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倒在草叢裡的女人
從春豐路出發,沿西塘河路,途徑太陽路,十分鐘後抵達金龍村。
五月假期伊始,黃埭派出所的民警便未得閒,正駕車去往案發現場的路上。
金龍村,一戶人家牆外草叢裡,一女子滿身血跡,腹部與頭部均有傷口。
失血過多,她已奄奄一息,隨後被送往醫院救治。
村民反映:他們從未見過此女子,紛紛猜測:她會不會只是路過,不幸遭遇歹徒襲擊?
村子正待拆遷,人已所剩無幾,所以,至於她何時受傷?因何受傷?無人知曉。
經過排查,報警人無作案嫌疑。
2.誰是兇手?
女子臥倒的草叢附近有一路血跡,順此血跡,民警來到一間出租屋。
屋內有打鬥痕跡,地上斑斑血跡,看樣子,這裡也許就是案發的第一現場。
從現場痕跡來看,女子應是先在出租屋,突遭襲擊,然後掙扎中爬向路邊,最終昏倒在草叢裡。
重症監護病房裡,女子暫時脫離了生命危險,神志也有些恢復。
但是,關於兇手是誰,體貌特徵以及逃跑方向,她卻默不作聲。
女子姓薛,33歲,一星期前,來到黃埭附近某工廠上班。
得知姐姐遇害,薛某的弟弟急匆匆趕到醫院,對於兇手,他心中有一個人選。
弟弟說:薛某一直住在江蘇相城。
一次聊天中,弟弟曾聽到姐姐提起,有一名男子在糾纏著她。為躲避騷擾,她不得已搬到黃埭生活。
民警調取了薛某近期的手機通話記錄,發現:一個手機號碼曾多次來電。
此人姓金,為薛某前男友。
在確定金某具有重大嫌疑後,民警當務之急便是找到他。
經排查研判,民警確定了兩位與金某關係密切、且在案發之後還有聯繫的兩個人。——龐某與金某某
案發後,他們曾將金某送往太平的熟人家中藏匿。
金某到案後,對自己的犯罪行為供認不諱。
在他的指認下,民警在薛某住處的水井中,打撈出了作案兇器,一把水果刀。
3.他們曾認為彼此是希望
2017年4月,金某同往常一樣乘公車外出。
期間,等車無聊的她,利用網絡交友打發時間,認識了比自己小12歲的薛某。
儘管年紀相差懸殊,但相談甚歡的二人,還是慢慢開展了戀愛關係。
其實在此之前,從未有人給過金某溫暖,三歲時,他父母離異。
關於母親記憶,金某早已模糊不清。可他心中對愛的那份渴望,卻一直沒有磨滅。
直到薛某的出現,金某開始對未來有所期待,他會認為:之前所有的不幸都是值得的。
交往倆月後,薛某帶著金某回了家。金某覺得,這是代表愛人對他的認可。
薛某說:她曾有過一次失敗的婚姻,前夫是一個碌碌無為的男人。
因賺不到錢,他們經常發生爭吵,然後離婚。
此後,薛某便暗暗發誓:將來,一定要找一個有能力的男人結婚。
於是,看似年輕有為的金某,成為了薛某當時的不二選擇。
4.“為什麼一切都變了?”
2018年,金某與薛某來到蘇州打拼。
作為女人,又年長一些的薛某,對金某的照顧無微不至。
即便是平日工作繁重,可薛某還是會為男友的日常操心。
“下了班要回家給他做飯,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要我來為他決定。”
起初,這樣的關係還可以維持,但時間久了,薛某開始有了怨言。她十分不解:好好的男友,怎麼就變成了凡事都要依靠她的“巨嬰”?
其中,最讓她無法接受的,是男友的遊手好閒。
雖說有些後悔交往,但卻為時已晚,因為那時,薛某發現自己懷孕了。
然而,當她提出結婚要求的時候才得知:金某當初所謂有房有車的承諾,只是一句空話。
當未來變成泡影,薛某才意識到:自從交往以來,自己不僅沒有任何收穫,反而辛苦賺來的錢,都被金某揮霍一空。
於是,她決定分手。
5.染血的分手
薛某離開的那天,是某日凌晨。
她趁著金某熟睡,在桌子上留了一張告別紙條,頭也不回。
薛某自以為走的很瀟灑,可在金某看來,卻是無法原諒的“原罪”。
金某說:自己的文化程度並不高,而薛某在明知道的情況下,還留書出走,這種行為就是赤裸裸的侮辱。
分手後,薛某獨自去做了流產手術,金某得知後更加火冒三丈。
當他趕到醫院時,薛某的冷漠也讓他再次受到侮辱。
“她裝作不認識我的樣子,還問我是誰,說跟我沒有關係。”
孩子沒了,倆人也算分手了。但金某始終想不通:薛某為什麼要以這樣的方式對待他。
案發當天,金某找到薛某想要討個說法。
當時薛某正在家做飯,她怎樣也不會想到,找上門的金某,竟然事先準備了一把匕首。
在金某不斷地威脅與質問中,二人發生爭吵,最終釀成悲劇。
說道:
張曉彤:在金某與薛某分手的整個過程中,薛某是果斷的,金某是徘徊的。
薛某決絕離開的時候,只留下一張紙條,而金某因此字條耿耿於懷,他認為薛某的行為是在刺激他。
戀人之間走到終點,要講究方式方法。按常理來說,分手時,留字條的行為說明:分手態度的明確與決絕。但是在金某眼中,這件事並沒那麼簡單。原因是金某對自己的身份是非常自卑的,對自己的教育程度也是十分自卑。而作為金某情感上最依賴的人,金某的行為戳到了他最疼的地方。所以,導致金某的聯想也變得豐富起來。
因此無論薛某以何方式分手,金某都會認為是在故意刺傷。
傑文津:金某所有的行為可稱之為:退行。就是簡單來說,倒退回了一個童年時代。
金某從小母親離開,但這與喪母有所不同。喪母,人們雖有應激,但最終會接受現實,正常成長。但是對於金某來說,母親是始終存在的,只是不要他了。所以金某會有深刻的遺棄感,且這種情感一直陪伴到金某長大。
因此,當自己十分依賴的人離開時,這種再次被遺棄的情感,最終會使金某釀成悲劇。
編審/趙穎
策劃/周紀文
編輯/餘豆豆
記者/呂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