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初三了,成績為什麼總是不穩定呢?

用戶1246303037134


孩子初三了,成績不穩定,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兒子初三的時候,我也有很煩惱的時候,走過來了,回頭想想,覺得有這幾方面原因,說來供您參考:

一、性格的不穩定性。初中階段是孩子獨立性格形成的階段,孩子嘗試擁有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但又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而帶有難以確定因素,對目標的設立、對人生的追求也不夠堅定,自信心時好時壞。所以這個階段是需要外力不斷給予激勵的階段,家長可以多讚美肯定,給予足夠的鼓勵,給孩子買些勵志書籍。

二、成長的騷擾。由於青春期的騷動,孩子擁有了自己的秘密,而且常常舉止難以理解,很多時候讓大人莫名其妙。他們更多的需要在同伴中表現自己、證明自己。每當這個時候,大人選擇沉默更好,不打擾,給足孩子空間,冷靜理智處理自己認為異常的事情,學會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

三、不焦急、不衝動。當孩子考好了,要表現出適當的開心愉悅,但也不要過分激動,然後鼓勵孩子再接再厲。鼓勵的時候最好能落實到孩子具體的閃光點,而不是泛泛而論,總是一句“你真棒”會讓孩子覺得你在敷衍。如果孩子考砸了,不能表現得焦急煩躁,更不能責罵,甚至說失望喪氣的話,其實孩子比我們更難過的。找個時間和孩子好好聊聊,平靜分析一下考砸的原因,給他一個擁抱,給予他繼續努力的勇氣和力量。

四、不加壓,不能只關心學習。有的家長整天把學習掛在嘴上,開口閉口都是學習,考好了滿心歡喜、手舞足蹈,比孩子高興幾倍;考差了就心急如焚、惱羞成怒,好像除了學習別的都不重要一樣,誇張的情緒給孩子製造了無形的煩惱與壓力,慢慢的孩子就學會了拖延、放縱,甚至走向極端。其實我們家長也要常常學習,學習控制好情緒,學習和孩子相處,總結自己言行的得失,不能老是做著指揮官的角色。多關心孩子學習以外的事情,從小處入手,嘗試慢慢走近孩子的心靈,和孩子交心,既做導師型父母,又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五、引導孩子善於總結,大膽請教老師,多和同學交流,找到更好的學習方法。這樣不僅能讓孩子通過時時反觀自己,查漏補缺,取長補短,又能培養孩子團結協作、積極開朗的個性。

六、引導孩子樹立遠大志向,養成追求優秀的好習慣。可以利用節假日陪孩子去參觀偉大人物紀念館,可以陪孩子去參觀名校,陪孩子去書店待待,和孩子交流名書、名人故事……從而培養了孩子堅定的人生志向,併為之奮鬥不息。


暖芯家庭教育


這最正常不過了,試題變化需要孩子去適應,壓力情緒需要孩子管理,請耐心些,幫助孩子渡過難關吧!一起加油💪


雛菊學館


初三年級,面臨升學的壓力,不僅是家長、學生,還有教師,都會有一些焦慮情緒。比如看到孩子的成績不穩定,就不由自主地緊張起來。



其實,孩子綜合成績的不穩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學科成績不均衡引起的。

到了初三的這個時間段,各個學科都在分門別類彙總知識、查漏補缺:總結本部分知識的總結性測試,考察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對於某部分知識複習完之後還會有一個評價性測試,考察學生對本部分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再加上一些課堂隨機評價、階段性摸底考試等等,都會以分數的方式加以呈現。對於學生們來說,以這種方式找短板、堵漏洞是必要的。一是檢驗一下前階段有目的學習的效果,二是找到下階段學習的側重點。

同時,每次考試過後,各學科老師都會用大數據分析的辦法,找出共性和個性的問題,然後分對找相對差一些的知識和學生加強輔導,這也是一種科學的方法。

這樣,就經常會發生這種情況:表面現象是孩子的“語文”成績提高了,而“物理”成績卻退步了。原因則很有可能是因為孩子把更多的時間用在了 彌補上一次較差的“語文”學科了。

一般而言,複習階段的主要學習方式就是“揚長補短”,而各學科成績的“交替式上升”,就是補短板措施的效果顯現。

孩子成績不穩定,從“學科均衡”的角度來分析,只是一個方面。還有一個更全面、更有效的方法,就是多跟老師們溝通,讓老師和家長都更全面地瞭解孩子,就會有更多更好的辦法幫到孩子。

尤其是對於今年來說,孩子們在校學習的時間會有所縮短,這時候,家長、學生、學校及時溝通,會顯得更為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