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出土漢朝神燈,功能先進令人讚歎,領先海外上千年

江西出土漢朝神燈,功能先進令人讚歎,領先海外上千年

歡迎賞閱

如今影視水平不斷提高,古裝劇所呈現出的佈景也越發華麗,甚至到了晚上還有一副燈火通明的景象,令人恍惚古代的夜晚究竟是什麼樣的。實際上,古代照明史也是一部漫長的篇章,照明工具的演變更是凝結了幾千年的智慧。

江西出土漢朝神燈,功能先進令人讚歎,領先海外上千年

遙遠的遠古時期,伴隨著火的發現與運用,人類開始擺脫對自然亮光的依賴,利用火把進行照明,並且在不斷摸索中升級,出現了以松木精華作為燃料的“明子”,再往後以燃燒動物油脂達到照明效果的方式也普及開來。

江西出土漢朝神燈,功能先進令人讚歎,領先海外上千年

時間進入漢朝以後,人們慢慢對油脂燃燒時所產生的濃煙感到困擾,西漢時期蠟燭應運而生。但古代的蠟燭與如今所使用的蠟燭又是兩回事兒,當時的蠟燭乃由蜂蠟製作,燭芯用棉線搓成,根本沒辦法燒盡,為了克服這個問題使用者就必須不斷剪燭芯。李商隱詩中的 “何當共剪西窗燭”便因此而來,小兩口共坐西窗之下,深夜暢談之際,時而還須剪去燭花才能保證照明。

江西出土漢朝神燈,功能先進令人讚歎,領先海外上千年

蠟燭雖然使用起來諸多不便,卻也還不是人人都用的起的,《西京雜記》中就有記載將蠟燭作為貢品,可想而知這麼個小物件有多珍貴,匡衡鑿壁借光的典故也從側面反映出當時並非家家戶戶都具備使用蠟燭的條件。

漢朝時期還流行將燈具做成飛禽走獸的形狀。2011年,“海昏侯”墓中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彩繪雁魚銅燈更是令人歎為觀止。這件燈的造型是一隻口叼魚兒的大雁,而魚身下面接著燈罩,與雁背上的燈盤相連接,燈罩是兩片可以左右轉動開合的弧形屏板,擋風的同時還能調節照明強度和方向。

江西出土漢朝神燈,功能先進令人讚歎,領先海外上千年

由於彩繪雁魚銅燈是空心的,導致燈火產生的煙向上升的時候會順著大雁頸部進入腹部,然後溶入清水,漢朝人稱這種環保燈叫“釭燈”。談到這裡,又要為古人的智慧所折服一番,要知道西方直到15世紀才發明出鐵皮導煙燈罩,比中國整整晚了1600多年。

無獨有偶,除了造型優美的雁魚燈,國內還出土過好幾件彩繪青銅雁魚釭燈。最負盛名的莫過於中山靖王墓中的長信宮燈,整體造型打造為一個宮女,雁魚燈有的功能它都有,設計方面更為精緻,長信宮燈高度近半米,重量近16公斤,這麼大這麼重還這麼精緻的釭燈,存世僅有一件。

江西出土漢朝神燈,功能先進令人讚歎,領先海外上千年

發展到唐朝,由於瓷器的興起,燈具的材料改用彩陶瓷器,做工更加精美絕倫,還出現了節能燈。而到了明清時期,燈具發展更是到達了巔峰,質地上除了金屬、陶瓷、玉石和燭臺,還出現了玻璃和琺琅等材料的燈具。到了清末時期,中國引進了煤油燈。到了現代,照明工具更是種類繁多。

江西出土漢朝神燈,功能先進令人讚歎,領先海外上千年

照明工具的發展史不僅僅是燈具,燈燃料的進步,更是中國人民生活不斷累積的過程。從照明工具演變不僅可以看出古人智慧,更能側面感受到不同時代的生活水平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