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渠能手毕作山

挖渠能手毕作山

何映平

上世纪70年代中期,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三十一团准备在盐碱地大面积种植水稻。为了水稻能丰产,必须在各条田边或中间挖排碱渠洗盐排碱。

在轰轰烈烈的挖排碱渠的劳动中,该团二连有一位挖渠能手毕作山。他20多岁,是个瘦高个儿。

夏季,连队规定每人每天必须完成8立方米的挖渠任务,完成多少都会在连队喇叭里公布。

当时,毕作山还没成家,虽然每天挖渠从没人帮忙,但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全连、全团前茅。一些善于挖渠的老职工不服气,经常有人前来向毕作山挑战,但都败下阵来。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毕作山有一套独特的挖渠方法。每次分到挖渠工段后,他都要提前观察地形和土质,根据情况确定用哪类挖渠工具。比如,修整坡度用方头坎土曼,清理地面杂草、野麻、铃铛刺等植被及朽木树疙瘩之类的要用到镰刀、钢性较好的圆头坎土曼、铁锹或砍斧。

如果要细修渠道的宽窄深度,必须选择长、短把铁锹。遇到沙性土壤,毕作山就用轻薄的大圆头锹,碰到硬质胶泥土,他就用长短筒子锹,旁边还准备一个水桶,将铁锹沾些水,能让胶泥土滑溜地从铁锹上甩出去。

刚入冬挖渠,因为土质稍上冻,毕作山就提前在挖渠的地段上点燃火堆,这样挖土时就很省力了。在严寒的冬季,他先在排渠开挖的边线用板斧砍一道槽沟,把冻层30至40厘米地下的软土掏空,再用大榔头一块一块将顶层的冻土砸垮。再难挖的冻土排减渠他都能破解,冬天挖渠的任务是每天4立方米,他却能完成8立方米。

有人曾统计,在春夏秋三季的挖渠劳动中,如果渠宽6米、深度2米,毕作山就采取两边甩土的挖渠方法,站在渠底将土甩到渠顶面。连续10天平均每天完成28立方米,最高日纪录可达36立方米。

挖渠能手毕作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