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兩句印象派

1874年,印象派畫家舉辦了一場名為“無名畫家、雕刻家、版畫家協會展”的展覽,

這場展覽被後世稱為印象派第一次畫展,遭到了學院派評論家和大眾媒體的炮轟,

其中莫奈的《印象·日出》被嘲諷道:

“如此粗糙,還不如一幅未完成的草稿,可能是憑印象畫出來的”

印象派就此得名。

此後,印象派與學院派分庭抗禮,印象派的藝術探索演變成一場藝術運動,在商業上大獲成功。

聊兩句印象派

當時的歐洲正在大踏步地邁向現代,人們和藝術的關係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從民眾的角度看,越來越多的小家庭富裕起來,

他們不太需要那些古板、空虛的裝飾畫,自然清新、貼近生活的題材更容易打動他們。

從藝術家的角度看,現代生活解放了他們的創作。

19世紀中後期,開始出現了一些自由藝術家,

他們按照自己的理念作畫,再通過畫廊出售給喜歡的顧客。

這樣一來,藝術創作的題材限制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印象派的畫風受到民眾的歡迎,是因為印象派吸收了日本版畫浮世繪的藝術元素。

浮世繪是日本的一種風俗畫,主題通常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體現出一種“活在當下”的生活哲學,在日本很受歡迎。

19世紀中期,浮世繪開始作為商品包裝傳入歐洲,受到了法國藝術家的關注。

他們開始研究浮世繪,並把浮世繪的簡潔筆觸、誇張構圖引入到自己的創作中。

莫奈是印象派的創始藝術家之一。他的創作特點是,追求稍縱即逝的光影效果,被作者稱為“光的詩人”。

聊兩句印象派


為了快速捕捉光影變化,莫奈發明了“顏色分割法”,即不調和顏料,直接快速地塗抹在畫布上。

作者認為這種手法是“以光補形”,即先觀察和記錄物體反射光,

先畫出一堆“深深淺淺”“曲曲折折”,自然地,物體的形狀就慢慢出來了。

有時候,為了捕捉到同一片水域在不同光影下的效果,

莫奈會一次架起好幾塊畫布同時作畫,陽光明媚的時候畫這幅,一朵雲彩飄過時畫那幅。

這也是莫奈通過作品在表達:一幅畫不僅可以是用來看的,也可以是用來體驗的。

塞尚被稱作“現代主義之父”,因為他是第一個用“雙眼”作畫的人。

塞尚以前的藝術家,作畫都必須遵守科學、精確的透視原則,

這就好像只通過一個固定的單鏡頭,對事物進行觀察。

塞尚提出了“雙眼視角法”,他認為我們人類是有雙眼視覺的,左右眼記錄的信息其實不完全相同,

而且從實際情況來看,畫畫的時候,我們難免會伸伸脖子、探探腦袋,

所以我們在描繪一個物體的時候,起碼應該從兩個視角出發去觀察。

聊兩句印象派


塞尚運用“雙眼視角法”來突出畫面中想要突出的物體。

比如,他畫一個平放的水果盤子,觀察視角是從盤子側面出發的。

按科學透視的原則,盤子在畫面中就應該是側面那窄窄的一條。

但是塞尚會故意把盤子朝觀眾再傾斜20度,讓盤子裡的蘋果多露出幾個。

這樣一來,雖然對物體外形的描繪上不那麼精確,但整個畫面卻顯得特別充實和諧。

所以,在欣賞塞尚作品的時候,不用總想著哪裡畫錯了,反而要看他是怎麼畫錯的。

梵高的一生只有短暫的37年,大部分時間飽受貧困、孤獨和精神疾病的折磨。

更具戲劇性的是,梵高27歲才開始學畫畫,在生命的最後十年裡,畫了大概900幅油畫和1100幅素描,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比如《向日葵》《星夜》,都是他在生命最後兩年、精神狀態最差的時候創作的。

梵高借鑑了浮世繪中的誇張構圖,綜合了莫奈的“顏色風格法”,

在作品中大量使用撞色,使作品總有一種絢麗奇幻的戲劇表現力。

梵高創作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畫風,在帶給我們強烈的視覺衝擊的同時,也讓我們體會到他內心的痛苦和躁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