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拍地房企眾生相:恆大21億再入局與花樣年們抱團風

觀點地產網 北京土地市場向來不缺熱度。

4月16日,北京再度推出密雲區兩宗不限價宅地,出讓面積共計18.6萬平方米,起始價33.5億元,最終恆大以21.4億斬獲一宗地塊,而住總+首開+旭輝+花樣年聯合體亦以14.96億元底價摘得另一宗地塊。

非核心區、非大盤、非高價......在地塊開拍之前,密雲區的兩宗宅地就因這些關鍵字眼被貼上了“平平無奇”的標籤。但隨著恆大21億重返等消息的釋放,北京的土地市場再次掀起波瀾。

事實上,無論是恆大再入紫禁城,還是花樣年們抱團取暖,其背後顯現的都是房企們在白銀時代與疫情影響雙重壓力下做出的“突圍方案”。

恆大“迴歸廣州後再回歸北京”

這是許家印時隔四年再度回京。

觀點地產新媒體瞭解,4月16日下午,土拍現場傳來捷報,恆大以21.4億元的價格摘得密雲新城A1地塊。據悉,該地塊的用地面積12.1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不大於19.29萬平方米,出讓起始價為18.5億元。

由於密雲區屬於非熱點區域,因此報名參拍的企業並不多。下午三點三十分,地塊準時開拍,現場僅有恆大、首開+住總+路勁聯合體兩家拿地主體舉牌報價。

當工作人員宣讀完防疫注意事項後,恆大率先報出18.65億元的價格,似乎想表明其拿地的決心,但首開聯合體亦不示弱,隨即舉牌報價18.7億元。

這場土地拍賣似乎剛剛開始就立馬進入了火熱的拉鋸狀態,雙方你來我往,場上的舉牌速度逐漸加快,開拍僅五分鐘,地塊價格便達到了20億元,溢價率超過8%。

雙方不甘示弱,在恆大與首開聯合體膠著了十餘分鐘後,場上的狀態出現了轉機。下午三點四十七分,恆大報出21.4億元的價格,首開聯合體不再追加報價而敗下陣來,這也意味著恆大以21.4億元的價格成功拿下密雲區宅地,成功迴歸北京市場。

事實上,過去幾年,恆大的身影鮮少出現在北京土地市場上,它在京城的往事卻要從2013年說起。

那一年,恆大的銷售額剛剛突破千億,許家印在業績會上向媒體透露,“爭取今年內進入北京市場”。同年7月,恆大經過17輪競拍以35.6億元的總價將北京昌平沙河地塊收入囊中,首次踏入京城。

從那以後,“新人”恆大就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姿態攪動著北京土地市場。據觀點指數不完全統計,截至2013年末,恆大在北京總共囊獲三宗地塊,購地金額達到127億元。

隨後2014年,恆大再度摘得北京廣營自住房項目與大興黃村地塊;2016年,恆大通過收購獲得位於中央別墅區的恆大麗宮項目。

僅三年時間,恆大在北京市場從一個新人成長為“老炮兒”,但2016年以後,它就放緩了拿地節奏。

土儲是房企銷售的基礎,恆大在北京的土地儲備變動亦紮紮實實反映在簽約銷售上。數據顯示,2014年,恆大集團錄的銷售額1315億元,其在北京的簽約銷售額達到94.65億元,佔總銷售額的7.2%。2015年,恆大在北京銷售89.21億。

2016年,該公司的規模突破3000億,而其在北京地區的銷售額達到192.4億元,這是恆大在北京的高光時刻。自此以後,恆大在北京的銷售狀況每況愈下,截至去年年末,其在北京的簽約銷售僅為32.61億元,佔總銷售的0.54%。

如今,時隔四年,恆大再度復出北京市場或許有“補短板”的意味。

有分析認為,目前恆大的規模已經達到6000億元,隨著白銀時代到來與疫情的影響,恆大不可避免地進入了規模增長的“爬坡期”,重新在北京市場拿地,表現出該企業通過發展銷售弱區來拉伸規模的願望。

但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則認為,21億的地塊最多為恆大貢獻30到40億的銷售額,這對規模達到6000億的恆大來說並不算什麼,僅在北京拿下一宗地還不能完全說明恆大的佈局戰略。

無獨有偶,觀點地產新媒體瞭解,此前4月2日,恆大還以總價22.06億元競得廣州花都紅棉大道一期地塊,摺合樓面價約12406元/平方米,溢價率34.8%。這也是恆大時隔六年後,再一次在廣州公開市場上獲得宅地。

花樣年們的抱團風潮

與恆大拿地迴歸相比,今天密雲區成交的另一宗地塊顯得“冷清”許多。

密雲區檀營鄉6023地塊是北京4月16日出讓的第二宗地塊,該地塊的用地面積為6.4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不大於12.44萬平方米,出讓起始價為14.96億元。

據悉,該地塊僅獲得住總+首開+旭輝+花樣年聯合體一家拿地主體參拍,因此,開拍後地塊一錘定音由花樣年聯合體底價拿下。

“密雲兩宗地塊都屬於非熱點區域,所以參與企業不多”,張大偉表示,從供應來看,北京遠郊區縣裡,密雲和平谷一直都是這幾年土地供應的大戶,除去共有產權房項目,密雲區近三年來一共出讓了7宗商品住宅用地,2019年之前以限競房為主,2019年之後以不限價地塊為主,但成交的情況主要以底價或低溢價為主。

從拿地方式來看,房企通過合作的方式在招拍掛市場上拿地是當下慣常的做法,在後疫情時代,房企要兼顧資金與市場的雙重壓力,抱團風潮更是顯著。

以花樣年為例,2020年開年,花樣年就通過與龍湖、大悅城、華夏幸福等企業合作的方式拿下成都等地多宗地塊。3月底潘軍在業績會上還明確提到,合作開發是花樣年進入主流賽道的標誌動作,2020年後面三個季度花樣年還將繼續深化與行業主流企業的合作。

除了花樣年,近期,首開、住總、中交、中海、華潤等多家企業均通過聯合拿地的方式在北京、佛山、重慶、成都等地區擴儲。

與此同時,中海、中梁、中交等企業更是在官微發佈尋地合作計劃,明確表示2020年將通過股權收購、資產轉讓、聯合開發等多種方式與其他房企進行合作。

對此,有分析人士認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房企首季度的銷售額有所下滑,受制於現金狀況,企業的拿地計劃也做出了一定的調整,合作拿地成為現階段大多數企業的首選方式。

無疑,在後疫情時代,合作拿地成為房企平衡資金與規模的重要方式,一方面,通過合作的方式能夠提高資金的利用率,緩解企業的現金流週轉壓力;另一方面,這種納儲方式還有利於企業分攤風險。

本文源自觀點地產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