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干部李怡:胸怀梦想,一路前行

编者按:

多年来,医院响应国家号召、根据上级安排派出一批又一批对口支援医务工作者,舍小家为大家,在受援地以责任与担当书写初心使命。为更好展现对口支援医务工作者形象,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对口支援医务人员手记,真实展现他们在受援地脱贫攻坚、医疗工作和生活的故事和感悟,为您讲述一中西医人的对口支援故事。


今天是踏上墨玉这片土地满一个月的日子。

从冬天等到夏天,从迎春花开到牡丹绽放,从北京到和田,本是春节后就出发的这一批援疆医疗队,因为新冠肺炎疫情阻挡了前行的脚步,我们在北京与同事们并肩战斗,当顺利取得阶段性胜利后,于5月17日背起行囊向西,告别了家人,告别了同事,在医院领导的目送下,带着几分热爱、几分执着、几分赤诚,飞越太行山,秦岭,昆仑山,塔克拉玛干沙漠,当一片绿洲绽放在眼前,我们终于来到了我们即将抛洒热情的墨玉,在这里完成党和人民给予我们的使命。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验收之年,墨玉县维吾尔医医院是我们对口支援的单位,维吾尔医传统医学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保留,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医院领导也非常有魄力,派出了大批医生外出学习进修,为未来的发展积蓄人才力量。但是作为现代医学技术的放射科发展相对缓慢,即使在北上广也是紧缺人员的放射科医生,在这里更是稀缺,虽然医院也于近期购置了先进的DR、CT设备,但是科室医生的技术力量的提升亟待解决。

我们到达医院后,迅速适应当地生活,积极沟通医院领导,熟悉科室工作,了解人员情况。技术水平是科室医疗安全的核心之一,科室内年轻人还在上升期,为了夯实基础,许多医疗操作和诊断迫切需要学习提高,作为指导者,也是参与者,我与大家积极沟通,帮助他们看到影像学发展的先进性和重要性,树立远景目标和个人成长计划。把最新的技术、理念灌输给他们,在每天完成大部分报告书写、诊断、审核把关的同时,随时给他们讲解分析病例上百例,引导他们看书学习,并在科内完成专题讲座两次,诊断报告逐步规范。

援疆干部李怡:胸怀梦想,一路前行

病例读片学习

援疆干部李怡:胸怀梦想,一路前行

组织科内学习

科室初期只有一套电脑用于登记和书写报告,但是病人量随着疫情危机缓解后,攀升迅速,最高接近以往两倍,人多时检查路径容易混乱。为了疫情防控安全,我及时向院方提出技术员接诊病人、医生书写报告要分开,并申请增加一台电脑用于登记,医院迅速反应,一周内电脑及调试就已到位,投照与诊断分离,梳理流程后,科室人员减少了等待时间,各司其职,高效运转。

由于要承担全院一千多床位,人员少,设备需要提升,全天候的放射诊断工作,确实有压力,为保证工作不掉链子,我手机24小时开机,遇到急诊需要讨论的病例,大家随时微信上沟通,我们小集体的团结协作也得到了各科室的认可和信任。


墨玉地处沙漠边缘,尚有很多人需要我们的帮助,春末夏初也是下土季节,“每天四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空气的恶劣外,为患者查体时不可避免地有跳蚤上身,开始时候深受其扰,科室里同事也被咬,但会幽默地说,你要与跳蚤做朋友,它就不咬了,后来果然莫名消失了。他们乐观的态度,也感染着我们,大概亲自喂过跳蚤了,就是自己人了!医院的同事们朴实又热情似火,会突然从路边摘桑葚、打杏子拿来给我们吃,那一刻惊喜,多少辛苦都云散,让你越来越热爱这里,愿意为这片土地的人们做更多的事情,帮助他们拥有健康的体魄,创造美好的生活,享受国家发展带来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