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人立夏吃油飯,背後竟有個如此感人的故事!

時令飛逝,馬上就是立夏了,坐在辦公室裡,真有點“蠢蠢欲動”:無他,龍巖人立夏做的油飯、石筍湯的美味在勾人啊!


龍巖人立夏吃油飯,背後竟有個如此感人的故事!


為什麼龍巖人立夏要吃油飯和石筍湯呢?根據龍巖一些老人家的說法,這個要從舊時農村的物質生活現狀說起哦!


正如龍巖的一句諺語所說:“窮年苦節豐蔬七月半。”這裡的“年”指的是過年,節指的是“端午節”,“豐蔬”指的是豐盛的宴席。過去的龍巖,和中國大多數地方一樣,以農業生產為經濟的主要來源。農戶過年的時候,交完租子,付完各種支出後,所剩無幾,只好過個“窮年”。進入農曆四、五月份,新種的水稻、菜蔬還沒有長成,年後才開始養的雞鴨也還沒有長大。特別是端午前後,家中的存糧也差不多告罄,那段時間是一年中最苦的。只有到了農曆七月半,田裡的作物才大收成,那時,農戶才能高高興興地在家吃上“豐蔬”。


龍巖人立夏吃油飯,背後竟有個如此感人的故事!


立夏時分,剛好是進入青黃不接的時候。此時做油飯吃,能夠補充肚子裡的“油水”。但是更重要的是,“油”寓意著富有、飽足,吃油飯有祈禱一年物質豐盈,生活飽足的寓意。此外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油飯是用糯米做的,糯米很容易將豬肉、蔥花等美味粘合在一起,寓意著做事容易,心想事成。


時值石筍旺季,油水豐足的油飯,配上清淡爽口的石筍湯,美味難以形容。一些龍巖老年人回憶道:“過去沒有好吃的,我們一年到頭就在等著這一頓呢!”


龍巖人立夏吃油飯,背後竟有個如此感人的故事!


龍巖人有一句童謠很有意思:“圓子湯,鏹鏹滾,中國打日本。日本死到光,中國吃油飯……”日本侵略者消滅了,中國人能吃上油飯,可見,油飯在龍巖人心目中,的確是富足的標誌!


在物質匱乏的時代,油飯是相對奢侈的食品。一些比較窮苦的人家,立夏甚至吃不起油飯。當時,有不少勤勞的農民利用旱地種植大麥,到了立夏時節,剛好收成。在龍巖人心目中,新打的麥子做的麵條,也是人間美味!有龍巖民諺說:“入夏面,新上天。”因此龍巖人立夏也有吃麵的習俗。


龍巖人立夏吃油飯,背後竟有個如此感人的故事!


60多歲的龍巖本地居民張阿姨告訴小慢:“小的時候,家裡雖然窮苦,但是父母親勤勞持家,好讓我們幾個孩子不至於餓肚子。每年到了立夏,剛好四季豆和大麥成熟,媽媽帶著我們一家人,自己磨面、做麵條,把四季豆擱在麵條湯裡一起煮,當時覺得真是好吃。”


現在,整個中國經濟發展起來,物質不再匱乏,油飯也不再稀罕。但是,真正難得的傳承已經通過這些美好的習俗、寶貴的回憶,沉澱在一個地方的人們的血液中、靈魂中。我們有責任共同傳承保護這些珍貴的民俗與文化,探尋它、挖掘它,讓它在我們的時代依舊放出光彩!


除了市區,龍巖各縣城也有不同的“食俗”

一起來看看

連城

好漢難過酷暑天”,說的是到了立夏以後,天氣日趨炎熱,古代的人為了抵禦酷暑襲人,立夏日這天的午餐,家家戶戶必須吃號稱“三寶”的“銀豆腐”(先把柚子葉、竹葉燒成的灰摻入鹽巴用水煮沸,冷卻後倒於陶器缸內,把豆腐放入,讓其浸泡數天即成)此乃一寶﹔“銀灰蛋”(用黃泥土加鹽水拌勻後,把鴨蛋整個糊起來,放進缸內40天即成)此乃二寶﹔三寶是包子。農家人吃完它們後,據說能起到清涼解暑的保健作用。

龍巖人立夏吃油飯,背後竟有個如此感人的故事!


武平

閩西人愛吃狗肉。武平一帶,立夏吃狗肉早已成俗。俗語稱:“立夏吃狗,健康天下走。”當地的“乳狗肉”是大眾食品,它以乳狗肉配豆腐,加香藤根、老薑、陳皮、山藥、茴香為佐料,用黃酒文火燜爛,食時滿室生香。


龍巖人立夏吃油飯,背後竟有個如此感人的故事!


永定

在永定,每逢立夏,家家都有吃雞腸面的習慣,每人都要親手揉制雞腸面。這時,老人會念叨說:“長長雞腸面,人人都要食;立夏吃了面,人人腳骨健。”家長們希望家人吃了雞腸面,都會變得精力旺盛,身強體壯,無病消災,幹活起勁,壽命變長等。

龍巖人立夏吃油飯,背後竟有個如此感人的故事!


立夏前後,我國南領以南的的地區才是真正的“綠樹濃蔭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的夏季,東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區則還依偎在春季的末梢。


龍巖人立夏吃油飯,背後竟有個如此感人的故事!


“立夏” 真的進入夏天了嗎?

  立夏是一年之中第七個節氣,早在戰國末年,立夏節氣就已經確立,人們把它視為夏天的開始。實際上,立夏之後,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沒有迎來真正的夏天。氣象學上將連續五天日均氣溫穩定在22℃以上作為夏季開始的標準。立夏到來時,我國只有南方部分地區的氣溫達到這一標準,其他全國大部地區平均氣溫在 18–20 ℃之間,依然是一片春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