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撤离!孰赢孰输?


1


这几天,日本和美国,几乎同时宣布(或者建议),用重大补贴政策,鼓励本国企业撤出中国。


日本宣布启动“改革供应链”的计划,用2200亿日元(约142亿人民币),资助日本企业将生产线从中国转回日本;用235亿日元(约15亿人民币),资助从中国转到其他国家。


所以注意,这项计划的关键不是撤回到日本。撤到哪里都行。只要撤出中国就补贴。


几乎同时,美国白宫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建议(注意,暂时只是建议),政府支付美国企业从中国撤回美国的全部成本,包括厂房、设备、知识产权、装修等等,100%报销。


为什么几乎同时,两国政府都希望本国企业撤出中国,而且听上去如此毅然决然?


这些跨国企业,会听政府的吗?


如果它们真的撤出中国,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这些问题太重要。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要从“中国制造”开始讲起。


2


在过去40年,全球的制造业汇聚中国,是因为中国有两个“比较优势”。


第一个比较优势,也是开始的比较优势,叫做“劳动力成本”。


前几天,美国纽约州州长科莫曾拿起一个N95口罩说:“这太难以置信了,这口罩一点也不复杂,我们竟然还要从中国进口,这不该是我们国家、我们州的公司生产不出来的东西啊!


毫无疑问,这将深深地刺痛美国。而科莫是民主党的,特朗普他们是共和党的,搞不好让制造业回流,会成为两党共识,民主党的全球化主张,估计会面临严峻考验。

虽然说库德洛高喊让美国企业回流,并且100%搬家费目前只是个想法,但是我估计很快会变成政策落地,中美有进一步脱钩的趋势。

鉴于这种情况,有三点看法:第一,美国的愿望恐怕会落空;第二,中国独特的优势无可比拟;第三,中国必须强化自己的定海神针。

大部分中国人都深信“天道酬勤”,也都把“上天不负有心人”作为信条。特朗普还真的有心了,上台三年多,为制造业回流美国努力了三年多。

付出就有回报,在三年多的时间内,美国的制造业在GDP的占比迅速拉升,从2016年的11.4%拉升到了11%,实现了0.4%的负增长。


调侃归调侃,美国的工业还是可圈可点之处的,比如石油和天然气产业,占比就迅速提升,从2016年第一季的0.6%,提升到了2019年的1.0%,朝着沙特化迈出了坚定地步伐。

所以为啥说美国的衰落是个长期的过程,而且主要表现在政治上,因为美国的确地大物博、资源丰富,靠着崽卖爷田也差不到哪儿去。

这是从宏观上看,美国的制造业没有回归,反而继续衰落。从微观上也就是从大企业的表现上看,美国的制造业还是不咋地。

2016年底,富士康就响应美国的号召,宣布在美国的威斯康辛州建厂。当地政府给与了40亿美元的各类补贴,以及1000英亩的土地。


外企撤离!孰赢孰输?


富士康的威斯康辛州工厂,计划投资100亿美元,创造1.3万个工作岗位,主要生产液晶屏,被特朗普成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然而三年过去了,这个工厂依然没有动工,投资计划反而一改再改。怎么改的呢?郭台铭的助理胡国辉表示,由于劳动力成本较高,富士康在美国的工厂主要作为科技中心。


外企撤离!孰赢孰输?


雪上加霜的是,2018年6月,富士康还把印第安纳州的工厂遣散,并把生产线迁到了墨西哥。

为什么呢?胡国辉是这样说的:与其在美国制造液晶屏,还不如在中国和日本制造、运到墨西哥组装、最终将成品进口到美国更有利可图。

福耀玻璃在美国的工厂进展也不顺利。2014年,福耀玻璃买下了通用汽车在俄亥俄州的一家破产工厂,这家工厂在2008年倒闭。

福耀入驻美国后发现,这里的人工费用、管理成本、福利支出比预想的要大得多,生产效率很低,还受制于工会。

首先是招工难。年轻人不肯干,去工业化导致年轻人去从事了金融、房地产等行业,制造业缺乏年轻的工人。其次,还有不少年轻人是瘾君子,工厂不想要。


最终招到的都是四五十岁、甚至五六十岁的老一代产业工人。

好不容易招来了又不好管。福耀集团的曹老板如此评价美国当地工人:美国工人效率低、产出低、不能管,一管,他们就找工会去了。

外企撤离!孰赢孰输?


福耀迎来了无休止的示威,工厂门口和沿路,出现越来越多手持条幅、海报的抗议者,抗议工厂不人道,希望工会接管,维护工人权益。

没办法,最后曹德旺表态,宁可把美国工厂关掉,也坚决不接受工会制度,一次性损失或者少赚十亿百亿也没有关系。最后终于成功拒绝了工会制度。

福耀玻璃的遭遇,被奥巴马夫妇拍成了纪录片,名字叫《美国工厂》,还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

这次疫情,也给美国的企业敲响了警钟。由于中国政府采取了有力措施,疫情得以被迅速控制,工厂可以尽早复工,但是在美国,政府控制不力,复工只会遥遥无期。


3


今天的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优势也在逐渐丧失,“供应链网络”优势依然强大。


但是,在中国依然有效率优势时,日本和美国开始公开鼓励本国企业撤离中国。这很有可能是因为,大国之间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


我不想(也不敢)臆测,是什么导致了大国之间的信任危机。但是这个信任危机,必将把本已脆弱的“全球化”,推向比疫情更深的泥潭。


商业的本质,是交易。国际交易一旦锐减,各国闭门生产,整个人类的财富将会因为低效而锐减。


有人说,那不正是我们转型升级的好机会吗?我们自给自足,发展科技,中国或成最大赢家?


一个鞋匠的儿子,因为喜欢计算机,不停学习,毕业后创立了一家人工智能公司。这叫转型升级。你现在非要那个鞋匠本人转型升级,去开个人工智能公司,他只有死给你看。


转型升级,是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过程。


外企撤离中国,估计会对中国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同时,也会深深伤害日本经济。还会伤害美国经济。以及全球经济。谁也不会从中获得好处。


那这些外企,会听日本或者美国政府的吗?


我觉得,大部分不会。感谢佛祖、妈祖、上帝和所有的神。品牌商和供应链的关系,就是两块粘在一起的胶布的关系。外人一咬牙想要撕开它们,但是只有他们本人才知道,撕开真的是太疼了。


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进程。全球经济必将纵横交错、水乳交融,盘根错节,不分彼此。


逆全球化,只是短暂的波澜。但我们并不知道,这个“短暂”有多短。是不是足够短到,让那些被波及的企业,能活着走出危机。


在疫情之下,全球的价值观冲突,前所未有的激烈。希望我们能有足够的勇气,不妥协、不屈从,坚决捍卫自己的利益;也要有足够的智慧,建立跨价值观的信任,求同存异,携手抗疫。


外企撤离,中国不会赢;而其他所有人,也都会输。


魔幻的20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