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政務碰上新媒體會怎麼樣?

新媒體,這個詞本身對大眾而言早已不是什麼新鮮詞彙,一種利用數字技術,通過計算機網絡、衛星等渠道及電腦、手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服務的傳播形態罷了。去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上輸入“新媒體”三個字,下拉列表裡出現的詞條大多是這樣的:新媒體運營、新媒體營銷、新媒體培訓去哪學?等等。大眾所關注的已經不是定義、載體之類的基本概念了,隨著新媒體的價值、原創性、效應和生命力的不斷延展,新媒體是具備價值的信息載體,載體具備一定的受眾,那麼將兩者結合就可以共同完成新媒體存在的價值,即,這個社會中及時信息的價值。

進入新媒體時代之後,信息傳播的時空限制被徹底打破。無論哪個地區發生新聞事件,人們都能通過互聯網在第一時間獲知事件詳情,瞭解事件的來龍去脈。其次,相較於傳統媒體,新媒體傳播信息的速度越來越快,信息傳播方式多種多樣,視頻、圖片、音頻等都可以用來傳播信息,使信息的可讀性、趣味性大幅增強,使新聞事件的傳播範圍、影響範圍得以進一步拓展。另外,新媒體環境下,只要話題與網民利益有關,就能迅速吸引網友的注意,幾十分鐘的時間便可以實現井噴式傳播。

那麼,當新媒體遇上政務,會怎麼樣?

根據騰訊發佈的《2015年度全國政務新媒體報告》,2015年國家各部委的微信號開通率達到了40%。根據新華網輿情監測分析中心發佈的《2015年全國政務新媒體綜合影響力報告》,2015年中央機關政務通過新媒體發佈的稿件超過47萬條,覆蓋人數超過2.8億人。

2018年12月7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推進政務新媒體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意見》指出,政務新媒體是移動互聯網時代黨和政府聯繫群眾、服務群眾、凝聚群眾的重要渠道,是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重要手段,是引導網上輿論、構建清朗網絡空間的重要陣地,是探索社會治理新模式、提高社會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徑。

當政務碰上新媒體會怎麼樣?

現在可是2020年了,相較於2015年的數據,新媒體賬號的開通率早就不知道翻了多少倍,網絡影響力亦無法估量其大小了。那麼,使用正確的操作方法,掌握實戰技巧,全面提升政務新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與公信力便是舉足輕重的大事。

北京大學電商課題組新媒體顧問,中國傳媒大學、中山大學、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客座教授袁國寶最新力作《政務新媒體——引爆指尖“政能量”》:

當政務碰上新媒體會怎麼樣?

立足於當前我國政務新媒體的發展現狀與趨勢,全面梳理了我國政務新媒體的實踐成果與經驗,並指出了政務新媒體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與痛點,從推進政務公開、優化政務服務、凝聚社會共識、創新社會治理、推動媒體融合等多維度著手,結合豐富的實戰案例,深度剖析了微博、微信、抖音等國內主流新媒體平臺運營技巧與方法,構建了一套完整的政務新媒體矩陣體系,以全面提升政務新媒體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人民網輿論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祝華新:

人民網在輿情監測中發現,很多政務輿情是政策解讀不到位,老百姓有隔閡或誤解,而引發社會輿論的牴觸反彈。政務新媒體刷新了體制內的話語體系,接地氣,曉民意,做好政策宣傳,方便老百姓與執法者的溝通互動,拉近了政府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心理距離。我們相信,民意是可以測量的,也是可以說服和改變的,需要溝通技巧,更需要政務公開和傾聽的誠意。

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院長謝新洲:

《政務新媒體》一書立足於我國政務新媒體的發展與演變、傳播機制及社會影響,總結當前政務新媒體傳播面臨的困境與痛點,從推進政務公開、優化政務服務、凝聚社會共識、創新社會治理、推動媒體融合、強化輿情管理等多維度著手,全面闡述了政務新媒體運營的實戰技巧與方法,內容富於系統性、前瞻性、實戰性,具有很強的理論創新性與實踐指導意義。

中國石化新聞發言人呂大鵬:

本書作者多年來致力於新媒體營銷和品牌傳播實踐,對政務新媒體的傳播規律擁有敏銳的觀察和深刻的思考。在《政務新媒體》這本書中,作者從“服務型政府”的理念入手,針對如何提升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如何促進政府職能向服務型轉變、如何建設人民滿意的“指尖上的網上政府”等問題提出了極具前瞻性的觀點和經驗,相信對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負責人以及高校相關研究人員都有啟發。

本書適合全國各級黨政機關、新聞媒體機構、政務服務工作者、新媒體從業者以及對政務新媒體感興趣的讀者的學習和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