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之投射效應:人心各不同,不要以己度人

投射效應是指:因為自身有某些特性,在認知事物和對他人形成印象時,想當然的認為他人也具備與自己相似特性的現象,便被稱為投射效應。

《墨菲定律》之投射效應:人心各不同,不要以己度人


例如:一個內心純潔善良的人,會認為其他人也會像她那樣善良、純潔;一個內心黑暗險惡的人,會認為其他人都會像他那樣黑暗、險惡。

這種把自己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並強加於人的做法,便是典型的投射效應。

投射效應會讓我們容易迷失在自我的主觀感受中,從而錯誤判斷事物。

三國時期,被稱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曹操,由於自己生性多疑,誤認為呂伯奢家人要將自己綁了交給董卓領賞,錯殺呂伯奢一家。

如果,我們不謹慎投射效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可能會像曹操那樣,造成難以彌補的過錯,從而讓自己終身在悔恨中度過。

《長安十二時辰》中,聖人被龍波劫持,流落長安街頭,被祝慈一家所救。

因聖人內心秉持“凡與我親近者,皆有所求”的思想,其在被救後,便不斷詢問祝慈一家想要什麼。

然而,聖人卻忘了,祝慈一家在救他之前,並不知道其真實身份,他們只不過像救濟長安其他百姓一般,順便救了聖人,並沒有因救了一個人,而圖其回報的想法。

如果,我們不能避免投射效應,可能會像聖人那樣,以為全天下皆是唯利是圖之人,從而讓自己整天疑神疑鬼,成為他人眼中的“瘋子”。

南京彭宇好心扶老人反被訛一案曾轟動全國,該事件後人們紛紛思考老人該不該扶的問題。

中國自古就有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老人摔倒了,彭宇出於好心去扶之前,肯定不會想到反被老人訛;畢竟老人在許多人眼中,都是值得尊敬與尊重的,應該不會做出恩將仇報的厚顏無恥之事。

如果,我們不能理性對待投射效應,可能會像彭宇那樣,心是好心,卻辦了壞事,幫了不該幫的人,導致禍從天降,毀掉自己平淡、平凡的生活。

正如莊子與惠子在濠梁之上的對話,“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墨菲定律》之投射效應:人心各不同,不要以己度人


人心各不同,不要以己度人。清晰自身特性與特點,客觀理性對待投射效應,不將自己的主觀臆測強加於人,我們人生可能會少許多後悔與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