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有那麼多的反面教材,我們為何還會被再三的“催婚”?

雖然今年春節的“催婚”大戲也受到了疫情的影響,但我們當中的大多數依舊沒有逃過每逢佳節倍“催婚”的命運。在現實生活中,結婚後的子女並不是都有了生活和工作的港灣,甚至是在催婚的重壓下,隨便找了個人結婚,最後一拍兩散,傷心又傷財的現象也是屢見不鮮。

那麼在這種高概率遇人不淑的反面教材面前,父母為何還會如此著急地想讓你去談戀愛、去結婚呢?我認為可能的原因,有以下三點:

婚姻也需要練習


明明有那麼多的反面教材,我們為何還會被再三的“催婚”?

應試教育的功利化,使得打擊早戀合理化

我們在上學時被告知“早戀是不對的,會耽誤學業”,這種觀念在我們的思想意識裡面存在著,而當我們真正的離開的學校時候,又恰好處在適婚年紀,甚至成為剩男、剩女。而父母也會突然意識到,婚姻也需要練習,因為沒有人就會一下子過得幸福美滿。

尋找共同話題


明明有那麼多的反面教材,我們為何還會被再三的“催婚”?

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們與父母在生活背景、行為習慣等諸多方面存在著差異,再加上我們常年在外讀書、工作,生活,我們的社交圈子,父母也不太瞭解,我們與長輩之間的共同語言也是少之又少,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婚姻作為一種家庭大事,就變成了父母與子女拉近關係、尋找共同話題的最好選擇。

希望子女快快長大


明明有那麼多的反面教材,我們為何還會被再三的“催婚”?

家庭重擔的接力

催婚的本質是希望孩子真正的長大,通過進入婚姻的殿堂,從而讓子女意識到今後需要對自己的每一個選擇都要考量和慎重,並承擔更多的家庭責任,再也不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狀態了。同時,這也是中國傳統父母衡量子女是否長大的一個重要標準之一。

總結一下

婚姻是一個決定,決定你未來和誰相伴,共享彼此的人生,

所以婚前擦亮眼睛多想想、多挑挑,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當然了,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狀況相比以往也更加的自由、民主些。離婚再也不是一個禁忌詞,因而我們也沒有必要在不滿意的生活中去討生活,單身貴族一樣可以過得很輕鬆自在。但是這樣的幸福前提是,你得讓父母放得下擔心,和他們進行溝通,讓他們理解你、支持你。只有這樣,你才有可能讓父母忽視別人的指指點點,當然,這其中也很艱難。

希望能幫你從打好催婚這場戰役! 祝你好運!

——“媽媽不結婚可以嗎?”

——“如果外面煙花四起,街坊飯香,大街上一家人拉著手,你能忍住不哭就行。“

對此,你有什麼樣的看法呢?歡迎評論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