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的家事集锦:原生家庭有根源,四位妻子和七个儿女多磨难

【陈独秀原生家庭,四位妻子,六个儿女,都是怎样的?】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风云人物,1921年,陈独秀在广东省担任教育委员会委员长时,有一次,广东军阀陈炯明一本正经地询问陈独秀说:“外间都传说你曾组织过什么‘讨父团’,真有此事吗?”陈独秀听了也一本正经地回答说:“我儿子才有资格组织这样的团体,我可连参加的资格都没有,因为我自幼便没有了父亲。”那么,陈独秀的原生家庭是什么样的呢?其妻子和儿女又都经历过怎样的磨难呢?

陈独秀的家事集锦:原生家庭有根源,四位妻子和七个儿女多磨难

原生家庭

上面陈独秀和陈炯明说的虽然是笑话,但也是实话。陈独秀自幼丧父,6岁时就由祖父陈章旭启蒙教读。陈章旭为人思想保守,性格怪癖。家族的晚辈都称他为“白胡爹爹”。据说,在当地只要提起“白胡爹爹”几个字,哭闹的小孩子马上就不敢哭了,由此可见其严厉程度。

幼年的陈独秀很有小聪明,令他不解的是,却因此常常遭到爷爷惩罚,别的孩子读书,“白胡爹爹”较少过问,却时常盯着陈独秀不放,“恨不得要他一年之中把四书五经都读完,那样他才称意”。如果陈独秀背书背不出,“白胡爹安”便大发雷霆,吓得小陈独秀不敢说话。到陈独秀十岁时,“白胡爹爹”去世了;但他专横粗暴的家长作风,给陈独秀留下了终生不忘的印象。

陈独秀的家事集锦:原生家庭有根源,四位妻子和七个儿女多磨难

因为生父早逝,所以,陈独秀在十七岁时,被过继给叔父陈昔凡为子。陈昔凡曾当过清朝的道台,告老还乡后,每日在家以诗画自娱。他的画以山水见长,功力深厚,在清末民初的安徽画坛上,风靡一时。陈昔凡的性格很谦和,“接见里人,如山林逸老,几不知曾为显宦者”。陈昔凡很喜欢陈独秀,外出做官时,常把陈独秀带在身边,可陈独秀受他的影响却很浅,不仅诗画平平,性格也很暴躁。后来陈独秀投身革命事业,陈昔凡害怕受牵连,便到宗祠办了“退继”手续,在表面上与陈独秀断绝了父子关系,却在暗中始终接济陈独秀的生活。

陈独秀在性格上,主要受到了母亲的影响。其母查氏,“能干而慈爱”,但往往“优容奸恶,缺乏严肃坚决的态度。”陈独秀自己曾说过:早年有个“阴差先生”,常打着捉鬼弄神的幌子收取乡邻的财物;其母明知那是骗人的,却总是心甘情愿地受骗,请他买纸钱银锭,以“供奉祖先”。陈独秀认为自己一些事情也缺乏严肃、坚决的态度,有时一样会“优容奸恶”。所以他说:“母亲性格之遗传,也有影响”。

陈独秀的家事集锦:原生家庭有根源,四位妻子和七个儿女多磨难

查氏对陈独秀的学习要求很严格,但她不赞成陈章旭对孩子的过度严苛,而希望对孩子循循善诱。陈独秀对人说,他不怕打、不怕杀,就怕母亲哭,“母亲的眼泪,是叫我用功读书之强有力的命令”。查氏常以举人、进士、状元等人的事迹,勉励陈独秀努力学习,不料陈独秀后来却只考了个秀才。陈独秀二十岁时,查氏便病故了。当时陈家在当地是个大家族,五世同堂。查氏病故后,陈昔凡的第二个妻子——射氏,就成为陈家的主宰;她的话谁也不能违抗,就像《红楼梦》中的贾母那样。但她对陈独秀很好,很体贴,当作亲生儿子一样看待。后来陈独秀留日回国,穿着西装。谢氏对此横竖看不惯,说他“穿着像鬼一样的衣服。”陈独秀不愿惹谢氏生气,只好再换上了长袍马褂。

四位妻子

陈家是安庆有名的大家族,其父还做过候补知县;叔父陈昔凡更是做过道台,同时又是名的画家;陈独秀兄弟俩也都曾考中了秀才。所以陈家在当地人很受尊重,不少富户人家争先恐后向陈家为其提亲。最后皖北副将高登科的长女高晓岚被选中。1896年,陈独秀刚满十七岁时,就和比他大三岁的高氏结了婚。高氏“常穿着长长的大襟褂子”,“一双小脚,很少穿色调鲜艳的服装。”是典型的旧式女子,在思想上与陈独秀格格不入。陈独秀留学日本时,路费不够,想借用高氏的金镯子换钱;好说歹说,高氏也不给他。夫妻俩并没有什么感情,平日也是“多口舌之争”。

陈独秀的家事集锦:原生家庭有根源,四位妻子和七个儿女多磨难

后来,陈独秀和高氏的妹妹高君曼自由恋爱,并且不顾族人反对,于1910年与其结了婚。开始时两人还能相亲相爱,但陈独秀的私生活不太严肃,慢慢引起了高君曼的不满,最终离开了陈独秀,先到南京,后又回到安庆,一个人抚养着两三个孩子。1931年,高君曼在贫病交加中死去。

陈独秀的家事集锦:原生家庭有根源,四位妻子和七个儿女多磨难

陈独秀的第三位妻子是施芝英,据说施芝英是上海一家私立医院的医生,二人是在陈独秀一次看病的过程中认识的,后来陈独秀相中施芝英美貌及热情,施芝英则被陈独秀的高谈阔论所折服,一来二去两人便走在了一起,共同度过了14个月的短暂夫妻生活。后来二人分手失去了联系,最后施芝英在1973年去世,据说她再婚后仍旧认为“一生里,待她最好的还是老陈”。

陈独秀的家事集锦:原生家庭有根源,四位妻子和七个儿女多磨难

陈独秀的第四位夫人,是上海英美烟草公司的一个名叫潘兰珍的女工。二人结婚时,陈独秀已经51岁,潘兰珍却只有二十岁。最初,潘兰珍并不知道陈独秀的真实身份,直到1932年陈独秀被捕时,她才从报纸上知道了陈独秀的真实情况,当即从上海赶到南京,照顾陈独秀的生活。此后,潘兰珍便留在了陈独秀的身边。她做事勤快,又沉默寡语,所以很受家人的尊敬。1949年11月,潘兰珍在上海病故,终年只有四十岁。

七个子女

陈独秀一共育有七个子女。其结发妻子生育四个子女,分别是长子延年,次子乔年,松年以及女儿陈玉莹。第二任妻子高君曼生了三个子女,分别是:陈光美、陈子美、陈哲民(又名陈鹤年)。他的后两位妻子没有为其生育子女。1913年,陈独秀参加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时,遭到北洋政府的通缉,被迫逃往上海。袁军抓不到陈独秀,就把陈独秀的家给抄了,还到处捉拿延年和乔年等人,想斩草除根。延年、乔年二人翻墙逃走,连夜跑到乡下,在亲戚家里躲了三天三夜,才躲过去。

陈独秀的家事集锦:原生家庭有根源,四位妻子和七个儿女多磨难

延年和乔年的性格完全不同。延年“气宇深沉,不苟言笑”,乔年却很调皮。小时候的乔年喜欢唱戏,常常穿个小马褂,戴一把白胡子,唱伍子胥过关,不仅自己唱还教别的小孩。长大后,乔年还是“依然故我”,他天真烂漫,但工作时却很严肃,一是一,二是二,绝不马虎。

因为陈独秀早年投身革命,四处奔波,对延年和乔年的照顾就不是很周到。两兄弟都是自学,而且都很刻苦,到十五、六岁的时候,他们的文才在当地已经是小有名气了。1917年,陈独秀把延年、乔年接到上海。后来陈独秀应蔡元培之邀,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对两兄弟更少照顾。两兄弟寄宿于《新青年》杂志发行所的地板土,白天在外工作,自谋衣食,生活很艰苦。高君曼对陈独秀苦苦相求,要延年、乔年回家,但陈独秀认为这是妇人之见,其心虽善,却未必有好的效果。他认为应该让孩子们自谋生路,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所以高君曼的苦劝总是起不了什么作用。

延年和乔年,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两兄弟一起参加工读互助运动,一起去法国勤工俭学。陈延年是中共产党旅欧总支部的负责人,乔年也于1922年入党,1924年回国,负责中共北京地委和以后的中共北方区委的组织工作,这时他才二十二岁,是领导同志中最年轻的一个。1926年3月18日,北京爆发了反帝爱国的群众示威运动,乔年是这次运动的组织者之一,并亲自参加了示威游行,被反动军警刺中,几乎伤及心脏。但乔年只在医院休养了两天,就又投入了工作。

延年曾经担任中共两广区委书记,对他父亲所执行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很反感,作了一些斗争。两兄弟都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后,延年出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于1927年6月中旬在江苏被捕。党组织多方营救,因叛徒出卖,营救无效,1927年7月4日,延年在上海龙华壮烈牺牲。

1928年2月,乔年也在江苏被捕,然后被关进龙华监狱,于5月6日壮烈牺牲。

延年被捕后、妹妹筱秀(陈玉莹)赶到上海,因营救无望,筱秀也在悲痛中不幸病逝。

陈独秀的家事集锦:原生家庭有根源,四位妻子和七个儿女多磨难

三个孩子的先后去世,对陈独秀打击很大。他好几天没有吃饭,陷入极度的痛苦之中。后来抗战爆发,胡适想拉陈独秀进“国防参议会”,陈独秀断然拒绝,说蒋介石杀了他的许多同志,还杀了他的两个儿子,他与蒋介石有不共戴天之仇;现在大敌当前,国共再次合作;既然国家需要蒋介石抗日,他可以停止反蒋活动。但要他与蒋介石合作,绝对办不到。胡适听了,只好扫兴而归。松年一生过得也很辛苦和不幸,但保住了性命,直到1976年后,他才算过上安稳日子,到1990年时不幸病逝。陈哲民是陈独秀的幼子,因为母亲与陈独秀分开,所以他与父亲也分开了,后来他到了香港生活,直到2000年时,终于走完了77岁的一生。陈独秀次女子美早年半工半读,后学妇产科,具体经历不详,据说后来辗转到过香港和纽约等地生活。陈光美是陈独秀最离奇的儿子,其缘由可到网上搜索《陈独秀诞辰140周年,儿子陈光美文章首公开 》去品读。

陈独秀的家事集锦:原生家庭有根源,四位妻子和七个儿女多磨难

晚年的陈独秀先后在武汉、重庆等地居住,在重庆住院时,周恩来、朱蕴山等都去看望过他。后长期隐居在四川江津,以教书为生,保持低调。到1942年时,陈独秀因病于四川江津鹤山坪石墙院逝世,享年63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