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掉一個孩子,到底有多麼容易

知乎上有個熱帖常年霸佔榜單:“摧毀一個孩子有多簡單? ”


一個點贊4萬的回答是:


“ 貶損他,不遺餘力的貶損她。

吃飯掉米粒,就用筷子打著他的手關節罵:吃飯都不會,豬都比你強。

哪怕是做得好,也要用不屑的語氣說:又醜又笨,也就這件事能做的好,還不是什麼正經事。

....................”


分分鐘讓你見識到中國式家庭的殘酷。

01

現實生活中,孩子能夠主動說出心裡話,真的很不容易。


可作為母親,不但固執己見聽不進去,甚至還變相“羞辱”她們。


《少年說》的舞臺上就發生了這樣的一幕幕戳心的親子對話。


1.

“我媽媽年輕時是選美冠軍,她每天嘲諷我的身材和樣貌。”


毀掉一個孩子,到底有多麼容易


原生家庭本該是一個搖籃,是每個人生根發芽的地方,有些人能夠長在溫室裡,可有些卻長在斷壁殘垣中。


這個女孩忍不住當眾反問媽媽:


“女孩子就應該保持完美的身材、光滑白皙的皮膚嗎?長那麼好看幹什麼呢?”


她的媽媽只是微微一笑,先是用“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來表示自己沒有任何問題:


毀掉一個孩子,到底有多麼容易


隨後便對女兒進行PUA式洗腦。


第一步,打擊她的自信心——“你現在才十三歲,你說你的體重,在這裡我就不跟外邊講了,你看你苗條嗎?”


第二步,通過周圍同學對她施行壓力——“你們覺得她要不要減肥?”


誘導你、攻擊你、打壓你。


誰又能想到當眾打壓自己、詆譭自己的是自己的親生母親!


毀掉一個孩子,到底有多麼容易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完美的身材、光滑的皮膚,難道比孩子健全的人格更重要嗎?

2.

“我喜歡中性的打扮,你卻覺得我的頭髮不夠女孩子,還擔心我的心理健康。”


毀掉一個孩子,到底有多麼容易


“女生就該留長髮”、“女生就該文靜點”、“女生就應該找一個人”……


如果人人都是一樣,那麼生活該是多麼的無趣呀。


面對媽媽的說教,短髮女孩並沒有被洗腦,反而很有自己的想法:


“我可以保護自己,不需要依靠別人來獲得安全感”;

“女生不應該只有一個樣子,我不想一輩子都活在別人給我定的標準之下”;

“與眾不同的女生,也會有與眾不同的人生”:


毀掉一個孩子,到底有多麼容易


很難想象這些話是從一個未成年的中學生口中說出來,聽完我都要忍不住起立為她鼓掌。


可是她的媽媽呢?


敷衍地說了一句“我尊重你的選擇”,真實態度是“以後我們慢慢地協商”


然而這個“協商”的結果已經很顯然了——


“幾年以後,我可不可以再看到你穿裙子、再留長髮的樣子?”


毀掉一個孩子,到底有多麼容易

言傳不如身教,短髮姑娘的媽媽,完全可以用自己良好的體態和形象來影響女兒。為何要一味的強制灌輸呢?


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真的會貫穿一個人的一生,最能輕易把人擊敗打垮的,往往不是社會、不是職場、不是別人,而是最親近的父母。


02

教育的意義是生命影響生命,而一個人受到的最重要的教育正是來自於父母。


可在教育的這一課中,很多父母都誤解了,他們是孩子的引導者,而非指揮者。


“我是為你好”、“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一個女孩子家的,就該……”


又有多少人,是從小聽著這些話,受著這些打擊長大的呢?


毀掉一個孩子,到底有多麼容易


還記得去年熱播的《小歡喜》吧?


劇中品學兼優的英子怎麼看都是被人羨慕的“別人家孩子”,可她的媽媽宋倩卻並不滿足,執著於將女兒打造成她心中的完美形象。


安裝有隔音效果、便於監控的房間,讓女兒認真學習:


毀掉一個孩子,到底有多麼容易


強迫英子接受自己為她規劃的人生:


毀掉一個孩子,到底有多麼容易


動輒以“你是我最重要的人,所以你必須要聽我的”對她進行道德綁架:


毀掉一個孩子,到底有多麼容易


更可怕的是,在宋倩眼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英子好,她沒有理由不順從自己。


她是英子的媽媽,英子更沒有理由不聽自己的。


而這樣以愛之名控制孩子的事情,在現實中更是比比皆是:


“我和你媽起早貪黑不就是為了你?”

“媽媽是欠你什麼嗎,讓你好好讀個書就這麼難!”

“我辛辛苦苦把你養這麼大,你就是這麼報答我的?”

“早知道當初就不該生你!”

……


毀掉一個孩子,到底有多麼容易


在親子關係惡化破裂之前,他們從來都沒有意識到: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每個爸爸媽媽都是第一次為人父母,但每個人都曾有過孩子的身份。


那些童年曾受過的傷痛,又何必再複製一份給孩子呢?

03


英國曾出了一個讓眾人瞠目結舌的新聞:


一個20歲成績優異的女大學生,被老師要求當眾在300多人面前演講。


毀掉一個孩子,到底有多麼容易


敏感內向的她,似乎有一點舞臺焦慮症。


臺下幾百雙眼睛在盯著她,臺上只有她一個人在說話,這場景無疑是把她往深坑裡推。


無論她多少次找到老師說“我不行,我做不來,我會緊張”。


得到的回覆幾乎都是:


“你可以的,我相信你!”

“好好準備,總會克服障礙的。”

“你連這種演講都應付不了,以後怎麼去跟人打交道工作?”


終於,在演講舉行的這一天,她沒有如期而至,而是被發現在出租屋上吊自殺了。


很多英國人為這個女孩的死感到惋惜:


“許多人都害羞,但是強行把他們推向聚光燈,對他們來說是非常有壓力的!”


毀掉一個孩子,到底有多麼容易


看到這個新聞後,想到曾經有看到這麼一個評論:


毀掉一個孩子,到底有多麼容易


字字戳心。


現實生活中,內向敏感的孩子,非但內心的恐懼很少得到理解和重視。


相反,他們往往會被扣上“沒禮貌”、“慫”、“長大後一定沒出息”等各種帽子。


真正毀掉一個孩子的,不是她的某些性格或行為。


而是父母或者身邊的人,不僅沒有給予足夠的理解和肯定,還無意識地對他們進行否定與打壓。


很多父母會把控制誤認為是愛,沒有規定說女孩子一定要剪短髮, 一定要穿裙子,要減肥等等。


親愛的老母親們,與其把孩子逼成你自己“幻想”中的完美孩子,不如學著接納她,讓她成為她自己。


因為只有她自己才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如果他見生人就往自己屋裡躲,隨他;


如果他被陌生人開玩笑尷尬得滿臉通紅,護著他;


如果他不敢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陪伴著他。


比把孩子改造成“交際花”“乖孩子”更加有意義的,是放下指責和挑剔,幫孩子接納自己。


從而挖掘出他們身上的閃光處,讓他們更加舒適地找到和這個社會的連接點。


不要迎合別人的期待,看到自己的獨特之處,才能在人群中找準自己的定位。


要相信,你的孩子,自有力量,也自帶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