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碰成功,先擺脫這四個思維錯誤

最近在看《墨菲定律》這本書,發現身邊常見的思維錯誤總是在影響著我們對生活的判斷。

當我們清楚自己行為的驅動之後,並且為之改變或許成功與清醒離我們真的很近很近。

後視偏差

後視偏差指的是,我們往往傾向於利用事件發生之後的結果,去理解事件發生的原因及過程。

任何事,當我們知道結果後,再去找證據,再去歸因,真的太容易了。

因為在事後的分析,都會高估自己,甚至會不自覺地修訂自己的記憶,對自己撒謊。

這樣的偏差總是讓我們缺乏辯證的思維,盲目從眾,成為“烏合之眾”。


觸碰成功,先擺脫這四個思維錯誤


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指的是,已經發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

她說:“我在他身上花了太多時間、精力,我的青春幾乎都給了他。”

很顯然,她就是掉進了沉沒成本的陷阱。

當我們把沉沒成本看得太重,就很難下狠心止損,最後做出不理性的判斷、決策,然後導致更大的損失。

損失規避

損失規避,指的是相同的一樣東西,我們失去它所帶來的痛苦,要遠遠大於得到它所帶來的選擇。

以前去店裡買東西的時候,要稱重量。

然後我發現一個規律,假設我要1斤,老闆一下放上去很多,然後再一點點往外拿,心裡就會不太舒服,感覺老闆摳門。

觸碰成功,先擺脫這四個思維錯誤


但若是老闆先放上去比較少,然後再慢慢的加進去,我就會下意識地覺得這個老闆人更好,即使本身的重量並沒有任何差別。

當我們的所有消費行為,人際關係。被別人滿足“添加”的這種行為模式的時候,就對人產生一種陌名的好感。甚至被人利用。

確認偏誤

關於確認偏誤,有一個很有名的案例有個園主丟了一把斧子。他懷疑是鄰居偷的。

於是,他仔細地觀察鄰居家的兒子,看他走路的樣子很像。連他的神態、動作、表情也像,甚至他說話時的聲調,都像是偷了斧子之後的反應。

總之,園主越看越像,幾乎可以肯定:就是他偷走了斧子。

觸碰成功,先擺脫這四個思維錯誤


等過了幾天,園主又到地窖去儲存物品。當他打開地窖門時,發現了那把斧子正躺在地上。

第二天,園主再看鄰居家的兒子的時候,他的舉動和言行,就連笑的神態,就一點兒也不像是偷斧子的樣子了。

這就是典型的確認偏誤,它可以說是所有認知錯覺之父。

當我們已經開始相信一個東西了,我們就會主動尋找支持自己理論的證據,而失去了對現實的理性判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