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源索溪峪街道双文村:四个小故事见证新变化

红网时刻武陵源4月15日讯(通讯员 屈泽清)扶贫接力棒,从不落空,棒棒给力。2018年3月,武陵源区委政法委、区司法局驻村工作队入驻武陵源区索溪峪街道双文村。

两年多的时间,两项帮扶的投入与情意,在一个贫困村结出怎样的果?

四个小故事,可窥一斑。

强党建筑牢“战斗堡垒”

“党员胡云吾前些天自发疏通了柏杨湾因山石滑落堵塞的水沟。老同志的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4月12日,双文村的主题党日活动如期开展,参加活动的党员们纷纷为胡云吾点赞。

“像这样的主题党日活动,已经成为党员的行动自觉。”双文村党支部书记邓辉说,2019年4月,因区里查办的一例涉恶团伙案中有2人是双文村村民。双文村党支部被组织部门定为软弱涣散党支部进行挂牌整顿。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双文村按照“拿一套整顿方案、定一名党员区级联点领导、派一支工作队伍、配一名第一书记、选一批帮扶项目、建一个坚强班子”的“六个一”工作要求集中攻坚。

整顿工作开展以来,双文村重点抓好村支两委班子建设和“三会一课”党的基本制度的贯彻执行及以“四议两公开”、党务公开为核心的民主监督管理制度的落实,聚焦在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村集体经济发展等重点难点工作上考验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此前3月份,双文村党支部发起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捐款的行动。4个小时不到,全村43名党员捐款全覆盖。

目前,双文村支两委班子成员之间、党员与群众之间加强了沟通交流,工作上团结协作,党员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村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过去党组织软弱涣散的局面悄然发生了改变。

双文村毗邻武陵源核心景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双文村正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让双文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大步迈进。

“一户一策”趟出脱贫路

曹文霏家里的困难,在双文村,大伙儿心里都清楚。

曹文霏的父母在在2015年相继去世,她和妹妹曹文化成了孤儿,和奶奶相依为命。未满16岁的她丢下书本,远赴江浙、广东打工为妹妹支付学费,日子捉襟见肘。

2018年,工作队在走访时了解情况后,将其列入重点帮扶对象。

工作队针对曹文霏家的特殊情况制订周密的“一户一策”脱贫计划。为两姐妹争取孤儿补贴每人每月800元,补贴到年满18岁为止;落实教育扶贫助学金和教育基金会救助款,让曹文化顺利完成初中学业课程;2018年8月,曹文化初中毕业后,工作队介绍她去学织锦。

一开始奶奶不放心,担心她的安全。驻村工作队耐心解释,告诉奶奶曹文化去学织锦不仅包吃包住,还能学一门技术,挣钱养家,工作环境也相对简单,奶奶这才放下心里的包袱。

曹文化现在张家界乖幺妹土家织锦有限公司上班,一年多的时间,她不仅学会了土家织锦的手艺,还在奶奶那存了3万多块钱,家里在2019年还买上了电视机。曹文化说,看着自己现在能给家里做贡献了,她觉得很骄傲。

2020年春节过后,漂泊在外的曹文霏在武陵源一家手机通讯店找到一份工作。现在俩姐妹一年的收入上了5万元,日子也好过多了。

精准扶贫,因户施策。驻村工作队通过走访,全村贫困了然于胸。

困局需要破解。“吹响集结号”“发出动员令”,46名帮扶干部结对帮扶46户贫困户,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因户施策,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一户一策”帮扶措施,认真纾解贫困户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壁垒,确保贫困人口收入稳定增长。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远远超过贫困线3700元。

解决“用水难”村民“笑开颜”

双文村靠近武陵源城区,但该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溶洞遍布全村,导致该村水源很难保存,用水难是制约产业发展的“拦路虎”。

“以往,我们村经常遭遇严重的夏旱和持续高温伏旱。”村民廖光华介绍说,由于水源很难保存,不仅农业生产面临着严峻挑战,就连老百姓的生活用水都难以保障。2017年6月到7月间,村干部连续为村民们送了近一个月的水。没有水的苦日子大伙记忆犹新。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让“一管清泉进农家”,是脱贫攻坚战的一场重要战役。

2018年,驻村工作队把解决“用水难”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经过摸排调查和深入调研,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驻村工作队决定采取逐个突破、分组解决的办法破解这一难题。

2018年,区司法局筹资3万元对18组的水池进行了扩容,完工后在6月下旬天旱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区委政法委的协调下,区水务局拨款40万元,在17组新修建一个450方的水池,解决了10-17组8个村民小组的饮水困难问题;索溪峪街道拨款18万元,对双星村至1组和2组的老水池的近3公里水管进行了重新铺设。

2019年,驻村工作队又争取区水利部门投入资金100万,在双文村1组新建蓄水池1000方。

这几处工程完工后,全村近千人的用水问题得到了解决。看到水龙头一拧开就有哗哗的自来水,村民们个个脸上洋溢出开心的笑容,

在整修管道或修建水池的同时,驻村工作队同村支两委多次商议,召开全体村民代表大会,同意以居民每吨1元、经营户每吨2元的标准收取水费,并按文庄片、双峰片实施分片专人承包管理,达到“以水养水”的目的。村民的节约用水的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困扰村民们多年的“用水难”问题正在得到有效缓解。

打造“雕塑村”鼓起“钱袋子”

驻村工作队在工作开展中注意到双文村产业发展和集体经济还非常薄弱,于是拓展发展思路,将熊风文化艺术产业园引进双文村。

熊风,是张家界一带小有名气的雕刻师。2016年10月,他来到双文村,租下了老村部的房子,流转附近80多亩地,与村里一起创办了熊风文化艺术产业园。2018年,产业园正式动工兴建。

目前,产业园已经跟全国多家艺术院校签订了合作协议。产业园是一个集艺术写生、创作、交流和培训为一体的接待基地。开园后,前来写生的学生每年大约有3000名。产业园还会不定期举办活动,吸引全国各地的艺术家们前来采风、创作。熊风计划把这里打造成大湘西地区首个个名至实归的雕塑公园。

此前,熊风还与双文村双文村采取“村+企”合作模式成立了熊风雕塑艺术专业合作社。即双文村级注入资金,委托熊风经营,村里获得一定比例的股份分红,全村22户78人建档立卡跟踪服务对象按人平不低于100元的标准落实了产业分红。

2019年年底,双文村联合双星村将争取到的200万扶贫资金通过入股分红的模式入股雕塑园,两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再次得到大幅度增加,贫困户的生活也将有了更为持久的保障。

“本立而道生,产兴而民阜”。双文村产业扶贫正在蓬勃发展。熊风建起“雕塑艺术村”,以企带村,好戏才刚刚开始。

乡村振兴,产业主导。有了产业支撑,双文村生机显现。除熊风文化艺术产业园,双文村近年来还引进乡水洞天5A级生态农业区、双峰生态农业旅游公司,成立茅花界牲畜养殖专业合作社。2019年,双文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3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11000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