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复性存钱"来了! 每天700亿存款涌向银行,“有钱人”突然增多?

突然起来的疫情,改变大家的不仅是生活节奏,还有对待生活的态度。


(图片来源:图虫)


继“报复性消费”、“报复性涨价”后,“报复性存钱”也横空出世了


日前,央行披露的最新金融数据显示,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共增加8.07万亿元左右,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47万亿元。


这是什么概念?


也就是说,在刚刚过去的一季度91天里,平均每天超过700亿存款涌向银行!


众所周知,疫情期间,很多人因为“家里蹲”的缘故,收入大都是入不敷出的。


那么,“报复性存钱”缘何出现?是因为大家突然就变得有钱了?


(一)


事实上,眼下很多人存银行的钱,并不是新赚来的,而是从其它投资上撤下来的。


首先,在避险情绪下,市场上开始奉行 “现金为王”的投资理念。


2020年第一季度,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个季度。


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股市都开启了暴跌模式,其中,美国股市更是在10天内四次触发熔断机制。


就连“股神”巴菲特都发出了“活久见”的感叹。


对此,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张忆东就建议称,短期避险价值最高的中国资产依次应该是现金或者“类现金”的货币基金等产品、各种性质及期限的国债、A股或港股市场上“死不了”的 “类债券”核心资产。


其次,其它投资在近期的表现也不甚理想。


股市动荡不安。


对比欧美股市,国内股市虽然相对坚挺。


Wind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沪指累跌9.83%,深成指累跌3.31%,只有创业板指堪称 “万绿丛中一点红”,一季度累涨2.12%。


但在动荡的行情下,投资者别说赚钱了,想保住本金都很难。


有媒体粗略算了一笔账。


据wind数据,截至3月底,A股有3809家上市公司,总市值61.93万亿元,相比2019年末减少3.91万亿元。


而中国结算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已开立A股账户投资者数量为16045.17万人。


对此,若以市值变化来计算,相当于一季度A股投资者人均亏损2.25万元。


余额宝等货币基金收益率跌破2%。


对比于股市,货币基金的收益风险自然小很多。


然而,随着央行不断降准,余额宝等货币基金收益率也在不断下跌。


4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实施今年内第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第一批资金释放2000亿元人民币,旨在支持中小微企业。



趋于宽松的资金面,也让货币基金收益率跟着出现了回落。


根据支付宝数据显示,4 月 6 日,天弘余额宝货币市场基金 7 日年化收益率为1.9780%,自 2013 年 5 月 29 日成立以来首次跌破2%。


截至到4月14日,该基金的7 日年化收益率则进一步下滑至1.8870%。



要知道,在2013年的时候,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率曾一度高达6.3%。


可见,将钱存进余额宝不仅没以前那么划算了,且是越来越不划算。


再加上现在是特殊时期,论及安全性,其它投资渠道终究比不上银行。


所以与其将钱放在它处担惊受怕,很多人索性直接把钱转出来存进了银行。


(二)


与此同时,突如其来的疫情也增加了经济下行的压力。


这实实在在地影响了大家钱袋子,让很多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焦虑。


原来,当各行各业被按下了“暂停键”后, “活下去”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一个非常扎心的问题:如果一直没有收入,你的钱能支撑多久?


来看看向来习惯提前消费的美国人。


随着疫情的蔓延,美国的各行各业眼下正不得不面临着停工的困境。


一个叫斯蒂芬妮的失业者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 “一想到银行账户里还有多少钱,又要怎样去支付账单,我终于崩溃,忍不住哭了。”



而美国住房委员会最新数据更是显示,有31%的租客没有支付2020年4月的房租,而3月同期为19%。


对比之下,中国年轻人的境况似乎也好不到哪去。


据尼尔森发布的《2019中国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显示,在中国的年轻人中,总体信贷产品的渗透率已达到86.6%。


一边是疫情下的降薪甚至是失业,即使自家企业能做到了按时发薪,也很可能因为没有业绩只能拿到很少的底薪。


而另一边,房贷、车贷、花呗、信用卡等欠债不仅没有因此降低,还依旧要按时还上。


如此压力下,很多人自然悟出了“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道理。


特别是“月光族”。


原本只要上班,每个月都有较为稳定的工资。


较有保障的生活也让他们的生活态度很明确,那就是“及时行乐”。


所以,拿到手的工资,可能很快就因为各种还还还、买买买花光了。


(图片来源:图虫)


可疫情下,稳定的工资没了,这自然让他们明白了储蓄的重要性。


原本存款为0的,现在开始挤出1千块存上。


至于原来能够存下1千块的,则更进一步,干脆奔着存下2千块的目标前进……


(三)


如此突然的改变消费习惯的确很难,但也不是没有可能。


没错,柴米油盐上的支出必不可少。


奶茶、火锅、烧烤、娱乐等作为生活的调及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也似乎少不得。


近期餐饮行业出现的消费回暖就是很好的证明。


但降低欲望,少买一点包包、新衣服等较为昂贵的非必须生活消费品,还是不难做到的。


毕竟疫情教会了我们:生活可以没有“诗和远方”,却不能没有钱!


某媒体就针对“疫情后消费观念”做的一项投票调查,结果显示:有51%的受访网友在疫情后的消费观念是更努力工作,努力赚钱41%的受访者甚至表示,将会节省开支,攒钱以应对未知的风险,只有8%的受访者选择了及时行乐,疯狂消费。


那么问题来了,一季度平均每天流行银行的超700亿存款中,有你的一份贡献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