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刹住了农村的“人情风”,从春节到现在,人情往来零支出

家宴嫂的红火生意,被新冠疫情截胡

我是村妇琼姑,居住在湖北荆州的一个小乡村,在我居住的村组里,有许多活跃在四乡八镇的家宴嫂。她们在农闲时从事红白喜事服务,从后厨到席前一条龙包干,主家非常省心,只负责招待客人就行了。近20多年来,她们的生意都非常红火,特别是春节前后和节假日期间,她们的炊事用具,都是直接从上一家运到下一家,这边刚谢幕,那边又登场。

可是自从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从春节一直到现在,就我所知的附近村镇,还没有一家大势操办宴席的。今年3月份本组有位老人不幸去世,老人家里都没有声张,默默安葬了老人,其实老人家最想要的也就是入土为安,风光葬礼只不过是做给活人看的。组里的家宴嫂们虽然年前接了不少单,日程原本都安排得满满的,前台后厨的人员都已安排妥当,可新冠疫情突然从天而降,打断了她们的一切计划,她们也只得望单兴叹了。今年已经过去3个多月了,我家里的人情帐还是零支出,这种情况我有生以来还是第一次遇到。

新冠疫情刹住了农村的“人情风”,从春节到现在,人情往来零支出

农村人多嘴杂说法多

在农村里,1个家庭养育1-2个孩子,从孩子出生到周岁到10岁,再到升学结婚生子,如果你不为孩子办几次酒席庆祝一番,别人说起你来都会嗤之以鼻,会笑话你没本事办不起。而且别人办酒席,碍于面子又不得不去,所以不办你既亏面子又亏钱,只好随大流偶尔办一次,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啊!可是如果你桌席办差了,有的人出门就说闲话,只好把档次往高了提,打肿脸充胖子。

在农村还有个说法:有个好老子,儿子办个好婚事,有个好儿子,老子有个好葬事。谁也不想落个差儿子或者差老子的不好名声,不管能力如何,拉钱负债也要办得风风光光。农村人把结婚和老人去世都叫喜事,结婚叫红喜事,老人过事认为是顺头路,叫白喜事。有的老人生前儿子不闻不问,死后却大办丧事,这样的丧礼已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就是赤裸裸的敛财。

新冠疫情刹住了农村的“人情风”,从春节到现在,人情往来零支出

“人情风”愈吹愈烈

在我女儿结婚前,我家已有10多年没办过宴席了,这才决定给女儿办场婚宴。女儿的婚期定在春节期间,而这段时间正是家宴嫂最繁忙的时候,必须提前预订。所以我就提前了10个月去家宴嫂那儿预订,我满以为自已提前了那么多天,应该十拿九稳了,却谁知那天的日期早已被别人订下了。后来还是将婚期改了日期,家宴嫂才给安排好。与家宴嫂同组而居,还提前300多天预订,都险些安排不上日期,由此可见“人情风”在农村多么盛行。

特别是每年的春节前后,外出的务工人员都纷纷回家了,这时农村办酒席的就特别多。结婚的、出嫁的、做了新房子贺新的,都订在这段时间办酒席,甚至连过生日和给亡人祭三周年,都可以提前到这段时间办。有时一个100多户的小村组里,一天竟会有3-5户人家办酒席,家里人少的还忙不过来,只好上了礼金又赶往第二家。有时接连几天都不用升火做饭,天天赴宴吃席,人情成了一个家庭里的主要开支。

新冠疫情刹住了农村的“人情风”,从春节到现在,人情往来零支出

“人情风”屡禁不止

中国本是礼义之帮,礼尚往来自古有之,大家都乡里乡亲的,有喜事一起分享,有难事帮着分担,只要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倒也都能够接受。如果一个家庭里完全没有你来我往,只管过自己的日子,与任何人都没有交集,又好象太缺少人情味了。只是这几年来,人情味好象变质了,不再是真诚的分享与分担。人不少都互相攀比,桌席越来越贵,礼金越随越多,酒席越办越频繁。现在谁人家里没有几夲厚厚的帐本,听说谁家又要办酒席,赶紧回家翻帐本,看人家来了没有,来了多少,人情债已经成了每个家庭里的一笔不小的开支。

近几年来,政府也发现了“人情风”引起的一系列弊端,每年都会出台一些争对“人情风”的法规。严厉禁止铺张浪费攀比成风,除了婚丧嫁娶从简操办外,其它一律不准,每年春节前,组长都会挨家挨户分发禁止过度操办宴席的通知。这几年“人情风”虽有所收敛,但也仅仅只是在形式上没有那么张扬罢了,比如不放鞭炮礼花,不搭喜棚等。家宴嫂依然忙得不亦乐乎,生意一单接一单,直到新冠疫情突然降临,屡禁不止的“人情风”才被戛然刹住

新冠疫情刹住了农村的“人情风”,从春节到现在,人情往来零支出

今天已经是4月中旬了,从春节到现在已经过去100多天了,家里的人情支出一项还是空白。可这并没有影响到我和邻里之间的友好关系,我们依然和睦相处,有事都是互相帮助,尖酸刻薄的人毕竟只是少数。就不知这种状况能持续多久,待新冠疫情结束后,“人情风”会不会又卷土重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