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遲早走那條路,你別擔心”,父母安康是中年人最大的財富

茫茫人海,欣喜相逢,你關注我,餘生我陪你走。

“人老了遲早走那條路,你別擔心”,父母安康是中年人最大的財富

在外打拼的人,特別是到了中年還在外打拼的人,會對父母的電話特別敏感:

無論多忙,都會定期打電話回家,哪怕只是寥寥數語。相反,突然接到父母的電話或有父母的未接電話時,內心是不安的,回撥電話的等待過程,內心是焦急的。

因為,父母老了,換子女牽掛和不放心他們了,他們不再像前些年一樣,隔三岔五打電話讓自己在外要務正業,走正道。他們眼裡,孩子長大了,知輕重,明事理了。

“人老了遲早走那條路,你別擔心”,父母安康是中年人最大的財富

年紀大了也更“固執”了

工友于飛告訴了,他這幾天吃不好,睡不好,湖南老家的老父親得了糖尿病卻不願去醫院治療,老媽媽拿他也沒有辦法,決定趁著放假回去帶父親去醫院治療。

于飛快40歲了,在廣東打工接近20年了,在廣東安了家。期間多次讓父母來廣東住,可父母就是捨不得那片耕耘一輩子的土地,始終不願離開老家。

這次父親生病的事,都是媽媽悄悄地給於飛打的電話。

“爸,你抓緊去醫院檢查下!錢轉到卡上了”,于飛第一時間轉了一筆錢回去,然後打電話給自己的爸爸。

“沒多大個事,去什麼醫院,不去了!”老父親在電話那頭說道。

“這不是開玩笑的,你不再年輕了,扛不住的。”于飛焦急地說道。

“我沒事,你忙你的事吧!”電話那頭,老父親說完掛了電話。

于飛再打電話過去,老父親再也不接了,媽媽也勸不動他。于飛只好回去一趟。

40,50年代的父輩,年輕時吃過不少苦,他們總以為身體抗得住,在生病看醫生這事上,基本勸不動,非得親自拽著他們去看醫生。

“人老了遲早走那條路,你別擔心”,父母安康是中年人最大的財富

苦了一輩子,仍是放不下

對於于飛的心情,我非常能理解,因為我也曾經歷過一樣的揪心。

我們家是農村的,老爸因這些年從事過重的體力勞動得了疝氣,聽我媽說,痛的時候在床上打滾。

在外地務工的我,也只能電話裡苦口婆心地勸父親去醫院做手術,當時父親的回答,我哽咽著說不出話。

“人老了遲早走那條路,你別擔心 !等把種下去的莊稼收了我再去做手術,聽說做了手術三個月不能下重力。”父親的一番話,我第二天就從廣東回去了,帶他去做了手術,那年我僱人收了地裡的莊稼。

在父親的眼裡,幹活比什麼都重要。他們認為,不幹活就沒有收入,沒有收入拿什麼生活。

即便我每個月都有轉錢回家,但父母卻從未去取過,他們認為,自己還能勞動,就不要給子女增加負擔,甚至還在幫著子女攢錢。

心疼,可又始終不能勸服他們歇息。

“人老了遲早走那條路,你別擔心”,父母安康是中年人最大的財富

中年人的痛:顧左還是顧右?

​有家的地方沒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沒有父母。

這其實是大多數漂泊在外的70後,80後內心的吶喊。父母年紀大了,按理說應該陪伴在其左右,在他們需要的時候,不會失望和無助。

可轉念一想,回到老家,經濟收入會明顯減少,甚至入不敷出。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父母還在需要花錢的時候囊中羞澀,那不但會讓他們失望,自己也會自責。

一邊是自己牽掛著的年邁父母,另一邊是子女和事業,顧左還是顧右?沒有答案,甚至有時只能用更加努力賺錢來麻痺自己。同時,又不斷地開始尋找機會,一個可以平穩過渡的機會,擺脫漂泊,迴歸故里。

“人老了遲早走那條路,你別擔心”,父母安康是中年人最大的財富

結語:

人到中年,家人的安康才是一個人最大的福氣,才能心無旁騖地去打拼,再苦再累都毫無怨言,怕就怕兩頭都要兼顧,來回奔波,結果兩頭都沒有顧好。

然而,這也是每個人都無法逃避的現實問題,也是為人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也希望天下的父母,能夠理解孩子的不易,珍重自己的身體,該放下的就放下,過度操勞帶來的後果,不是減輕子女的負擔,反而是加重子女的負擔。

“人老了遲早走那條路,你別擔心”,父母安康是中年人最大的財富

​最後,作為中年人中的一員,希望所有同齡和麵臨相同問題的中年朋友們,不要浮躁,靜下心來才能處理好問題。

也給還年輕的朋友們一個建議(忠告):儘早規劃自己的人生路線,別過著走一步看一步的生活,沒有規劃的人生,最終將會被生活逼到牆角,無路可退!

我是@左手執筆 專注分享情感生活,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歡迎關注閱讀更多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