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羨慕?用對方法,你的孩子也可以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前幾天,有個叫帥帥的6歲男孩火了,網上發佈的他做飯視頻,配上教科書式”的講解,讓他迅速被網友傳播。

選好要做的菜品,切菜、炒菜到調味,全由帥帥自己完成,邊做邊講解,各種配料的名稱、切法、用量,講起來頭頭是道。

做飯時動作熟練,儼然一個專業廚師。

網友都驚呼:沒想到自己竟然跟著一個小孩學做飯。

帥帥的媽媽告訴大家:“他剛滿六歲,是跟著他爸學的呢,他爸以前就是做廚師的嘛,現在就不做了,都是他自己炒這個菜,就是不用人幫忙。”

看到這孩子,再瞅瞅身邊自己的娃,同樣的6歲,吃飯還要人喂,吃什麼還要挑剔,每天把屋子弄得亂七八糟也不肯收,更別提能幫家裡做點什麼家務了。

何必羨慕?用對方法,你的孩子也可以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為什麼別人的孩子總是比自家的強?

提到“別人的孩子”,總讓老母親們一把辛酸。看看朋友圈,別人曬出來的娃,比賽拿了大獎的,英語脫口而出的,讀書打卡堅持了幾百天的,各種才藝秀……一圈看下來,覺得別人家的孩子,都是那麼優秀。而自己的孩子怎麼就那麼捉襟見肘,拿不出手呢?

讓人羨慕的同時也焦慮不已。

(1)優秀孩子的模板

我們眼中“別人家的孩子”優秀到什麼程度呢?來看看黃磊的女兒黃多多。

何必羨慕?用對方法,你的孩子也可以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多多不僅長得機靈可人,還多才多藝,繪畫、手工、音樂、烘焙樣樣拿手。不到12歲,就翻譯了3本英文書,和斯皮爾伯格用英文對話,毫無壓力。前不久,還包攬了鋼琴大賽的五個一等獎。

她想為芭比娃娃設計一條裙子,以全英文闡述自己對於“芭比禮服”的設計理念和想法,並自己剪裁完成。

她被著名導演賴聲川選中,參演話劇《水中之書》。搭檔的何炅誇獎她:“多多第一次來彩排時,就已經能記住所有臺詞,很用功,之後她的穩定和努力讓我完全信任她。”

這個孩子努力、用功,有自己的想法,動手能力強,再加上先天的資源好。幾乎就是個完美的孩子。

多多開掛似的人生,對普通大眾,模仿都模仿不來。既然沒法和富二代、星二代比,那和普通家庭的孩子比一下吧。

有一個家庭,家裡是開包子鋪的,父母每天早上需要很早起床準備做包子。

他們的孩子趙澤華,今年才7歲,3秒就能擀一張包子皮,半天完成500張。放暑假時,每天早上擀包子皮,幫爸爸媽媽分擔一部分工作。

小小年齡,一是懂事勤快,體貼父母;二是有責任心,願意為家裡付出;三是,技術棒。網友一邊倒的稱讚這個孩子。

何必羨慕?用對方法,你的孩子也可以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我們想想,讓孩子做點面活,練段時間也能達到這水平。可是,孩子會主動去做,會喜歡去做嗎?哪怕是換成別的家務,他是否有這份主動承擔的心呢?

“別人家的孩子”多才多藝,品質優秀,還特別聽話。

鄰居家有個女兒,早上起床,叫一遍就自己起來穿衣洗漱了。媽媽說要買一包鹽,她放下手中的ipad就下樓買去了。到了晚飯後,還催促媽媽一起下樓鍛鍊。

“別人家的孩子”,怎麼看怎麼好。學習起來更是主動又省心。

一個媽媽說,暑假時給女兒報了個數學提高班,當時老師要求每天做兩頁習題。女兒總是回家就主動拿出書本做題。現在開學了,提高班不上了,但女兒還是每天自己回來做兩頁。那套書有8本,她做著做著都做到4年級下冊的了。可她現在才剛上三年級。

看看自己的孩子,雖然也不錯,總麼就沒那麼主動呢?


(2)為什麼總覺得別人家的孩子好

我們看到“別人家的孩子”的優秀在於:成績好,學習主動;多才多藝;有責任心、勤快、能幫助家裡;聽話。

而這份模板裡並沒有出現:快樂、善良、純樸等。

是因為自己的孩子快樂、善良、純樸比別人多一些嗎?不是的,是因為,這並不是父母最期望有的。優秀模板其實是父母自己期望的代入。而這份期望裡,除了有對孩子的能力要求外,更多的,是希望給自己省心。

也就是說,父母眼裡的完美孩子,是身邊一棵不需要怎麼管理就能長成的參天大樹。不管理,是為了省心;長成參天大樹,是給自己長臉。所以,終極目的,父母還是為了自己

因此,父母把自己的期望代入給孩子。孩子就能如自己所願嗎?也許只會適得其反。

湖南衛視《少年說》中,華興中學1714班的袁璟頤衝著媽媽喊出了這些話:“有一個人,他十項全能,他什麼都好,他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媽媽,孩子不是隻有別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為什麼你不看一下呢~!”

而她媽媽怎麼說的:”你看你成績這麼差,你的學霸女閨蜜,為什麼她會和你做朋友呢?”

何必羨慕?用對方法,你的孩子也可以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媽媽用貶低式教育來激勵孩子,而得到的卻是孩子的喊話和崩潰大哭。

貶低的原始目的是通過打擊孩子自尊心、自信心,來試圖讓孩子達到觸底反彈。但用得多了,往往真得打擊了孩子,使孩子產生自我價值否定

媽媽們愛孩子,就希望孩子處處都好,容不下別人比自己強。附加的把這種攀比風壓給孩子,希望孩子也處處爭先,不給別人留餘地。但是可能嗎?第一,只有一個;最好,也只有一個。十項全能百種行業都要求孩子第一?這強度怕是誰能承受不了。

所以過分的要求,和貶低式教育,帶給孩子的只有傷害

(3)怎樣做也能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其實,在我們貶低自己孩子的時候,焉知那個“別人家的孩子”不是羨慕自己?

《少年說》裡袁璟頤的學霸閨蜜,在袁景頤哭著跑下臺之後,幫她擦掉眼淚安慰道:

“我媽媽也覺得你特別優秀,你也是我的別人家的孩子。你善良、大膽,用自己的熱枕感染了全班同學和老師,是‘無可替代的’。”

而在主持人的反覆追問下,袁璟頤的媽媽也勉勉強強地承認,她覺得孩子不僅善良、口才好,而且學習成績還是挺好的。

何必羨慕?用對方法,你的孩子也可以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看到嗎?打擊你的背後,其實有許多雙欣賞的眼睛。

所以,想成為“別人家的孩子”,最重要的是父母需要矯正自己的心態,拋棄老一套的“貶低式教育”、激將法,不要提過高的要求。找到自己孩子的特點,放大這些特點,並時時以自己的孩子為驕傲

當孩子發現,家不再是那個處處挑剔自己的場所,而是可以溝通、可以放鬆、可以支持自己的地方,有著永遠信任自己的目光,那麼孩子會汲取力量,努力做好自己

有調查顯示,如果你的孩子是一張白紙,只能賦予三種特質給孩子,你會選擇什麼?

調查的結果驚人的類似,90%的家長選擇了”健康、快樂、品質好、有趣“。

這說明什麼,你更希望孩子一輩子快樂順利。而要求孩子學習的目的也無非是讓他快樂。

既然我們不想讓他難過,不妨收起讓人難過的教育方法,換一種姿態,擁抱孩子、接納孩子,讓孩子在不完美中,有特點的長大。讓孩子擁有自信、快樂,擁有家庭的溫暖。在正面的導向中成長成為他想要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