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點讚的孫權,為何沒能大興東吳,一場“宮心計”告訴你答案

喜歡三國的朋友,一般都是被武將們的金戈鐵馬,和謀士們的奇謀妙計所吸引,因此很少有人去關注“鼓角爭鳴”背後的“宮闈之爭”,不過駱駝認為,後宮的刀光劍影,有時候比疆場上的騎馬砍殺,更有一番風味。今天駱駝就先來說下東吳的“宮心計”。

公元241年,一個在三國曆史上“無足輕重”的人去世了,但他死後,卻在東吳內部掀起了滔天巨浪。他的名字叫孫登,是孫權的長子,也是孫權冊封的第一任太子。在他去世之後,孫權將自己的三兒子孫和立為了太子,有人可能會問,為什麼把老二跳過去立老三呢?因為老二孫慮死的比老大還早,所以論資排輩,老三孫和完全有理由當這個太子,因此在孫登死後,孫和就成了東吳的第二任太子。

孫和當上太子後非常開心,因為在不久的將來,自己將引領東吳邁入新的時代,而含辛茹苦撫養自己的母親,也會“母憑子貴”成為東吳的正宮皇后。有人開心,自然就有人不開心。第一個不開心的是個女人,她的名叫孫大虎,是孫權的長女。作為一個生活在傳統社會的女人,她應該不會有武則天的野心,那麼她為什麼會因為孫和當太子而不開心呢?

曹操點讚的孫權,為何沒能大興東吳,一場“宮心計”告訴你答案


這又​牽涉到了另一個女人,這個女人叫步練師,是孫權的後宮之一,同時也是孫大虎的生母。步練師出自淮陰步氏一族,和孫權寵信的大臣步騭為同族。熟悉三國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東吳的股權結構和曹魏和蜀漢相比,有一點特殊。東吳的股權中,東吳原來的傳統士族大家佔了一大股,周瑜、陸遜等人是其代表。

另外佔據一大股的,是因為戰亂等原因從江北南來的一些北方士族和一些南方的後起士族,​步​騭按照這個劃分,應該被劃分為後者。另外因為江東的精兵,大部分都屬於當地傳統世家的私兵,因此東吳在打防禦戰時,往往分外賣命,而一“開疆擴土”,就開始習慣性疲軟,這也和東吳的股權構成有關。

曹操點讚的孫權,為何沒能大興東吳,一場“宮心計”告訴你答案


有人可能會問,不是講“宮鬥”嗎,怎麼又扯到東吳的股權構成上了。因為這個知識點不提前說,大家可能會對後面的一些走向看不明白。介紹完了背景,咱們繼續言歸正傳。步練師在東吳的後宮中,是孫權最寵愛的女人之一,但是因為她連生了兩個閨女,所以一直沒能當上皇后。

而在孫大虎的心裡,皇后的位置,就應該是自己的母親做,因此當她聽說王氏有可能當皇后後,就開始不開心起來。那麼孫大虎有不開心的權利嗎?她還真有,孫大虎背後,除了站著步氏一族之外,還站著二婚的夫家全氏一族。此外,另一個對孫和當太不開心的人,也將會和她站到一邊。

曹操點讚的孫權,為何沒能大興東吳,一場“宮心計”告訴你答案


另一個得知孫和不開心的人,是個男人,他的名字叫孫霸,是孫權的第四子。孫霸之所以不開心,是因為他認為(或者他背後的人認為),立太子,要麼立長要麼立賢,既然長子孫登已死,自己也完全有理由去繼承孫權的衣缽。他這麼“自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平時孫權比較喜歡他,二是論實力,他比孫和要更厲害。

孫霸的岳父是東吳的重臣劉基,而劉基又是大家熟知的劉繇之後,而劉繇則是大漢的宗室之臣。除此之外,劉基還不是江東的傳統世族,他的籍貫是在山東。而孫和的老婆,則是諸葛瑾的外孫女。諸葛一族雖然出自山東,但是到了諸葛瑾一輩,已經和江東的大族,有了很深的關係(他的兩個妹妹都嫁給了荊州大族),因此他和劉基的立場是不同的。

曹操點讚的孫權,為何沒能大興東吳,一場“宮心計”告訴你答案


當不開心的孫大虎,和同樣不開心的弟弟孫霸聯手以後,已經當上太子的孫和,雖然背後站著陸遜、諸葛恪等人,但也不得不全身心地投入到對抗中來。孫大虎因為進出宮闈方便,因此就先從宮中開始下手,她在孫權面前,一方面說孫和如何不檢點,另一方面又說孫和的母親如何不稱職,藉此來削弱太子的威嚴。然後孫霸又在宮外,通過各種關係,在朝堂上對太子進行攻訐。

在內外夾攻之下,孫和的母親王氏,先是抑鬱而亡,接著孫和太子之位被廢,而陸遜等人也因為參與奪嫡,很快鬱郁而亡。不過孫霸也沒能成最後的贏家,他也因為奪嫡時下手過重,而被孫權處死。本次陰謀得逞的孫大虎,則在不久的另一次“內亂”中被流放。此次奪嫡中,最後勝出的,是年僅八歲的孫亮。

曹操點讚的孫權,為何沒能大興東吳,一場“宮心計”告訴你答案


後世的專家曾總結東吳衰落的緣由,排在前兩條的,就是孫權沒有處理好奪嫡之爭,和冊封幼年的太子。為什麼曾經讓曹操誇為生子榜樣的孫權,會在晚年​鑄​此大錯呢。是因為他年紀大了,沒有發現自己的問題嗎?據《三國志》記載,孫權在晚年時,曾對屬下說“現在我的兒子們不和睦,大臣們又結黨站隊,早晚有一天,袁紹家的舊事,會在東吳上演,丟人啊!”。

曹操點讚的孫權,為何沒能大興東吳,一場“宮心計”告訴你答案


那麼孫權為什麼知道了這種情況,而不去改變呢?駱駝認為,這和東吳政權的基因有關,東吳在建立之初,隊伍中就已經有了“過江龍”和“坐地虎”,而“瓜農”出身的老孫家,既沒有大漢天子可以“要挾”,又沒有大漢宗室的虎皮可以傍身,因此從一開始,老孫家就是被手下的大臣牽著鼻子走,而東吳後來的混亂其實也早已註定。因此孫權並不是不想去改變,而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