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部惊艳的古装剧,《清平乐》的历史感有多强?

上个星期看了四集,感觉很稳。最惊艳的是,作为一部古装剧,这部剧的历史感真的很强!

就中国古装剧来说,清宫戏占据很大一部分,以宋朝为背景的古装剧还是比较少的。古装剧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历史感,不能闹历史笑话,要有历史常识,比如玉米是明朝以后才传入中国之类的。拍得好的古装剧,不仅能让观众沉浸其中,还能更好的传播中华文化,提高人们的历史素养。就历史感这方面,我认为《清平乐》是很惊艳的。下面是楼主看了前四集之后,随手摘出的片段,看看这部剧的历史感到底有多强吧?

1,宋代官职名

剧中的很多官职名都是符合北宋历史的

作为一部惊艳的古装剧,《清平乐》的历史感有多强?

两府,指中书门下和枢密院,中书门下为宰相机构,简称中书。剧中吕夷简为参知政事,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可以进入中书门下办公。

作为一部惊艳的古装剧,《清平乐》的历史感有多强?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北宋宰相官名。

2,科举考试科目

作为一部惊艳的古装剧,《清平乐》的历史感有多强?

宋代科举考试中有许多科目,而“服勤词学科”就是其中的一个科目。

3,官员籍贯

作为一部惊艳的古装剧,《清平乐》的历史感有多强?

作为一部惊艳的古装剧,《清平乐》的历史感有多强?

剧中提到“安阳韩琦”,历史上韩琦确实为相州安阳县人。

4,清风楼

作为一部惊艳的古装剧,《清平乐》的历史感有多强?

第三集有“清风楼”。实际上,据《东京梦华录》卷二记载,北宋东京城(即今开封)确实有一酒楼名“清风楼”。

5,羊羔酒

第三集有“羊羔酒”。历史上,羊羔酒为东京名酒,价格较为昂贵。据《事林广记》卷八记载,“羊羔酒,米一石如常法浸浆,肥羊肉七斤,曲十四两,将羊肉切作四方块烂煮,杏仁一斤同煮。留汁七斗许,拌米饭曲,用木箱一两同醖,毋犯水,十日熟,味极甘滑。”

6,西京雪梨、燠鸭、脆筋巴子、炒兔

作为一部惊艳的古装剧,《清平乐》的历史感有多强?

还是第三集,出现西京雪梨、燠鸭、脆筋巴子、炒兔几道佳肴,而这几道菜确实在历史上的北宋东京城存在过。据《东京梦华录》卷二记载可证,其为东京名菜。

《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所谓茶饭者,乃百味羹、头羹、新法鹌子羹……又有外来托卖炙鸡、熝鸭、羊脚子、点羊头、脆筋巴子、姜虾……又有托小盘卖干果子,乃旋炒银杏、栗子、河北鹅梨……西京雪梨……”看来宋朝人的饮食挺丰富的呀!

7,史官

这一点是最让我感到惊艳的细节!!

作为一部惊艳的古装剧,《清平乐》的历史感有多强?

朝堂上这个坐着写字的人是干嘛的?

第三集,这个在朝堂上一声不吭专心写字的人是干嘛的呢?其实这是史官。中国古代很多朝代都有史官,专门负责记录皇帝一天的生活起居、言行举止,包括和大臣之间的谈话,这样可以为以后修本朝国史积累资料。皇帝上朝和大臣讲话,旁边是一定要有史官在记录的。可以说现在流传下来的很多史籍相当一部分都是由史官所写的。

这一点,基本上在绝大多数的古装剧中都被忽略了,很难在之前的古装剧中看到朝堂上有史官在记录的情节。而这个细节在《清平乐》中很自然的呈现出来了!好评!

8,欧阳修的科举应试文章

作为一部惊艳的古装剧,《清平乐》的历史感有多强?

历史上欧阳修参加科举考试的文章就叫《司空掌舆地之图赋》。幸运的是,欧阳修这篇赋流传至今。可以拜读一下,“率土虽广,披图可明,命乃司空之职,掌夫舆地之名。奉水土以勤修,慎司无旷……”剧中试卷上的文字也都对的上。

9,宋代长耳朵的帽子

作为一部惊艳的古装剧,《清平乐》的历史感有多强?

剧中仁宗、官员都戴一种长耳朵的帽子,其实这是宋代很常见的一种帽子,不仅官员可以戴,平民百姓也可以戴。

关于这个帽子的科普,可以搜索下面这个链接,介绍很详细。

https://mp.weixin.qq.com/s/5diMEnnh0kz5gOzPskhfZA

10,唐家金银铺

作为一部惊艳的古装剧,《清平乐》的历史感有多强?

图中右边有“唐家金银铺”,这在历史上也是真实存在的!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大相国寺……”

11,关于台词,古风十足,有的台词甚至直接来自大段古文原文。

比如下面这段欧阳修的台词

第四集,欧阳修因为科举考试的考题,来询问晏殊。其实这件事也有历史记载。可能因为欧阳修的台词直接来自古文原文,再加上这处情节确实含有历史典故,因此很多观众大呼“看不懂”!

剧中欧阳修说的这段台词是,“据赋题,出《周礼·司空》,郑康成注云:‘如今之司空,掌舆地图也;若周司空,不止掌舆地之图而已。’若如郑说,‘今司空掌舆地之图也,’汉司空也。不知做周司空与汉司空也?”

其实这段台词来自下面一段古文

王铚《默记》记载:晏元献以前两府作御史中丞,知贡举,出《司空掌舆地之图赋》。既而举人上请者,皆不契元献之意。最后,一目眊瘦弱少年独至帘前,上请云:“据赋题,出《周礼·司空》,郑康成注云:‘如今之司空,掌舆地图也;若周司空,不止掌舆地之图而已。’若如郑说,‘今司空掌舆地之图也,’汉司空也。不知做周司空与汉司空也?”元献微应曰:“今一场中,惟贤一人识题,正谓汉司空也。”盖意欲举人自理会得寓意于此。少年举人,乃欧阳公也,是榜为省元。

什么意思呢?

大意就是科举考试中,晏殊出的考题是《司空掌舆地之图赋》。司空,是官名,在周朝和汉朝都有司空这个官。欧阳修觉得这个考题表达不清楚,就问晏殊,题目“司空掌舆地之图”这句话是出自《周礼》,而汉朝人郑康成给《周礼》这句话做注释说:“汉朝的司空掌管舆地图,但是周朝的司空不仅仅掌管舆地图。”所以考题中的司空,究竟是指周朝时期的司空,还是指汉朝时期的司空?晏殊回答说是指汉朝的司空。因为晏殊出了这样一个模棱两可的考题,却只有欧阳修敢于来向晏殊请教考题所想表达的准确意思,所以晏殊认为欧阳修是个人才。

12,关于史实

剧中的很多情节,基本上都是遵从历史事实的,包括以下:

历史上仁宗的亲生母亲为李宸妃,刘太后抚养仁宗长大。仁宗称呼刘太后为大娘娘。

历史上仁宗的乳母为许氏,许氏的女儿姓苗(剧中叫苗心禾),苗姑娘后来入宫成为仁宗妃子。历史上仁宗曹皇后为宋朝开国大将曹彬的孙女。

历史上程琳献《武后临朝图》;晏殊出科举考题《司空掌舆地之图赋》;王拱辰原名王拱寿,后仁宗为他赐名拱辰;王拱辰为状元,欧阳修为第十四名;范仲淹执教应天府书院等等,均为事实。

这部剧对历史事实的把握很好,把很多历史细节和基本史实拍出来了。

13,关于这部剧的服饰,能感觉十分考究。《清平乐》头两集里皇太后刘娥在朝堂上使用了两款服装,分别是花株冠朱衣和黄大袖霞帔,相当于太后的公事服和常服。“朱衣”则是当时特别为其设计的一款。今天五六集出来了,看了一下剧情,真香。关于历史细节的分析,今天继续更新~

总体而言,这两集中相关的宋代政治事件基本上是符合历史事实的,有的台词甚至直接引用史籍原文。

先来说些小细节~

1,太后面对群臣,自称“吾”。其实,这个“吾”可不是随便用的,“吾”其实是太后专门的自称。

作为一部惊艳的古装剧,《清平乐》的历史感有多强?

据《宋史•后妃传》记载:“有司请制令称「吾」”历史上刘太后垂帘听政,规定自称“吾”。

2,第五集中的佳肴

作为一部惊艳的古装剧,《清平乐》的历史感有多强?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东京城的酒店大多有招牌酒,比如忻乐楼有仙醪,和乐楼有琼浆,遇仙楼有玉液,王楼有玉酝,清风楼有玉髓,会仙楼有玉胥,时楼有碧光,班楼有琼波,潘楼有琼液等等。而剧中清风楼的招牌酒,正是“玉髓”。

作为一部惊艳的古装剧,《清平乐》的历史感有多强?

作为一部惊艳的古装剧,《清平乐》的历史感有多强?

作为一部惊艳的古装剧,《清平乐》的历史感有多强?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荔枝白腰子、菜羮意葫芦、灸獐子、脆筋巴子、签盘兔等都是北宋东京城的佳肴。

3,剧中提到吕夷简的官衔为“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字幕“平章氏”为误,应该是“平章事”)

作为一部惊艳的古装剧,《清平乐》的历史感有多强?

其实,宋朝采取多相制度。北宋前期,以“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为首相,以“平章事监修国史”为次相,以“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为末相。

4,关于箚子

作为一部惊艳的古装剧,《清平乐》的历史感有多强?

剧中多次出现箚子,其实箚子就相当于大臣给皇帝上的奏折。

5,第六集,关于“锁院”

作为一部惊艳的古装剧,《清平乐》的历史感有多强?

宋代学士院知制诰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书。而为了保证皇帝诏令的保密性,知制诰起草诏书时往往被关在学士院的一间屋子内,称之为“锁院”。

6,第六集,关于“请对”“赐对”。

作为一部惊艳的古装剧,《清平乐》的历史感有多强?


在宋代,如果大臣申请面见皇帝,称为“请对”。如果皇帝让大臣入宫面见,称为“赐对”。


接下来是关于剧情~

7,第三集太后告谒太庙事件

作为一部惊艳的古装剧,《清平乐》的历史感有多强?

这一段符合史实。据《宋史•后妃传》记载,“太后亦谒太庙,乘玉辂,服祎衣、九龙花钗冠,斋于廟。质明,服袞衣,十章,减宗彝、藻,去剑,冠仪天,前后垂珠翠十旒。”

太后确实是穿皇帝才能穿的袞服进行拜庙的,但是规格稍微有些降低。

8,太后病重,仁宗大赦天下,包括为曾经太后的政敌寇准、曹利用等人复官。

据《宋史•后妃传》,“及不豫,帝为大赦,悉召天下医者驰传诣京师。诸尝为太后謫者皆内徙,死者复其官。”

9,太后去世,一些大臣上奏诋毁太后,而范仲淹上奏为太后说话。

作为一部惊艳的古装剧,《清平乐》的历史感有多强?

作为一部惊艳的古装剧,《清平乐》的历史感有多强?

据《宋史•后妃传》记载,“其后言者多追诋太后时事,范仲淹以为言,上曰:此朕所不忍闻也。”

10,第六集,仁宗听到八大王的造谣,到洪福院开棺验尸,结果其亲生母亲李宸妃并未中毒而死。并且李宸妃的尸体用水银泡着,容颜如生。

作为一部惊艳的古装剧,《清平乐》的历史感有多强?

作为一部惊艳的古装剧,《清平乐》的历史感有多强?

作为一部惊艳的古装剧,《清平乐》的历史感有多强?

《宋史•后妃传》记载,“后章献太后崩,燕王为仁宗言: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妃死以非命。仁宗号恸顿毁,不视朝累日,下哀痛之诏自责。尊宸妃为皇太后,謚庄懿。幸洪福院祭告,易梓宫,亲哭视之,妃玉色如生,冠服如皇太后,以水银养之,故不坏。仁宗叹曰:人言其可信哉!”

11,剧中关于李宸妃的葬礼规格,最开始刘太后是想以普通宫人的身份将其下葬的。但是吕夷简劝刘太后厚葬,这一点也符合史实。

《宋史•后妃传》云:“初,章献太后欲以宫人礼治丧于外,丞相吕夷简奏礼宜从厚。太后遽引帝起,有顷,独坐帘下,召夷简问曰:一宫人死,相公云云,何欤?夷简曰:臣待罪宰相,事无内外,无不当预。太后怒曰:相公欲离间吾母子耶!夷简从容对曰:陛下不以刘氏为念,臣不敢言;尚念刘氏,则丧礼宜从厚。太后悟,遽曰:宫人,李宸妃也,且奈何?夷简乃请治丧用一品礼,殡洪福院。”

剧中开棺验尸,李宸妃的尸体不仅用水银保存着,而且竟然还穿着太后的礼服。其实历史上,这两件事都是吕夷简的安排。但这点剧中并没有点明。

作为一部惊艳的古装剧,《清平乐》的历史感有多强?

《宋史•后妃传》:“夷简又谓入内都知罗崇勋曰:「宸妃当以后服殓,用水银实棺,异时勿谓夷简未尝道及。」崇勋如其言。”

12,第六集,仁宗废后。起因是后宫争宠,郭皇后不慎打了仁宗,吕夷简推波助澜,仁宗最终废后,同时尚美人、杨美人也被废。范仲淹等劝谏不可废后,最终范仲淹等人被贬。以上情节都是历史上真切记载之事,并非编剧杜撰。

作为一部惊艳的古装剧,《清平乐》的历史感有多强?

《宋史•后妃传》:“其后尚美人、杨美人俱幸,数与后忿争。一日,尚氏于上前有侵后语,后不胜忿,批其颊,上自起救之,误批上颈,上大怒。”

作为一部惊艳的古装剧,《清平乐》的历史感有多强?

作为一部惊艳的古装剧,《清平乐》的历史感有多强?

作为一部惊艳的古装剧,《清平乐》的历史感有多强?

作为一部惊艳的古装剧,《清平乐》的历史感有多强?

《宋史•后妃传》:“入内都知阎文应因与上谋废后,且劝帝以爪痕示执政。上以示吕夷简,且告之故,夷简亦以前罢相怨后,乃曰:「古亦有之。」后遂废。诏封为净妃、玉京冲妙仙师,赐名清悟,居长乐宫。”

作为一部惊艳的古装剧,《清平乐》的历史感有多强?

作为一部惊艳的古装剧,《清平乐》的历史感有多强?

作为一部惊艳的古装剧,《清平乐》的历史感有多强?

《宋史•后妃传》:“于是中丞孔道辅、谏官御史范仲淹段少连等十人伏合言:「后无过,不可废。」道辅等俱被黜责。景佑元年,出居瑶华宫,而尚美人亦废于洞真宫入道,杨美人别宅安置。”

总结一下,这部剧的台词、服饰、布景很考究,颇有宋代历史感。真的很久没看到这么考究的宋代古装剧了。以前观众看古装剧,总是觉得剧本脱离史实,没有历史感。但是就《清平乐》而言,在历史感这方面真的做到了极致考究,台词、官名、服饰、饮食可以说都是下了一番考证功夫的,很有北宋味道,感觉剧组用心了。就这一点已经甩了大多数古装剧老远了。看得出来它想表达一个宏大的故事,展示出一个涌现出范仲淹、韩琦、晏殊、欧阳修等名臣的北宋仁宗时代。希望接下来的剧情不会让人失望。


欢迎关注头条号,您的关注和转发是我最大的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