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越來越少了,怎樣建設新農村,未來的農村該何去何從?

新大風歌


農村人越來越少,這是社會發展,城鎮化的必然結果。

現代農業靠人力的越來越少,將來肯定都會像西方國家一樣,要發展高科技,機械化,大規模的農業生產。

所以,農村人將來必然越來越少,農村建設還是要靠高科技。


農村芳哥


農村人越來越少了,怎樣建設新農村,未來的農村該何去何從?

建國初期一九五三年中國農村實行互助組,一九五五年實行合作社,一九五八年實行人民公社,農村朝著集體化道路發展。六十年代初期山西省昔陽縣大寨村黨支部書記陳永貴同志,帶領大寨村村民,"自力更生,奮鬥圖強",戰天鬥地,改造荒山,造梯田,讓窮山惡水的大寨村,改變了貧窮落後的面貌,人民豐衣足食,生活有了保障。

一九六四年,偉大領袖毛主席向全國人民發出了"農業學大寨"的號召,全國掀起了走集體化道路,出現了,多勞多得,按勞取酬,以糧為綱,全面發展的高潮,走集體化道路,在特殊的年代裡,調動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解決了人民的溫飽,掀起了建設社會主義新高潮。

進入八十年代,為了讓中國農村發展得更好,一九七八年中央在安徽鳳陽縣小崗村試點實行"分田到戶"農業生產責任制,十八位農民在分田單幹責任書上簽字蓋按印,讓集體土地,化整為零,實行一家一戶種植模式,糧食產量大幅度增產,農民生活得到了改善,一九八0年分田到戶農業生產責任制,在安徽示範成功後,省委書記萬里同志向中央彙報,分田單幹的農業生產責任制,在全國進行了推廣,四十年來農民的溫飽解決了,從此集體吃大鍋飯的年代劃上了句號。

分田單幹農業生產責任制,一家一戶,每人一畝三分田地,現在種田種子、化肥、農藥、價格高,用工成本高。而水稻、小麥、棉花、油菜、玉米等農副產品滯銷價格低,種一畝田地除去種子、化肥、農藥、機械耕作收割費用,一畝只有600元~800元收入,這隻能解決溫飽,而不能致富,農民把田地流轉給了種田大戶,到經濟發達的江蘇、浙江、上海等地務工去了,現在有木工、瓦工、電焊、油漆裝璜技術的中壯年農民,每天收入在300~500元左右,中年婦女在紡織廠服裝廠上班,每天收入200元左右,六十歲左右的農民在城市建築工地幹活,包吃包住每天150元左右,在家種上10田,不如務工幹半年。

現在農村人確實越來越少了,他們背井離鄉到城市打工去了,只有少數年齡在70、80歲左右的人,留守在家看守宅院,沒有老人的家庭大門上鎖"鐵將軍"把門,很多村莊人去樓空,田地荒蕪,雜草叢生,一片淒涼。

農村村村通水泥路已有10年了,交通出行發生了變化,沼氣進入農家,旱廁進行了改造,農村衛生環境面貌大為改觀,可是農村"空巢村莊"很多,如果實行村組合並,規劃散亂村莊,走集體化道路,對荒蕪的土地進行開發,把打工的農民吸引回來,創業致富,農村會出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安徽農村廣播聽評員


國家為了經濟發展,讓農村人在城裡買房,讓孩子都在城市上學,年輕人出去打工,爺爺奶奶孩子母親在縣城照顧孩子上學,農村土地荒完,孩子在城市上學還的找關係送錢否則上不了,沒糧吃想見農民,農村小學老師多學生少,老師也不好好教,每天早去晚散,一到下午沒有課的老師全走完,也不備課,毛時各單位星期六才能回家,各鄉鎮工作人員都是早去晚散,下午去鎮政府找人,一問下鄉去了,這是鎮幹部的口頭語,沒有一個農民不想種地為了生活只有這樣幹,政策啊政策你該如何發展視目以待。全真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