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幼兒教育的10個差異,必須直面和改變的不足

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戰後,因為戰爭的透支以及戰敗後受到的限制,國力降低到了一個冰點。可是短短的幾十年,日本的整體實力又變得極為強大。日本人的秘訣就是教育,戰後的日本幾乎把所有的資源和金錢都投入到了下一代的教育培養上,當這一代人長大的時候,也就是日本得到復甦的時候。

而且,日本人非常重視幼兒教育,在幼兒教育的理念和做法上有其獨到之處。

我們今天一起來看看,我們跟日本的幼兒教育差距在哪裡。

1、從小的條理性培養:

日本的幼兒園從辦理入園手續的第一天起,就會要求媽媽們準備若干個大大小小的包。包括書包(統一)、裝毛毯的包、裝餐具的包、餐具盒、裝衣服的包、裝備換衣服的包、裝換下來衣服的包、裝鞋子的包等等,而且對於各種用途的包的尺寸都有相應的要求。進入幼兒園後,對物品的分門別類,收納都由孩子自己完成,用不了多久,孩子們都能夠熟練的對自己的物品進行分門別類和整理放置了。

中日幼兒教育的10個差異,必須直面和改變的不足

整理自己的東西看起來是非常簡單的事情,但是中國的父母卻基本都是家長代勞了。在中國父母的眼裡,自己的孩子還太小,這些事情做不好,做得慢,所以還不如大人幫他完成了。可是恰恰是這樣的“代勞”嚴重阻礙了孩子自己學習成長的道路。

2、接送孩子:

日本家長到幼兒園接送孩子,無論是爸爸媽媽,還是爺爺奶奶,手裡一律空著。上一節所提到的各種大大小小的包都必須由孩子們自己肩揹著手拿著,而且還都跑得飛快。就連日本皇室接送小公主上幼兒園也不例外,就算是下雨天也是孩子自己舉傘和拿包。

中日幼兒教育的10個差異,必須直面和改變的不足

在中國,接送孩子都是家長們搶著幫孩子拿包,不但要拿包,還得喂吃的,下雨了或是有太陽還要幫孩子打傘,是因為我們的家長愛孩子更多?日本的家長不疼愛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東西自己拿,自己的責任自己承擔。這也許是日本的教育理念中想要對孩子傳遞的吧。

中日幼兒教育的10個差異,必須直面和改變的不足

3、穿衣服、脫衣服:

日本的媽媽在孩子脫換衣服時,只是站在一旁袖手旁觀,從不會伸手幫忙,對於2~3歲的孩子,每天都要重複那麼一套換衣程序,日本的幼兒園就是通過穿衣換衣,讓孩子練習獨立生活的能力。每天到幼兒園後,換衣服、放聯繫手冊、掛手絹等全部由孩子自己完成,從兩三歲開始的訓練,讓孩子們養成有條不紊做事情的習慣。自理能力很強。

中國的孩子在父母眼裡就是讀書的機器,考好分數就好,生活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就行了,覺得孩子只要好好學習,其他的什麼都不操心是對孩子的好。造就了許多的“高分低能兒”,甚至到了十幾歲了都不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

4、團結協作意識的培養

在日本,你常常能看到幼兒園運動會上,1歲不到的孩子哭著拼命向前爬,父母絕不會上去幫忙。而且日本的幼兒園運動會,只有團體成績,沒有個人獎勵,所以最終只有勝利的團隊,沒有勝利的個人。強調每個孩子參與集體榮譽,不進行個人的相互對比。

而在中國,別說參加運動會,孩子就算走路跌倒了,大多數家長都會緊張得不得了。在學校裡,孩子都在與其他同學進行對比。回到家裡最經常聽到就是:你怎麼都不如人家小明……這一類的話。不但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而且會讓孩子對於比自己好的同學產生疏遠。他們還怎麼學會團結協作這個詞。

5、混班教育:

在日本的幼兒園,早上9:30之前,下午3:30以後,全園的孩子都放在一起玩,院子裡,大孩子抱小孩子,小孩子追大孩子,玩得很瘋狂。孩子們真正能體會到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感覺,成長感特別明顯。

中日幼兒教育的10個差異,必須直面和改變的不足

中國的家長更喜歡“小班制”的教育方式,不希望其他的孩子“影響”到自己孩子的學習。其實,這樣的想法,也直接的阻斷了孩子們融入別人的機會。走入社會時,會更加的難適應。

6、教育孩子“笑”和“感謝”

日本的幼兒園似乎完全不重視孩子們的知識教育,孩子們沒有課本,只有每月一冊的繪本。學校的教學計劃中,完全沒有數學、繪畫、音樂這些項目,更別說英語、奧數了。

他們幼兒園最重要的是——教孩子們學會笑眯眯!還教什麼?還教學會說謝謝。

中日幼兒教育的10個差異,必須直面和改變的不足

在中國,孩子在幼兒園的學習任務在小編看來已經是不堪重負。識字拼音、英語、奧數、鋼琴、舞蹈,數不勝數,快上小學了還得來個什麼幼小銜接。孩子們連快樂都快沒有了,更別提見到人能笑眯眯了。

7、“食育”

中日幼兒教育的10個差異,必須直面和改變的不足

日本重視“食育”,提倡細嚼慢嚥。在“食育”中,“豐富的心靈”是重要的一環,它包括“快樂的進食過程”、“感謝的心”和“參與意識”,不僅要教孩子正確地吃,還要從吃中體會出感恩、環保和節儉的內涵來。

吃飯之前孩子們都要說一句“我開動了”,吃完飯之後,會說“謝謝款待”。這樣的習慣,有助於培養孩子感恩的心態。

在中國,無論是家長還是幼兒園的老師都恨不得孩子吃飯動作快一點,至於吃飯過程中的各種禮節教育就更無從談起了。大多幼兒園年齡段的孩子都還要家長追著餵飯。挑食、好的東西先緊著孩子吃、邊吃飯連看電視等等現象我們身邊實在是太多了。

8、通過斷食的方法培養自控力

日本有著非常久遠的斷食文化,在日本,除了備孕、減肥、有慢性疾病的人會斷食以外,有健康意識的中產階層,也會定期奔赴坐落在風景區的斷食療法機構,排毒療養,調節身心,連孩子也一起去。

雖然斷食排毒不會餓,但是孩子要忍住饞,就很不容易。日本人認為無論對自己還是孩子,這都是自制力、韌性的絕好培養。

中國的孩子哪怕是餓一餐,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恐怕都要心疼到肝裡去了,至於通過斷食來鍛鍊自控力,那就更不可能了。

9、很有特色的大便教育

日本幼兒園裡有專門的“大便教室”,老師會扮成“大便先生”給孩子們授課,告訴孩子們大便與人體健康的關係,帶著孩子們用粘土做各種形狀的“大便”,並且告訴他們:哪種大便健康,哪種不太健康,應該在飲食上注意什麼,等等。

中日幼兒教育的10個差異,必須直面和改變的不足

中日幼兒教育的10個差異,必須直面和改變的不足

日本1歲半的孩子就會開始進行使用便器的訓練。在孩子專用的廁所,放著一大排沖水便器,孩子一入托就通過保育員人盯人的訓練,學習正確使用廁所和清潔身體的方法。1歲半,就要學會自己擦屁屁。

在中國,我們有多少孩子都小學一年級了,便便後還不能自己清理好衛生,這不是日本的孩子更聰明,而是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實在是有欠缺。

10、寒冬穿短褲

日本幼兒園的孩子,無論多麼冷的天,都穿短褲上學的,剛開始,三天兩頭就凍生病了。你要是問日本媽媽孩子生病你們不心疼啊?日本媽媽的回答會讓你覺得她是不是親媽:“是啊,就是故意讓他們得病的啊。”日本的父母從小就不讓孩子多穿,刻意的鍛鍊孩子健康的體魄,頑強的意志。

中日幼兒教育的10個差異,必須直面和改變的不足

在中國呢?我們有一句流行語:有一種冷,叫做媽媽覺得你冷。我們的家長都別說冬天了,只要稍微起點風,就恨不得趕緊給孩子把各種衣服都披上。秋褲也成了我們中國孩子的標配。要是讓中國孩子去接受日本娃娃的冬季耐寒體驗,恐怕很多中國家長會瘋掉的吧!從小沒有經過嚴寒酷暑的孩子,何來的堅強意志可言啊。

中日幼兒教育的10個差異,必須直面和改變的不足

當然,小編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並不是說日本孩子什麼都好,中國的孩子什麼都不好。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對於外來的東西,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至少我們應該承認,在對孩子的教育方面,這個與我們有國仇家恨的鄰居的確有其值得學習的地方。

我們如果不能儘早的認識到差距,並且去彌補和進步,怎麼去造就我們孩子良好的生存能力和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