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寧姐姐說歷史
淩統,字公績,三國時期東吳名將凌操之子,從小便勇猛無敵。他的父親凌操在孫權討伐江夏黃祖的時候,輕舟當先,第一個殺入夏口,被甘寧一箭射殺。當時,淩統年僅15歲,還未成年,看到自己父親慘死後,奮勇上前,奪下父親凌操的屍身而還。
在凌操死後,淩統被孫權任命為別部司馬,繼承了父親凌操的軍隊。孫權發動的多次戰鬥中,淩統都驍勇善戰,沒有給自己父親凌操丟人。那麼,淩統的武功到底有多高?他竟然能分別曹魏五子良將之首張遼、五子良將第二位樂進五十回合戰平,依據演義中相關內容,分析如下。
淩統五十回合戰平張遼
第六十八回中,孫權得知曹操帶領四十萬大軍馳援合肥,於是準備奇襲曹軍,給曹操一個下馬威,以報被張遼逍遙津大敗自己之仇。他詢問道:“現在曹操遠道而來,立足未穩,誰敢前去破敵?”淩統立即請命,前去破敵,而且只需要3000士兵。旁邊的甘寧說道:“3000人太多了,我只需要100百人百騎,就可以破敵。”淩統聽完之後,大怒,卻毫無辦法。
這兩人在孫權面前爭吵起來,新仇舊恨一起算。孫權想了一下,也認為甘寧的百騎太少了,不是曹軍的對手,於是派淩統,帶領3000人,離開濡須口,尋找曹軍交戰。淩統碰上曹軍先鋒張遼,與之交手,大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孫權擔心淩統,怕其有所閃失,讓呂蒙前去接應而回。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乃命淩統帶三千軍出濡須口去哨探,遇曹兵便與交戰。淩統領命,引著三千人馬離濡須塢。塵頭起處,曹兵早到。先鋒張遼與淩統交鋒,鬬五十合,不分勝敗。孫權恐淩統有失,令呂蒙接應回營。
甘寧見淩統無功而返,再次自告奮勇,帶領100鐵騎,前去劫曹營,還立下軍令狀,如果折損一人一騎,便不算功勞。最後,甘寧還真帶領100鐵騎在曹營殺了一個人仰馬翻,天亮前回來,沒有損失一人一騎,創造了這個奇蹟。
由此看出,淩統雖然和曹操手下五子良將之首的張遼戰成平手,卻無功而返,而甘寧卻能取得百騎劫曹營全身而退的戰績,得到孫權的高度讚賞,認為其是一個和張遼一個級別的大將,有甘寧,不再害怕張遼了。
如果不是孫權派出呂蒙接應淩統,淩統還可能敗在張遼的手上。淩統只是和張遼交手,才勉強戰平,而甘寧衝進曹營,大殺四方,還能全身而退,通過比較,淩統和甘寧武功高低立判,自然是甘寧更厲害。
淩統五十回合戰平樂進
在甘寧百騎劫曹營的第二天,張遼為了面子,帶兵挑戰東吳眾將。淩統看見“仇人”甘寧立下大功,而自己卻無功而返,感到恥辱,於是奮然道:“統願敵張遼。”孫權也認為淩統武功不錯,於是答應了他。淩統這次帶了5000士兵前去大戰張遼。
孫權遠遠眺望,只見張遼帶著李典、樂進兩員大將出戰。淩統縱馬提刀,來到兩軍陣前。張遼本來想會一會昨晚奇襲曹營的東吳大將,結果來了一個勉強戰平自己的吳將,不屑於出戰。他於是派出手下樂進出戰。淩統和樂進大戰五十合,未分勝負。
曹操得知有人能夠和自己手下大將戰成平手,非常好奇,親自帶人來到陣前觀看。他看到淩統如此神勇,令曹休放冷箭。曹休躲在張遼背後放箭,一箭射中淩統戰馬,淩統翻落下馬,樂進便上前刺向樂進面門。甘寧看到之後,急忙放假,射中樂進面門,救下淩統。演義中相關內容如下:
次日,張遼引兵搦戰。淩統見甘寧有功,奮然曰:“統願敵張遼。”權許之。統遂領兵五千離濡須。權自引甘寧臨陣觀戰。對陣圓處,張遼出馬,左有李典,右有樂進。淩統縱馬提刀,出至陣前。張遼使樂進出迎。兩個鬬到五十合,未分勝敗。
由此可知,淩統和五子良將的第二位樂進五十回合戰平,再打下去,也難分伯仲,是真正的平手。
結語
淩統是東吳新生代猛將,15歲便上戰場,冒死搶回自己父親的屍身,並大戰黃祖軍隊。他勉強和曹操五子良將之首張遼、第二位樂進五十回合戰成平手,也就是說,淩統分別和曹操手下五子良將之中的前兩位張遼、樂進五十回合戰成平手,說明淩統是二流武將之中的佼佼者,但是他無法和東吳超一流大將甘寧相比。
前往“魁哥說三國”公號,觀看更多三國精彩文章。
魁哥說歷史
首先要說一下,淩統對戰樂進打了不止五十個回合,他的武藝在演義中大致屬於一流水平。
逍遙津之戰孫權被擊敗後,在濡須調集兵馬打算報仇雪恨。曹操親自統帥四十萬大軍前來救援。淩統請纓出馬,遇到張遼戰了五十合未分勝負。孫權擔心淩統有失,命呂蒙接應淩統回營。
次日張遼再來挑戰,淩統出來應戰。張遼命樂進出馬,淩統和樂進戰了五十合不分勝負。曹操得知以後,親自出營觀戰。見淩統和樂進戰的難分高下,命曹休冷箭助戰。曹休一箭射中淩統的戰馬,淩統被掀翻在地,差點被樂進所殺。幸虧甘寧放箭射中樂進面門,救下了淩統。
曹操是在淩統和樂進戰了五十合以後才出營觀戰,因此淩統和樂進前後打的回合數肯定不止五十,要更多一些。
一般來說,在演義裡戰鬥超過五十個回合的,大致可以視作武藝相當,不過也有例外。像徐晃曾經和許褚大戰五十多合不分勝負,理論上他和許褚武藝接近。但是從徐晃此後二十合敗給顏良看,他的武藝還是要比許褚差一些。
所以不能簡單的而說淩統的武藝就和張遼、樂進一樣,只能說大致相當,屬於差不多的水平。而張遼戰平過夏侯惇、張郃,樂進和臧霸等人打平。因此淩統的武藝大致也和張遼、樂進、夏侯惇、張郃、臧霸等人差不多,在演義中也可以算一流身手了。
不沉的經遠
《三國演義》武將的武力值規律:蜀漢陣營主力強,曹魏陣營是板凳深度厚,替補隊員強,而東吳陣營老中青三代都普遍弱。
做為東吳後輩中的佼佼者,淩統就算是很能打的了,但是戰鬥力仍然不理想,與曹魏、蜀漢方面比較起來,仍然有差距。咱們就通過淩統歷次的戰鬥表現來分析一下這個年輕人的武力值大致的水平:
1.淩統初次登場是在夏口水戰。當時淩統才“年方十五歲”,他的父親凌操當時為水軍隊的前鋒部隊,在這次戰鬥中,東吳獲得勝利,擊退了黃祖,凌操奮勇突前,“輕舟當先”追擊黃祖。當時“錦帆賊”甘寧在黃祖麾下效力,奉命斷後,一箭射來,正中凌操咽喉,頓時身死。少年淩統奮力衝殺,“奮力往奪父屍而歸”。
從這場戰鬥來看,淩統和他父親一樣,屬於勇猛型的戰將。
2.赤壁之戰中,周瑜點兵派將,在陸路上派出四支人馬:太史慈、甘寧、淩統、呂蒙四將各率一隊,從陸路上截擊曹軍。陸地作戰,當然要求領兵之將必須武藝高強,刀馬嫻熟,而做為東吳的年輕一輩,淩統能夠儕身於四路人馬中的其一,他的武藝自然也得到了周瑜的認可。但這次戰鬥中,淩統表現差強人意,他正率兵在山谷中伏擊曹操,“忽刺斜裡一彪軍到”,徐晃領兵殺到,攔住淩統,“彼此混戰一場”,曹操脫身而走。
年輕的淩統在曹魏猛將徐晃馬前沒有佔得半點便宜,被徐晃成功阻住。
3.孫權率兵攻打合淝,兵至逍遙津,張遼率兵半路迎擊,孫權中央遭到伏擊,頓時潰不成軍,淩統率三百人“翻身死戰”,掩護孫權馬躍小師橋,淩統部下全部戰死,“身中數槍”,繞河而逃。
淩統在這次戰鬥中表現勇猛,奮身死戰,為孫權脫逃贏得了寶貴時間,立下了救駕之功;
4.孫權兵退濡須口,張遼主動率兵進攻,淩統率三千兵馬迎戰,“塵頭起處,曹兵早到”,張遼殺到,淩統策馬出戰,“鬥五十合,不分勝敗”,後方觀戰的孫權“恐淩統有失”,下令收兵。
這場戰鬥雖然是不分勝負,但從孫權的擔心來看,可以判斷淩統在場面上毫無勝算,他的武力值應在張遼之下;
5.甘寧百騎劫曹營,大出風頭,淩統不服,再次請戰,曹魏軍中樂進挺槍出馬,與淩統廝殺,“兩個鬥到五十合,未分勝敗”,曹軍陣中曹休躲在門旗後暗施冷箭,“正中淩統坐下馬”,淩統栽落塵埃,樂進趁機來殺,被甘寧一箭“射中樂進面門”,救下了淩統。
從這場戰鬥來看,淩統的武藝與樂進基本上旗鼓相當。
不可否認,在東吳的年輕一代中,淩統的武藝是最出色的,作戰也非常勇猛。但是在淩統參加的這幾次戰鬥中,他獲取的戰績非常一般,即沒有斬殺過任何一名敵將,也沒有獲得過一次勝利。這也暴露出了淩統的一個巨大弱點――進攻能力偏弱,缺乏殺傷力。
所以說,根據淩統的歷次戰鬥表現來分析:
淩統的武力值低於張郃、張遼、魏延這些“中一流”猛將,與樂進、臧霸基本上在同一層次上,進攻能力偏弱,屬於“弱一流”武將。以淩統這樣的武藝,在三國武力排名榜上連前三十名都難以擠進去,遠遠不如他的殺父仇人甘寧(斬敵8名,重傷1人)。
(本文根據《三國演義》分析而來,與正史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