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為什麼沒有開發東北平原,使東北成為漢文化核心區域?

崑崙墟


東北平原遼闊且土地肥沃,在如今看來是個寶地,古代也並非不是沒有開發東北平原,甚至東北地區的開發比嶺南地區更早一些,只不過相對而言,東北平原的開發程度遠遠低於華北與江南甚至嶺南地區,而且很長時間內都侷限在遼東地帶。

東北地區的文明出現得相當早,比如扶余、肅慎等,只不過這些漁獵遊牧的族群長期都遊離於中原農耕文明之外。古代很長時間內,中原王朝對於東北都採取鬆散的羈縻之制,除了遼東之外大多數區域其實都不受中原的影響。除此之外,東北的冬季實在過於寒冷,而且森林與沼澤密佈,當時的條件想要開發是非常困難的。

東北平原是亞洲乃至世界上著名的廣闊且肥沃的平原地區,是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目前也是我國著名的工業基地與石油產地,更是著名的糧倉,在近代時期,日本連做夢都想得到東北。然而與現在不同的是,古代上千年歲月裡,東北都被視作苦寒的荒蠻之地,中原的居民並不願意前往東北,而且也很難對東北進行有效開發。

在地理位置方面,東北地處溫帶的北端,維度整體來說相對很高,當地的黑土地雖說肥沃,但日常時間短而且冬天氣溫低,霜凍期非常漫長。這些氣候上的缺陷即便是在現代農業發展時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在古代就更加重要。玉米、高寒水稻、春小麥、土豆等適合在東北種植的農作物出現的時間其實都不長,古代很長時間內東北的條件都不太適合農耕。

再者就是東北的寒冷,現代人對於東北的寒冷也是有明確認知的,在沒有羽絨服等有效禦寒手段的古代,東北的冷是最讓人頭痛的地方之一。棉花在中國出現的時間比較遲,直到宋元時代才得以推廣,古代的東北主要都是以毛皮來禦寒,然而毛皮是非常珍貴的,而且當時也沒有大量人工養殖,根本就無法滿足太多的人口需求。

古代的東北地區,人口一直都不是很多,像是遼、金與後金時代,東北的人口其實大多都分佈在遼東等東北的南端溫暖地區,清朝甚至將東北的寧古塔作為流放之地,而當時的人聽到“寧古塔”三個字簡直是聞風喪膽。除了非常寒冷之外,東北古代森林與沼澤等密集得超乎想象,對於漁獵尚可,而想要農牧業開發,是非常困難的。

早在先秦時代,東北的肅慎等就在西周建立時向中原朝貢,只不過古代很長時間內,東北主要生活的都是契丹、奚、鐵勒、東胡等遊獵漁獵族群。秦漢時代與後來的中原王朝對於東北的直接經營,只侷限於遼東等少數地方。除此之外的東北絕大多數地方,中原都採取羈縻的態度,管理相當鬆散,高句麗、契丹等興起時,東北也長期不在中原的轄制之下。

清代入關後,將東北作為龍興之地進行封禁,兩百多年歲月裡使得東北人煙稀少得難以想象,最終中原大量討生活的人無奈之下才湧入東北,造就了著名的闖關東。上千年歲月裡東北都沒能有效開發,主要還是因為當地的自然環境對於古代人來說實在太艱苦難以克服,而古人不斷南遷也通常是迫於北部的壓力,江南與嶺南的開發自然勝過東北。


澹奕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主要是客觀的地理問題。

在古代,出了山海關以後不要說到瀋陽,哪怕是到遼南的錦州,需要經過遼西走廊。

因為如果不走靠海的遼西走廊,西部和北部都是山地,壓根沒路,根本無法行走。

可以說,當時遼西走廊就是最好走的路了。

然而,遼西走廊長約185公里,寬8~15公里,路況卻極為惡劣。

這裡經常會有海水侵蝕岸邊,出現大面積的沼澤、水窪,還有海岸的崩塌。就地形來說,雖然海拔不高,但也是比較崎嶇。

簡而言之,這裡不適合運輸,即便普通人輕裝步行也非常困難。

而眾所周知,中國的長城直到山海關一線,所以漢人對於遼西走廊的保護是不足的。

所以,一旦漢人進入遼寧地區進行農耕,只要這裡的異族切斷遼西走廊的運輸,關外漢人立馬就死翹翹了。

而由於遼西走廊又長又窄,切斷沒有絲毫難度。

所以,古代主要就是難以解決從山海關到錦州的運輸問題。

而歷史上中原朝廷長期控制遼南地區,開發遼河平原,但也就僅此而已。

因為遼南雖然較為危險,好在還有遼西走廊可以及時增援和撤退,必要時候這裡農耕的漢人平民撒丫子跳回關內即可。

然而,如果向北進入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就必須翻山越嶺,遠離山海關和遼西走廊。

那麼對不起,一旦異族入侵,你哭都找不到墳頭,根本沒有機會逃回來。

如果是漢人中央政府去經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對不起,連遼西走廊尚且保護不穩,何談北上進入黑龍江、吉林,形同作死。

而且,黑龍江和吉林的少數民族太多,基本都是兇悍民族,將搶掠當做生活的一部分,你去種地能受得了嗎?

說不定哪天你種地完了回家,老婆孩子都被人家搶走做奴隸了。


薩沙


東北太冷,古代棉花直到明朝才普及,之前沒有棉衣禦寒,在東北只能靠獸皮禦寒,因此,明朝以前無法大規模向東北移民。

古代沒有高產耐寒農作物,玉米、土豆、馬鈴薯等高產耐寒農作物,直到明朝末年入才傳入中國。

1922年,日本僧人引入日本東北稻種,並在中國東北培育成功,從此,中國東北才有水稻種植,並逐漸推廣開來。

古時候,中原和長江流域才是那時的好地方。民間曾流傳一句老話:寧願向南走一千,不願向北挪一磚。也就是北方自然條件不好。更何況那時人口不多,好地方就夠用了。古時科技不發達,環境不好的地方不適應生存,科學技術還達不到戰勝自然條件的能力。

東北凍死人的概率更高,願意移民過去的人也就少了,在往北一點的西伯利亞,連遊牧民族都嫌棄。

合適的農作物不多,古代農業科技也不太好,而且東北相對於華北,冬天太長,夏天太短。室外勞作時間相對於華北短,個人勞作效率降低。

連接東北和華北的陸地通道狹窄,一旁就是遊牧民族活動的東北,很容易被遊牧民族孤立、攻打。古代很多靠近遊牧民族活動區的,農業開發都不是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