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之前你必須明白的三個道理。

愛情中我們總是會遇上甚多的問題或者分歧,沒有一對情侶的戀愛過程是一帆風順的,我們來分析幾個戀愛中常見的問題。

“我總是遇不上合適的”

“每次戀愛都感覺好卑微”

“戀愛之後就感覺不到個人空間了”

那麼對於以上種種我們來分析下。

戀愛之前你必須明白的三個道理。

“我總是遇不上合適的”。

“找對象要找合適的”這句話從各方面都解釋都不存在問題,可是難就難在我們怎麼知道兩個人合不合適。

大多數人身邊都發生過相同的橋段,相戀數年,最後卻以一句“我們不合適”而分手。

這個合適包括了很多外在的因素,我們來一一分析,判斷兩個人合不合適。

  1. 愛情觀。

我的意中人是個蓋世英雄,有一天他會在一個萬眾矚目的情況下出現,身披金甲聖衣,腳踏七色的雲彩來娶我!

單論這句話本身並沒有對錯,但對於愛情而言,則沒有想象的那麼理想。

這其中暗含的一種思維方式(Have Be Do思維)讓大多數人都難以獲得幸福的愛情。

在愛情觀中Have代表著行動的結果,Be代表著為你對愛情的希望,Bo則是代表著行動。

表面上看這是一個正確的思維模式。

例如:我希望找到一個很好的男朋友(Have)然後我再做一個溫柔體貼的女朋友(Do)倘若我們在(Be)的行動中沒有達到Ta們的達到希望,那麼不考慮外在因素女生往往會留下一句“我們不合適”。

換而言之就是,你在感情中沒有達到Ta們的要求Ta們並不會行動。

這也是大眾的思維,得不到想要的,便不會付出。

但是我們這種思維也導致了我們“我們不合適。”

那麼如果幫行動放前(Bo)然後再去希望怎麼這麼樣(Do)那麼追求一個人的結果(Have)可能會更大。

也是老一輩常說的:只問耕耘,不問收穫。

努力了才知道有沒有結果,天氣轉涼,希望你們也能有個相擁而眠的人兒。

戀愛之前你必須明白的三個道理。

每次戀愛都感覺好卑微。

對於愛情我覺得是應該一場錦上添花的旅行。

那麼為什麼有些人在戀愛途中覺得自己好卑微。

從心裡學的角度上講:一切卑微心理的源頭都源於默認的自我價值感低。

有人說,在愛情裡就應該取悅Ta們,可以一味的取悅換來的是什麼,大家都能想象的到。

  • 故事。

小A是個付出型女孩,從大學開始和K戀愛,是我們羨慕的一對,小A對K幾乎包攬了所有的生活雜事。

畢業後,到租房再到搬家小A承包了所有,而K被小A安排了在旁邊袖手旁觀。

可能對於很多男生來講遇見這樣的女生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

時隔許久再一次相遇小A時,K已經與其分手,出於好奇,我邀請小A到附近的咖啡館中詢問交流。

而小A開口的第一句話就是“是我不好,所以K選擇了和我分手”。

我不禁有些心疼小A,同時覺得K有些過分。

在小A斷斷續續的敘述中,我明白了K在小A的無微不至的關心中,變得倍感壓力,也許一時的沉默便會等來小A的道歉。

可能在K心中已經對小A的愛轉化成了同情和憐憫吧。

在愛情中過度的取悅,只會讓自己變得卑微,甚至讓對方感受一份變質的愛。

那麼如何解釋卑微的心理,尊重並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呢?

拿以上故事事例探討。

小A幾乎的所有情緒來源都是掌握在K的手裡,於是便通過討好和取悅K獲取幸福、快樂等等情緒。也可以理解為在其心中只有靠不斷幹活和付出,才能讓對方喜歡自己。

其實當一個人不在希望從他人身上獲取“安全感”時,Ta便能擁有美好愛情的開端。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女性逐漸開始獨立起來了,無論從經濟方面還是情感方面,對於她們也意識到了所有的“安全感”都源於自身的強大。

戀愛之前你必須明白的三個道理。

戀愛之後感覺不到自由空間了。

對於愛情我們都似乎抓的太緊,但在一份戀愛中沒有自由會給對方帶來很大的壓力。

在戀愛世界裡有一部分人,Ta們會過度的思戀Ta人,甚至當一段時間沒有Ta的消息便會焦慮不安,內心甚至渴望每分鐘都跟對方待在一起,知道Ta一切的動向。

這樣做不可避免的會給雙方的親密關係帶來壓力。

那麼在情感的道路上我們應該保持怎樣的距離。

也許你該反思下自己,為什麼戀愛期間要幫對方“捆綁”在一起,期望達到什麼樣的目的?

以愛的名義約束對方,就如同如同手中的流沙,失去只是時間問題。

須知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屬於自己的隱私與空間,在愛情中我們應該保證在信任的基礎下多給對方一點自由空間。

戀愛之前你必須明白的三個道理。

最後我想多說兩句。

講真,不是我們“懂那麼多道理就能能過好一生”,道理這個東西,真的有時候只是個道理。

我們往往能剋制住自我情緒去實踐這些道理時,我們便開始走向了成熟。

不管怎樣!

還是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祝大家

早日得到自己想要的感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