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神山, 再也不見!

雷神山, 再也不見!

#內蒙古在行動##共抗疫情鄂爾多斯在行動#

4月15日上午10點,武漢雷神山醫院正式宣佈關閉備用。

從2月8日開始收治轉院病患至4月14日上午,歷時68天,位於武漢江夏黃家湖畔的雷神山醫院患者“清零”。

患者“清零” ,雷神山醫院正式休艙

4月14日上午,武漢市江夏區雷神山醫院緊閉的大門打開,救護車拉著院內最後的患者從門內駛出,前往武漢大學中南醫院(下稱“中南醫院”)。至此,雷神山醫院的新冠肺炎患者全部“清零”。

武漢雷神山醫院副院長袁玉峰介紹,4名患者住院時間均在1個月以上,除一名患者31歲外,其餘3名患者均逾70歲。目前,4人新冠肺炎病毒檢測已全部轉陰,但因伴有嚴重併發症和基礎疾病,還需轉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ICU繼續救治。後續救治重點在於恢復損害的器官功能及預防繼發感染。


雷神山, 再也不見!

資料圖:病人轉出後,雷神山醫院ICU團隊合影留念。高翔 攝

10天緊急建成,累計收治患者2011人

2020年1月25日,就在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最緊急、床位嚴重不足之際,經中央批准、該市決定繼火神山後再度參照北京小湯山模式興建雷神山醫院,以應對新增患者激增勢頭。

雷神,懲罰罪惡之神;雷神、火神驅瘟神,醫院因此而得名。雷神山醫院由中南建築設計院設計、中建三局主力承建,1月27日開工,2月6日開始驗收並逐步移交。


雷神山, 再也不見!


資料圖 :1月26日,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現場。中新社記者 鄭子顏 攝

這座僅用10天建成的臨時醫院,建築面積8萬平方米、隔離區5.2萬平方米,病床1600張,可容納2000餘名醫護人員。建設之初,雷神受到萬眾矚目,網友“雲監工”密切關注一舉一動。

臨時醫院如何防止院內感染?醫院病房內設有兩層玻璃和紫外線系統構成的傳遞艙,病人的餐食和藥品通過此設備消毒與傳遞,避免感染。雷神山項目總設計師楊劍華介紹,醫院“潔汙、醫患、人物分流”,採用嚴格的三區兩通道設計,醫護與患者的通道完全分離,工作環境安全可靠。


雷神山, 再也不見!

資料圖:2月5日,雷神山醫院建設進入衝刺決戰階段其中,隔離病房區共計3300間箱式房,已到場3093間;生活區共計398間K板房,已全部到場。安源 攝

臨近和湖邊怎樣防止環境汙染?雷神山廢水從排出到處理合格經過7道嚴格程序,最終排入市政管網。中南建築設計院防水設計師張頌民指出,為防止雨水滲入地下,隔離區內地面作硬化處理,通過混凝土基層、防滲膜、鋼筋混凝土地面三層防護,確保無雨水下滲。

醫院對周邊居民的影響?雷神山醫院位於黃家湖地區下風向,所有房間排風經消殺及高效過濾達國標後才高空排放;院內醫技用房為負壓房間,並按規範加大新風量,有效避免氣流汙染室外空氣。

雷神山, 再也不見!

資料圖:2月5日,醫護人員生活區完成總體工作量的96%。一期7棟建築主體結構完成,A1、A6、A7安裝完成,A2、A3、A4、A5安裝基本完成;二期2棟後勤保障樓主體結構施工完成,專家樓主體結構施工完成。中新社記者 安源 攝

保質保量交付的奇蹟背後,是廣發“英雄帖”後積極響應、是24小時連續作業、是不遠千里馳援武漢、是將春節假期拋諸腦後的堅定抉擇。2月9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整體接管雷神山,該院院長王行環兼任雷神山“掌門”。接到任命通知,他提出唯一的要求是:防護物資到位。

8日晚,王行環率領9名核心管理人員先行上“山”。在“建好一個病區、開一個病區”的指導原則下,雷神山首批開放兩病區,A15由湖北省腫瘤醫院負責、A16由武漢市第一醫院負責。


雷神山, 再也不見!

資料圖:2月6日,武漢市城建局會同市衛健委組織雷神山醫院項目代建方地產集團、承建方中建三局開展雷神山醫院驗收工作並逐步移交。圖為武漢雷神山醫院病房內景。中新社記者 安源 攝

雷神山ABC三片區域,共分30個普通病區和2個重症病區;22日前後全部收滿,16支本地及外省市醫療隊陸續服務於此,醫護人員超過3200人。

2月18日,83歲的袁女士成為雷神山首位出院患者;3月11日是單日出院患者最多的一天,72位患者走出此“山”。截至4月14日,最後4名ICU重病患者轉院至中南醫院本部,雷神山累計收治2011人,重症和危重症達千餘人,康復出院超過1900人,階段性完成抗疫任務。

這裡見證了一場又一場“生命之戰”

這次新冠肺炎戰“疫”中,雷神山醫院是戰鬥最為激烈的陣地之一。在這裡,3000餘名白衣天使為了患者的健康,進行了一場又一場“生命之戰”。

雷神山, 再也不見!

資料圖:2月9日晚,武漢雷神山醫院接收了第二批新冠肺炎患者,總入住患者達80餘人。圖為醫護人員為患者鼓勁加油。


雷神山, 再也不見!

資料圖:2月12日,雷神山醫院是武漢新建的第二座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專門醫院,由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接管,共設床位1600張。因尚未完工,雷神山醫院邊建設邊收治患者。圖為轉運患者。中新社發 李晗 攝


雷神山, 再也不見!

資料圖:地道的武漢人潘阿姨住進病區,由於她沒有讀過書,也不識字,只會湖北方言,責任護士周璐娜通過潘阿姨兒子充當“方言翻譯”解決了溝通問題。潘阿姨準備出院前,最後一次使用“翻譯”的回覆是:“等疫情過去了,一定要來武漢玩,我讓兒子給你當導遊。”


雷神山, 再也不見!

資料圖:4月4日、5日,武漢雷神山醫院分別迎來17名、13名患者康復出院,在院新冠肺炎患者還剩47人。圖為上海第八批援鄂醫療隊隊員送別所負責病區的最後一批患者。高翔 攝


雷神山, 再也不見!

資料圖:4月9日,武漢雷神山醫院最後一個普通病區正式關閉。醫護人員在病區貼上封條。馬芙蓉 攝

如今的雷神山醫院,仍有一面畫滿塗鴉的牆,那是各地醫護人員留下的痕跡。這些作品多是由各地醫療隊醫護人員手繪而成,既有抗疫的點滴日常,也有滿滿的祝福。


雷神山, 再也不見!

資料圖:4月14日,中新社記者走進武漢雷神山醫院,拍攝下病房外走廊牆壁上的一幅幅手繪作品。中新社記者 張暢 攝


雷神山, 再也不見!

資料圖:中新社記者走進武漢雷神山醫院,拍攝下病房外走廊牆壁上的一幅幅手繪作品。中新社記者 張暢 攝


雷神山, 再也不見!

資料圖:中新社記者走進武漢雷神山醫院,拍攝下病房外走廊牆壁上的一幅幅手繪作品。中新社記者 張暢 攝

雷神山醫院正式休艙,醫護人員們也暫時可以休息,長時間沒有回家的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回家看一看家人。

一位在雷神山醫院奮戰的護士表示,自己感到很開心、很激動,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解除隔離後,回家看看三個月未見的兒子。

日後如何使用?待疫情過後再研究決定

至於雷神山醫院是臨時建築還是長期使用?武漢市城鄉建設局有關負責人曾表示,這有待疫情過後再予以研究決定。僅從功能上判斷,雷神、火神均可滿足長期使用需要;同時由於採用標準化、模塊化設計,所有建築均可快速拆除,部件消毒處置後可週轉使用。

雷神山、火神山醫院及至武漢市16間方艙醫院的拔地而起,用行動與事實展現何謂中國速度。為解決患者“收治難”,中國政府千方百計增加床位供給,火神、雷神提供了2600張床位,與此同時武漢市收治新冠肺炎病患床位從5000張漲至2.3萬張。正如此間有觀察家所言,任何一場戰爭無不是國家實力的較量,中國製度的優勢體現在集中力量辦大事。


雷神山, 再也不見!

資料圖:1月26日,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現場,施工機械在工地外聚集。中新社記者 鄭子顏 攝

武漢歷時76天的“封城”時光已然結束,雷神山醫院“清空”是本土疫情得到控制的又一觀察指標。就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未見好轉、不少發展中國家凸顯危機的時刻,中國最早檢測、最早收治、最早防控,以舉國之力阻止疫情蔓延而積累的寶貴經驗具有務實借鑑意義。

感謝所有建設者、醫護人員以及為戰疫貢獻力量的工作人員,祝賀雷神山休艙大吉!

來源:中國新聞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