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只要我們逛上一圈菜市場,就能真切地體會到生活之不易。蔬、果、肉、蛋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尤其是豬肉,價格翻了一倍之多,以至於吃豬肉甚至成為了一種奢侈的行為。據最新的居民消費指數顯示,我們現階段的物價水平已經創下了近6年的最高值,生活壓力的增大不是你的錯覺,而是實實在在的現實。
從2018年的下半年開始,我們和豬肉間就開始了一場“拉鋸戰”,一邊是肉價的蹭蹭上漲,另一邊則是控制肉價的措施不斷出臺。向市場大量投放儲備肉、加大進口豬肉量、增加生豬出欄量等等措施,雙管齊下,終於將豬肉價格穩定在了二十多元的價位。但是現在,豬肉剛剛穩住,糧食市場又出現了不穩定的情況。
肥沃的東北大地和華北平原是我們糧食的重要產地,但據糧食局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去年全國的玉米收購量下降了近六百萬噸,主要原因就是東北和華北產量的減少;其中,東北地區玉米上市不足30%,而華北地區玉米出售比僅有40%。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收購量的下降呢?是產量不足還是另有原因?
糧食收購價格偏低
有價才有市,在物價集體上升的現在,糧食的收購價一直穩定在較低階段,這讓農民們售賣糧食的積極性不高。當價格走勢不符合自己的預期時,人們紛紛選擇觀望,等待價格上漲後再出手賣掉。
氣候原因造成部分減產
除了價格原因之外,部分地區的減產也是收購量下降的重要因素。去年黑龍江由於受到低溫少日照的影響,導致了糧食總量一年減產四萬噸。好在全國範圍內,減產問題並不嚴重,東北地區僅黑龍江出現了減產問題,遼寧、吉林兩省都出現了糧食增產,增產數量超過兩百萬噸,這也很好地抵消了黑龍江減產帶來的影響。
部分地區改種大豆
玉米收購量的減少也有其種植面積減少帶來的必然影響,未響應國家號召,去年不少地區將種植的玉米作物改為了大豆,玉米的產量因此出現了下降。
對於糧食市場的這一次變動,究竟會不會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什麼影響呢?目前尚不明晰,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國的糧食總量不會因此發生太大變化,相信糧價也不會像豬肉那樣出現失控。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大家可以相互討論。
以上圖片及素材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