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英雄之孙坚

提起三国时期的孙坚,只要有点三国知识的人都有印象,他真的是响当当的人物。尤其是在三国群雄割据初期,孙坚真的是少得可怜的仍以“汉”为天下的人(另一个则是曹操),热衷于以自己的微薄之力来挽救已经濒于倾覆的大汉天下。

首先要说的是他的勇猛。勇猛而不是莽撞,是勇敢与智慧相结合,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3个事件上,1是17岁的时候凭一人之力,在钱塘县(今浙江杭州),赶走了海盗胡玉等,并从此进入官场。2是在讨董的过程中,没有大规模的火拼战争,仅仅靠计谋就得到了荆州王睿、南阳张咨的队伍,让自己队伍扩大了N倍。3是公元190年冬天,孙坚正在鲁阳城东与部下喝酒,董卓的步骑共数万人突然出现,孙坚在判明所来军队是敌军而不是友军的情况下,仍在席间谈笑风生,命令部众整顿队伍,后面骑兵越来越多,孙坚才慢慢撤座,引导部队入城,对身边部下说:“刚才我之所以不立即起身,是唯恐兵众慌乱互相践踏,这样你们都进不了城了。”董卓军见孙坚阵容整齐,不敢攻城,引兵撤退了。

其次是对大汉的忠心,首先是在成长过程中多次参加了朝廷组织的镇压黄巾起义、西凉叛乱等军事行动,并贡献了许多良策和成绩。最大的亮点是在讨董的诸侯联军组建以后,只有孙坚和曹操是真正的讨董实力派和践行派,虽然都经历了惨败,但都坚持了下去,尤其是孙坚,打得董卓只有逃跑的份,甚至想用“和亲”来拉拢孙坚,但被孙坚拒绝了。最后还是孙坚收复了首都洛阳,不仅清扫了汉朝宗庙,用太牢祭祀,还在在城南的甄宫井中得传国玉玺。

可惜就是这样一个有勇有谋的人却由于自身实力的差距不得不委身与袁术这样的大军阀集团,才能安身顾命,并最后由于自己轻视黄祖,死于军阀的混战中,不得不说是汉朝的一巨大损失。这也加速了汉末的混乱局面,试想如果孙坚不是死的那么早,那么他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实力早早的就开启“吴”的基业,以他对汉朝的忠心,也极有可能迎取汉献帝,继续维护汉朝的统治,也就没有后续近百年“三国”的混战。

难怪三国志作者陈寿评论说:“孙坚勇挚刚毅,孤微发迹,导温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壮之烈。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然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实在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