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所说的天命指的究竟是什么呢?是不可抗拒的命运思想吗?

偉大的時代


我是颜小二,我来回答。

说起儒家“天命观”,我们可以追溯到孔子的天命论,孔子也好,孟子也罢,大抵都是赞成“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所以,就先秦时期儒家的天命观来说,孔孟的天命观确实有“人无法抗拒命运”的意思。

但是,儒家的每一位思想家都有自己别具一格的特色,孔子讲“仁”,孟子言“义”,而荀子,则颇有些属儒家大先贤中比较特立独行的存在。荀子提出了他的“自然观”,并且也驳斥了孔子、孟子的“天命论”,他批判了“天有意志”这一说法,认为所谓的“天”更多是物质世界里的大自然,人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利用自然中的万物。荀子的“自然观”,颇有“人之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的意味,这一观点很难得。

为了便于比较,孟子对“天命”的看法属传承和发展了孔子,而荀子作为儒家大先贤,却在天命方面和孔孟有不一样的观点。所以后文以孔子和荀子对“天命”的看法进行议论。

(Tips:之所以将荀子搬出来,主要还是想强调,儒家虽然说是一个学派,但是思想家相对比较多,每位思想家都有每一位的特色,所以不能以一两位思想家的某些观点,代表整个儒家。)

1、孔子心中的“天命”:天命不可违,但“天”不是直接发号施令的“人格神”

孔子所处的时期,属于春秋末年,春秋时期是社会正在进行转型的时期,而孔子的毕生所愿,就是“复礼”。复什么“礼”?“周礼”?这个答案不能说错,但也不能说对。

孔子要复的“礼”虽然以周礼为基础,但是绝对不是“生搬硬套”的“克隆版”周礼,毕竟孔子也属难得一见的圣人,他自然也能够分析到,周王朝虽然曾经靠着“周礼”成就过让人钦羡的盛世如“成康之治”,但是时代在前进,过去的周礼肯定不能生搬硬套使用在现在甚至未来。所以,孔子要复的“礼”是以“周礼”为基础,经过改良后的“礼”。

正是因为孔子之“礼”是建立在“周礼”之上的,所以,孔子在“天命”上的观点,也一定程度上是对周王朝关于“天命”观点的改进。

周王朝的“天”,属于有意志的人,不仅有意志,而且还有人格。周王朝时期,“天”可以直接对人发号施令,属于最高主宰,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周王朝统治者让为下者“听话”的一种方式。

而到了孔子所处的年代,虽然周王朝的衰败让人对天的权威发生了一些质疑,但天是有意志的,天之“人格神”的外貌依旧根深蒂固。相比之下,孔子的“天命观”却有些许进步,他虽然没有否认天有意志,但是他却抛弃了天之“人格神”的外貌,并不将“天”看成是直接发号施令的存在。

关于这一点,孔子曾经发出过这样的感慨: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从孔子这句话,我们就能相对直观地理解,孔子心中的“天”与商周时期的“天”,有什么不一样。商周时期的“天”,有意志,有人格,可以和人“对话”,可以直接发号施令。而孔子思想中的“天”有意志,主宰着万物的生死,但是却不言不语,无声无息。

所以,我们不难看出,在孔子心里,天虽然依旧有意志,但是却没有“人格”,这是孔子的进步。

既然没有摆脱“天有意志”的看法,所以孔子的天命观,自然会局限,比如,他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

道之将行,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

这便表明,在孔子心里,他周游列国,能不能完成他的使命,能不能实现他的政治主张,都是“命”决定的,这某种程度上其实也属于对人主观努力的否定。

但聪明如孔子,他虽将使命能否完成等归结于“天命”,但是周游列国去游说、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孔子亦把此行为,也看成是自己的“天命”。这便好像是在说:“虽然失败是我的命运,但是努力亦是我的天命”,由此,我们也不能说孔子的“天命观”是绝对消极的,虽然孔子确实表达了一种“天命不可抗拒”的意味吧。

2、荀子的“自然观”:批判意志之天,指出人可利用自然界的万物

荀子属于儒家思想家中比较有特点的存在了,他的观点比较“犀利”,甚至说有时候有点“尖锐”,而对于“天命观”中的意志之天,他更是给予了相当直接的批评。他批评孔子、孟子等宣扬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天命观,指出人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去利用大自然的万物,达到自己的目的。

而且,荀子还相当尖锐地指出,人们所谓的意志之天,其实是自然界,自然界不是神秘的,也不是人们想象中有意志。天更不会因为治理天下之人有德无德,而以自然现象的变化来表明自己的“喜怒”。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看荀子的相关议论,荀子说: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句话虽然简练,但是已经足够表达荀子对“天”的看法了,荀子批判“意志之天”的说法,荀子认为“天”的正常运行并不是因为存在尧这样的圣王,它也不会因为桀这样的暴君,改变运行规律。

也就是说,在荀子的思想里面,自然界是物质的,而自然界出现的一些现象,实则是物质按照一定的规律在发生变化。人可以了解这些规律,运用这些自然界的万物,以此积极有为,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继而把握自己的命运。

3、总结

通过上面的议论,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和荀子作为儒家的大先贤,二者对“天”的态度有些不同。孔子对“天”的看法,虽然抛离了商周时期“人格神”的外衣,但是依旧还是认为天有意志,强调人的命运由天定,不可物抗。

而荀子对天的态度,便和孔子大不一样,荀子批判了意志之天,并将大自然看成物质的,指出人可以利用大自然的万物。与孔子不同,荀子颇有些“人定胜天”的味道。

最后再多说一句,儒家虽然属于一个学派,但是每位思想家因为自己时代背景、阶级、经历、性格等等不一样,学说思想各有特色,比如孔孟宣扬“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而荀子更倾向于“人定胜天”。因此,在考察一个观点的时候,最好是精确到该学派提出该观点的个人,而许多时候,个人的观点,并不能代表整个学派。


图片来自网络,喜欢请点赞关注哦。

颜小二述哲文


经常听到别人说要安天乐命,天和命放在一起就是天命。天就是自然条件和现实的社会环境,命就是父母给预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对人的生存起很大的作用。而你出生时的基因又会决定你的身体,大脑,乃至意志等。同样的环境,就因为个人的兴趣爱好,个人的身体素质,选择的职业和学问就会不同。就一个家庭而言,龙生九子,也是各不相同的。我们知道社会环境在某个历史阶段所要求的生命个体的使命是不同的。在和平时代跟在战争时期,人们面对的社会问题也是不同的。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永远都不会过时。但就具体的历史任务而言,却又是不同的。儒家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没有错误的。只不过,时代不一样,内容也不一样了。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御潮流者是好汉。


八卦小一


儒家天命指的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她并不是不可抗拒的命运思想,而是明白最高的德行的道理后踏实践行道德,让自己和世界逐步共同趋向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