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收入越來越多,卻越來越不開心?

為什麼我們收入越來越多,卻越來越不開心?

記得小時候去外婆家,外婆總會塞給我一毛錢,我飛奔著跑去村頭的小賣部,買上1毛錢的紅姜,便可以開心一整天;

高中畢業離家讀大學,終於逃離父母的監視,偶爾跟同宿舍的姐妹出去吃頓小火鍋K個歌,就幸福到飛起,覺得外面的世界好精彩;

大學畢業來到一線城市工作,有了自己的收入,終於可以買買買了,不禁高呼萬歲:哇,這才是真正的生活!

··········

然鵝,再之後,買房結婚生子·······大部分人沿著這樣的軌跡走下去,收入越來越多,資產越來越豐厚,卻再也感覺不到當初的那種歡呼雀躍?這是為什麼呢?

塔勒布說:普通人從30歲就開始衰老死亡了。

我們光溜溜來到這個世界,一開始一切都是新鮮好玩的,越長大,這個世界慢慢變得再熟悉不過,一般的刺激便再也無法激起我們的興趣。我們吃過看過擁有過的越多,快樂的閥值便越來越高,實現的成本更是非線性急速上升。

一個在工地勞累了一天飢腸轆轆的民工,和一個久坐辦公室、大腹便便、領著高薪的程序猿,想讓他們開心一點,你說哪個更容易呢?

為什麼我們收入越來越多,卻越來越不開心?

再看看現在層出不窮,頻出新招的網紅食品,滿足的不過就是人們不斷獵奇的心理。

我們不斷的去追逐好吃好玩的東東········

用盡力氣去獲取高薪的工作、花園洋房、好看的另一半·····

到頭來卻發現:這些外物帶來的愉悅感轉瞬即逝。而我們,還是困在不快樂的牢籠。

種種數據表明:物質的豐裕、經濟的發達跟我們的幸福指數並無正向相關性。

日韓富裕且和平,自殺率卻遠高於秘魯、危地馬拉等貧困而政局不穩定的國家。

美國經濟全球領先,焦慮抑鬱等各種精神疾病卻越日益流行,精神類藥物日趨濫用。在當今的美國,將近一半的成年人(46.4%)在其一生中會患有精神疾病。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況正在惡化:從2012年到2017年,嚴重抑鬱症(MDE)患病率從12-17歲的年輕人所佔比例從8.66%增加到13.01%。

為什麼我們收入越來越多,卻越來越不開心?

哐 !哐!過去幾百年,人類解決了饑荒、戰爭與貧困三大世紀難題,如今,如何變得快樂卻成了擺在人類面前的新議題。我們是繼續沉迷於物慾,追求感官的狂歡,還是可以跳出來另闢蹊徑?

為了尋找這個答案,我翻遍古代現代,國內國外,各大學科歷史、哲學、人生、心理學、生物學、醫學······ 所有研究幸福的書籍,整理了這份親!測!有!效!的秘籍:

來來來,掏出小本本,準備記筆記啦!

放下慾望 知足常樂

事實上,關於人生苦痛這個深刻雋永的話題,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一位出身王室、衣食無憂的年青人,在目睹人間之疾苦後,拋棄一切,離家出走,用一生的禪修苦行悟出了離苦之道!他,便是佛陀。佛陀認為:人生來便是痛苦的,痛苦來自慾望,唯有放下慾望,才能達到永遠的解脫!所謂無慾則無苦。

為什麼我們收入越來越多,卻越來越不開心?

生命本就是苦難的一種形式,窮人因貧窮而痛苦,富人因富有而痛苦,名人因其名氣而痛苦。最近退休的馬爸爸曾經說過一句話:我人生中最大的錯誤就是創立了阿里巴巴。大家都笑了·~~~馬老師,你這話能再假一點麼?仔細想想,阿里做到這個規模,人家要付出多少心血?更別說阿里很多業務早已深切觸碰到了某些壟斷集團的利益,老馬背後要承擔多大的壓力?就連現在的退休,也有其背後的深意。

人們不斷的追求物質、財富和權力,然而無論獲得多少成就,仍然無法滿足。窮人想著要變富,有錢的想要變得更有錢,一套房的想著要有兩套三套,生了一胎想要二胎三胎,就算真的有錢了、有名了,他們還是不滿意,還是有無盡的煩惱與憂慮,無法從生老病死中解脫。至死,一切歸零,如夢幻泡影般消失。既然所有事物皆暫時,何不放下苦苦追尋的執念和慾望,知足常樂?

做自己

學生時代,我們忙著應付考試,最終的目標只為能考個好大學。終於熬到高考結束,聽從父母的意見稀裡糊塗填了志願,渾渾噩噩混完大學,又開始隨波逐流找工作,哪個工資高,待遇好,不管自己喜不喜歡,擅不擅長,趕緊的,上!

工作後又明裡暗裡忙著攀比:XX家又買新房子啦!XX家老公榮升CEO了!那誰誰誰年紀輕輕就年薪百萬了哩~~· 瞬間,焦慮指數直線上升,髮際線又後移了幾釐米·····

就這樣,我們一路匆匆忙忙,迫不及待去迎合這個社會,卻忘了自己是誰,變得越來越不快樂。

為什麼我們收入越來越多,卻越來越不開心?

現在,是時候停下來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了,問問自己:當我們在別人眼中是隱形人的時候,我們會去過怎樣的生活?什麼事情能讓你不在乎他人的肯定讚揚或者批評否定?到底什麼才是對你最重要的事情?賺錢?養娃?別人的認可?買買買?還是做自己?為了這一切,當前的痛苦和付出是否值得?

畢竟我們只擁有隻此一次的短暫一生。

只有當你在任何領域不跟任何人攀比時,你才擁有真正的生活!

找到具有使命感的工作,達到心流狀態

感覺現在的工作很痛苦,卻不知道要去做什麼,只能苦苦支撐?想想自己上一次廢寢忘食的投入到某一件事情是什麼時候吧,這件事情是否能給這個世界增加美好,給人類帶來意義?

想到了麼?這很可能就是你的天賦指引你要去做的事業。

什麼?一件都沒有,我就是一個對啥都不敢興趣的死宅呀,那現在就開始嘗試吧,大千世界,總有一件是屬於你的,在達到人生的G點之前不要放棄好麼?

為什麼我們收入越來越多,卻越來越不開心?

把工作當作使命的人,期待通過自己的工作能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Ta們不會care升職加薪之類的利益得失,而是渴望通過工作,來充實自己,實現自我價值。

告別忙碌的生活,保持餘閒

很多人都認為:如果自己比現在更富有一些的話,生活會更幸福。但事實上,除開滿足基本生活需要外,物質財富對幸福感的影響不大。真正有影響的是“時間財富”。

時間富有的人,有充足的時間去體味他正在經歷的事,而不是一直追趕自己的影子,一直匆忙前進,承受壓力。

為什麼我們收入越來越多,卻越來越不開心?

很多深陷996泥潭的互聯網同行們,白天工作晚上開會,下班了還不由自主惦記著第2天的計劃,出國度個假,心卻還留在在辦公室······心靈一刻也得不到釋放。於是越忙碌,越焦慮,大腦帶寬就越窄,工作效率直線下降,導致更加忙碌,忙碌又進一步加深焦慮·····如此進入一個無休止的惡性循環。

為了你的心靈健康,請每天給自己的生活留點餘閒、允許自己偶爾做一個自由而無用的靈魂吧。

專注於當下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也陷入了對未來的焦慮當中:哎呀呀,以後年紀大了找不到工作腫麼辦,老了沒錢咋整·········這種憂慮確實不無道理,但是如果只是一味的擔憂,則只會產生精神內耗,而無助於改變現實。

正確的做法是:針對這些擔心,想想你現在可以做什麼,then just do it, 做好眼下的事情,享受當下的美好,未來自然不會太差。

快樂自律

我們可憐的人類,無時無刻不被情緒掌控,那又如何破解呢?認知心理學認為:人的情緒由想法決定,所以要想改變情緒,先改變想法和認知。

比如投資小損失一筆錢,你是唉聲嘆氣,抱怨自己瞎了狗眼呢?還是慶幸自己還好沒有投入更多的錢,或者告訴自己:這次又學到經驗了呢,雖然花了點學費,但是通過不斷積累經驗,相信不久的將來一定可以賺到大錢,加油!

看看吧,同樣的事情,不一樣的想法是不是給你帶來不一樣的心情?

很多社會心理學實驗都已經證明:潛意識就是命運,是會自我實現的,所以請時刻給與自己積極的心裡暗示,以“快樂”自律吧。積極樂觀的自我解釋風格不僅能讓你心情愉悅,還能讓你收穫一個幸福&幸運的人生哦!

只要心中有憂慮,即使擁有整個世界,你也不會快樂!

從今天起,做個幸福的人吧!

原創文章,請勿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