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男的被愛時就不想發微博?

長大就是個逐漸喪失表達欲的過程,在對“愛”的表達這方面尤為明顯。


我就觀察到,朋友圈和微博裡“秀恩愛”的越來越少了,但凡刷到跟對象有關的內容,90%以上是出自女孩之手,翻翻男生的朋友圈,能讓人一眼看出來在“戀愛中”的都是少數。


這種現象也不止是發生在我身邊,幾天前頻繁出現在我微博裡被萬轉的這段話,很多人也都在討論“為啥主動表達愛的男性越來越少了”。


為啥男的被愛時就不想發微博?


有人提到“男的本身就不會把愛看得很重”,的確會有男生覺得戀愛不是必需品,但這並不妨礙人類是需要愛的。不管是什麼性別,都需要被愛、被肯定、被需要,只是有的人迫於環境而不敢表現出來。


曾經有一個觀點是說男的不在朋友圈發你,要麼是覺得你拿不出手,要麼是想找機會養備胎,要麼就是不愛你,我覺得這話其實挺片面的。


一位男性朋友的社交平臺上幾乎沒啥女朋友的痕跡,他女朋友本人盤靚條順,倆人感情也不錯,女朋友也問過他為啥不發朋友圈,他表示這麼大人了發朋友圈秀恩愛很幼稚,為失戀而難過很丟臉,哥們兒還會笑他“為一個女人這樣值得嗎”。


為啥男的被愛時就不想發微博?


後來因為女朋友實在不樂意,才在對方生日發了張倆人合影,配了一個愛心的emoji。刷到這條朋友圈,瞭解他的人一瞅就知道是為了交差才發的,這麼潦草的朋友圈只能叫做“秀恩愛”,不配稱之為“表達愛”,懂?


你看,被性別的刻板印象標籤化的其實不止女性,男性群體天生好像就要跟“理性”畫上等號,不能情緒化,不能感情豐富,更不能表現出軟弱。以真誠為恥,以愛人為恥。


表達感情就是不酷的,會被同性嘲笑或看不起,於是不自覺也變成了嘲笑“敢於表達愛的男性”中的一員。


為啥男的被愛時就不想發微博?


朋友的好友列表裡有一位男生,經常會在朋友圈發跟女朋友的日常,一起去北海道看雪,在小酒館裡過紀念日,在小區玩兒滑板,都會記錄下來。有時候發幾張圖,有時候只是一小段話。


朋友經常把他的朋友圈截屏給我看,我倆嘴上說著“嘖嘖,這哥也太細膩了”,一邊定期追連載,一邊還在心裡酸。性別一換的話,我猜她就劃兩下一眼帶過去了,壓根兒也不會跟我討論。


當男性在社交網絡上大膽表達愛意顯得很反常,這件事兒本來就挺奇怪的。看到男生髮“秀恩愛”的朋友圈,大家第一反應就是“好矯情啊”、“肯定是女朋友逼著發的吧”、“是不是做什麼虧心事心裡有鬼?”。這年頭,一個會主動表達的男的,大概比獅子座流星雨還罕見。


為啥男的被愛時就不想發微博?


不在社交平臺上展示也就算了,有的人連面對面也很難表達出喜歡。


我從小接受到的教育就是要“有話直說”,對於愛要大方表達,對於付出要開口表示感激,對於抱歉也不能只藏在心裡。


父母不吝於表達,見面和告別都會跟我擁抱,也會經常對我說“寶貝好想你”、“爸爸媽媽永遠愛你”這樣的話,因此我一直以來也是個會大方展露愛的人,以至於跟不擅長表達感情的人相處,一度會覺得十分困難。


為啥男的被愛時就不想發微博?


當我一味積極地表達,對方只是回應,但從沒主動向我講過“想你”、“愛你”這樣的話,我也會覺得累,也會覺得委屈。時間一長,慢慢就默許了“哦他可能就是這種人”,用“雖然他嘴上不說,起碼做的是不錯的”來安慰自己,甚至也逐漸喪失了自己的表達欲。


後來我意識到這樣是不好的,起碼並不是我理想中的戀愛狀態,雖然我也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愛的表達方式,但偶爾還是會覺得很可惜。


擁有一個善於表達愛意的男朋友,可能比在微博當中獎錦鯉的概率都要小太多。學會表達愛是戀愛中非常重要的一門課,坦坦蕩蕩的喜歡,不加掩飾的真誠才更能打動人。


為啥男的被愛時就不想發微博?


擁有愛、會為之喜怒哀樂,是一件非常正常且美好的事情。不羞於表達愛,嚮往、需要愛的人,都是特別可愛的。


一個工作中很嚴肅的領導,提到能早點收工回去陪太太和女兒就特高興;一個看起來有點渣男臉的男孩,最喜歡的電影是《戀空》和《愛樂之城》;飾演毒液男主的猛男湯老師曾經表示,希望有機會能演“找到真愛,共度一生”的愛情片,這些都讓人覺得溫馨且很酷。


為啥男的被愛時就不想發微博?


當女孩表達愛會被笑話戀愛腦,男生表達愛被說成是舔狗,當搶到新鞋、去國外旅遊發在朋友圈的“裝逼屬性”要絕對大於秀恩愛,大概就是當代社會價值觀開始傾斜的時候。


最後,請朋友們把這小段話朗讀三遍並背誦下來:表達愛一點兒不蠢,也沒那麼難。因愛而柔軟和脆弱,也沒什麼可丟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