說法,生活跟戰鬥的方式極其一致,自然就決定了唐太宗幼年時期所經受的是武士化的教育,騎馬射箭、戰鬥技藝以和戰略的功課,而且處於戰亂期間,有防衛的城市為各種躲避戰火的遊民聚集之地。這些人文環境跟李世民得天獨厚的天賦結合一起,就形成了一個有著大局觀,同時又具有高超戰鬥能力的武士。

他是唯一一個可以跟拿破崙相提並論的古代中國皇帝

歷史書上記錄的他首次戰鬥經歷,並在戰鬥中起到突出表現的是在他十六歲的時候。那場戰鬥的時候正好是隋煬帝在雁門被突厥軍圍困住,唐太宗參加了當時叫做雲定興的一名將軍的軍隊,他們剛好獲得軍令前去救援隋煬帝楊廣。十六歲的李世民向主帥雲定興提出了:突厥敢率軍來圍困隋煬帝,肯定是知道我方軍隊救援來不及大規模整合,無法短期形成大規模救援軍隊的判斷,小規模的部隊直接去救援,起不到救援作用,我們可以考慮讓軍隊分成很多的小分隊,多樹旗幟,行軍間距拉長迷惑敵軍,讓對手認為是大規模部隊集結起來救援,這樣的話,突厥人肯定會懷疑是自己判斷錯誤,就會主動撤退軍隊的。這個意見被主帥雲定興採納了,結局也是如他所判斷的一樣敵軍撤退,隋煬帝解圍了。歷史書上對他在他父親做起兵決定時的關鍵性的作用有很多的記載,但對他做一名武士的獨特的個性和功勳卻總是被忽略。

他是唯一一個可以跟拿破崙相提並論的古代中國皇帝

當他已經是統帥的時候,他仍然親身上戰場,帶部隊突擊,也取得很多可觀的戰鬥成績。這在中國的軍事歷史上是極其罕見的。讀過隋唐史書和看過隋唐演義的歷史小說或者隋唐歷史劇的都知道很多李世民被困後突圍的戰爭精彩片段,實際歷史中李世民也是很喜歡帶小股部隊去偵察敵情或是誘敵深入、又或者是直接帶頭突擊。這得益於他訓練的一直千人騎兵突擊小隊,這個騎兵部隊是他的戰役核心,也是他每次戰勝對手的法寶。就跟亞歷山大一樣,他不但自己親自戰鬥在第一線,他也算得上是古代騎兵戰略的大師級別的人物,可謂是閃電戰的前驅。

他是唯一一個可以跟拿破崙相提並論的古代中國皇帝


關於隋唐所謂的三大戰役的說法,緊接著又是東都的圍攻,竇建德等人救援王世充的大部隊全部出動攻過來,歷史書上記載的李世民在這場戰鬥中使用的無論是戰略、戰役還是戰法上的都很精妙,而且在決戰時,李世民親率騎兵,對潰逃又反身結成大軍的河北部隊進行中間突擊,氣勢銳不可當,猶如破竹,竇建德被李世民擒獲,這直接導致王世充開城投降,為唐朝統一天下掃清了的兩個重大的障礙。

他是唯一一個可以跟拿破崙相提並論的古代中國皇帝

李世民從十六歲開始參加鬥爭,一直到二十九歲通過當上皇帝成為天子,可以說武士精神的青年時期對他的影響是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的。而且長期的戰鬥生涯使他和僚屬結成了政治利益一體化的同盟,這種長期戰鬥生涯中形也培養了他跟僚屬的革命感情,這就導致了李唐初期君臣關係不同於傳統的君臣關係,他給君臣關係注入了一種的夥伴同盟的關係色彩,這也是唐朝初期的政治空氣要比其他時期寬鬆很多的一個重要原因。更為重要的是,戰鬥的殘酷性跟戰略思維的務實性、嚴謹性還有冷靜也歷練了他跟別人不一樣的人格和個性,使他統治時期的李唐時期更加富有人性和理性的色彩,可以這麼說,李世民時期是整個中國帝王專制史上最少見的思想相對寬容、個性化和文化上都極其開放的時代,這就是他作為一個偉大的帝王常常被後人們懷念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之一吧。

他是唯一一個可以跟拿破崙相提並論的古代中國皇帝

關於李世民的故事和功績,你還有其他的看法嗎?歡迎一起探討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