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静茹离婚事件的反思:体面的婚姻,都是精神上的共同成长

你好,我是特立不独行,与你捧心说事的胖李!

梁静茹离婚事件的反思:体面的婚姻,都是精神上的共同成长

文 胖李

梁静茹在新专辑分享会上宣布离婚了......

演唱《慢冷》到一半,她哽咽下台,公开了这个信息,到底是歌触动了脆弱的内心,还是心早已支离破碎?

明星那离离合合、说散就散的婚姻,已是司空见惯,对于这次离婚事件,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是有点心疼梁静茹,唱透了情歌,却始终没守住自己的婚姻。

梁静茹离婚事件的反思:体面的婚姻,都是精神上的共同成长

“喜新厌旧”、“七年之痒”、“爱情疲倦”,这些难道就是打不破的婚姻魔咒吗?爱情简单,婚姻不易,婚姻就像两个人合伙开公司,谁也不想“公司”倒闭,一旦倒闭,两败俱伤。

所以,不要轻易在别人的婚姻里自找焦虑,我们大可一边吃瓜一边反思,世上的确有很多泡沫爱情,但仍然值得向往美好的婚姻,例如这对一起走过60年的传奇夫妻——褚时健与他背后的女人马静芬。

两人相遇、相知、相爱、相离、到相守一辈子,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婚姻何止一地鸡毛,但跌宕起伏以后,却道出了婚姻的真谛。

看完他们的故事,我对婚姻又有了新的感悟,希望你也有不一样的收获。

梁静茹离婚事件的反思:体面的婚姻,都是精神上的共同成长

1

闹矛盾的时候,多想想当初心动的感觉

“烟草大王”、“褚橙创始人”......很多人都知道褚时健一生的传奇故事,他的传奇故事并没有随他而去,而是依然留在人间,值得后人去回味思考。

当我看了周桦著的《褚时健传》后,对褚老的认识就不止他的商业故事了,原来他的爱情故事也同样精彩。

年轻的褚时健是一名优秀干部,1954年,褚时健在云南玉溪地委宣传部工作,除了要负责常规的人事工作,他还要时常带着各种工作组、工作队到下级的县镇去蹲点检查工作。

1953年,马静芬从部队退伍后,被分配到了昆明附近的呈贡县中心小学教书。那时的马静芬芳华正茂,加上家世显赫,可谓是有资历有气质,还有一股倔脾气。

梁静茹离婚事件的反思:体面的婚姻,都是精神上的共同成长

两人的缘分是从一场座谈会开始的,那年他26岁,她21岁。

马静芬自小在家就我行我素,在部队的日子也是淳朴简单,但来到学校后却发现这里的氛围与部队大不同,这里充满了利益之争与复杂的人际关系,这使得她浑身不自然,更重要的一点是,她并不喜欢参加学校常常在周末举办的联谊舞会,这打乱了她周末回家的计划。

倔强的她多次与学校请假,因此遭到了学校领导的不满。

此时,褚时健正好工作检查到呈贡县,他在中心小学召开了一场座谈会,主要是听听校长介绍教师队伍的情况,而“马静芬”三个字总被频繁提起,按照校长的话来理解,这就是学校里最没有纪律的女老师。

褚时健好奇,一位女老师,怎么就最不听话,最不守规矩了呢?于是,他尝试去找出蛛丝马迹来。

梁静茹离婚事件的反思:体面的婚姻,都是精神上的共同成长

有时候,缘分真的是巧。褚时健本想在校长提供的资料里找出这位马老师的“坏处”,却偏偏被她的行文笔风所吸引了,文字不单利落得体,还有的放矢,从档案上的证件照来看,还长得挺清秀,虽人没见到,却已有了一种莫名的好感。

大概褚老后来才发现,那些莫名的好感,正是心动的感觉。

随着时光越走越远,心动的感觉似乎越来越少,可谁又能保证每天都能过得情感充沛呢?你只要记得心动那一刻的感觉就好,时常拿出来回味,当时那个她/她,对你来说就是独一无二的,以前是,现在是,将来也会是。

梁静茹离婚事件的反思:体面的婚姻,都是精神上的共同成长

2

考察爱情,就是考察人品

有了好感后,褚时健就开始展开调查了。每一次呈贡中心小学的分组讨论会,褚时健都会出现在马静芬那组,静静地坐在一旁听大家讨论。

马静芬向来性格直率又刚烈,但绝不是蛮不讲理的那种,她是懂得明辨是非的。

在学校里,只要是不认同的的观点,马静芬就会坚持自己的想法,也正是如此,才在学校处不好人事。但偏偏对于褚时健这位组长的话,她却很接受,认为他是一位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领导。

褚时健借着这些小组讨论会议,细细地观察着这位让自己心动的女老师,但他却老老实实地克制着,他没有马上表白,而是开启了“考察计划”。

梁静茹离婚事件的反思:体面的婚姻,都是精神上的共同成长

他先是把马静芬抽调到教改工作队,然后又调她去了条件并不好的元江县教改,再后来又调去了条件较好的通海县进行教改。尽管工作地点被调来调去,工作环境时好时坏,但马静芬依然过五关斩六将,出色完成了教改工作,她的坚韧让褚时健更加另眼相看。

工作的调动是褚时健有意为之,目的就是想好好看看这位女教师的人品如何、性格如何。显然褚时健得到了满意的答案,就是她了。

梁静茹离婚事件的反思:体面的婚姻,都是精神上的共同成长

50年代的爱情,没有花言巧语,褚时健第一次的表白像极了钢铁直男。他把马静芬叫到办公室,还在桌上放了两个暖水瓶,大概是用来防止尴尬的,以至于看不到坐在对面的马静芬。

褚时健:“你觉得我怎样?”

爱意从两个暖水瓶的间隙中穿过,传递到了马静芬的内心。马静芬被忽如其来的表白懵圈了,她回忆说,当天晚上不知所措,盖着被子大哭了一场。这大概就是情窦初开的小鹿乱撞,但马静芬是心动的,她知道自己欣赏这个做事果断的男人。

1955年,两人结婚了。

婚姻到最后,拼的是人品,因为人品将决定婚姻的底线。试着跟褚时健学“考察”吧,然后和那个人品好的人的在一起,这将会成为婚姻里的护城河。

梁静茹离婚事件的反思:体面的婚姻,都是精神上的共同成长

3

在一起就是最浪漫的爱情,归属感是锁住婚姻的钥匙

婚后不久,两人就有了爱情结晶——女儿褚映群,本以为一家三口,可以平凡快乐,但谁也没想到,一家子的厄运才开始。

1958年12月,褚时健收到通知,他被划为“右派”了。这意味着什么?一旦被划为“右派”,就必须到制定的农场或其他指定下放地去进行劳改。

这个消息给褚时健的家庭带来了沉重打击,在那个年代,很多“右派”份子的妻子多半是熬不住苦而提出离婚以求安定,但马静芬从未如此想过。

褚时健最先被下放的地方是红光农场,他被下放以后,剩马静芬和女儿褚映群两人在玉溪。

就这样,一家人被分开了一年半,可以想象当时的情形,作为一个“右派”的老婆,必然会饱受非议和异样的目光,这样的日子对一个独自带着孩子的女人来说,真的是太难了。

梁静茹离婚事件的反思:体面的婚姻,都是精神上的共同成长

1959年,马静芬终于按捺不住,她收拾行李,向单位领导请了假,抱起女儿,就直奔到了红光农场。

现实总是残酷的,来到农场后,眼前的艰苦远超出了马静芬的想象,但是为了丈夫,为了这个家,她甘愿把自己下放,她决意和女儿留在农场,陪伴褚时健。

马静芬回忆起当年的艰苦,印象很深刻的就是农场那恐怖片似的黑夜,晚上没有电,周围没有人家,安静得虫子的跳动都能听得到,她还曾遇到过蛇,被吓到魂飞魄散的那种。

尽管过得苦,但一家人在一起,总能苦中作乐。在红光农场熬了两年多,褚时健的“右派”终于被平反了,他们一家从红光农场来到了一个叫新平的农村,开始了新的生活。

在书中,褚时健是这样自述那几年的生活断层,患过难的一家人,在一起是最重要的,其他都可以被消化掉,家庭始终是一个人的归宿。

他坦诚,如果没有家人的陪伴,那几年劳改是撑不下去了。

梁静茹离婚事件的反思:体面的婚姻,都是精神上的共同成长

4

婚姻的真谛,就是精神上的共同成长

被平反后,褚时健的传奇人生才真正开始。

从新平曼蚌糖厂到嘎洒糖厂,从玉溪卷烟厂到红塔山集团,再后来,从监狱到哀牢山,从香烟到褚橙......一路走来,褚时健过五关斩六将,但他从来都不是只有一个人,而是夫妻两共患难、同进退。可以说,没有褚时健就没有马静芬,没有马静芬也就没有褚时健。

这么多年来,褚时健的钢铁直男本色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在书中有一段写到马静芬生第二个孩子的情形,只要是女人,都能感受到她的委屈。

褚时健热爱并沉迷于工作,眼看马静芬快就要生了,褚时健也没对这件事做好安排,她决定自己一人去昆明的娘家生孩子。马静芬本以为褚时健不会来昆明陪自己,但他还是出现了。尽管表现依旧冷漠,陪伴的时间也不长,但人还是老老实实地陪在了马静芬身边。

梁静茹离婚事件的反思:体面的婚姻,都是精神上的共同成长

回忆起当年那段岁月,马静芬也总忍不住抱怨当时的褚时健,但她深知,她爱着这个男人,也理解他的个性。她在书里回忆说:“如果他婆婆妈妈地对我,也许我又不喜欢了。”

褚时健大概是从几十年后才开始变得温情的,但尽管这温柔来得确实有点晚了,这个家从未出现过离婚二字。2005年,是褚时健和马静芬结婚60周年,他们走过了一个“钻石婚”,在现在这个社会看来,这谈何容易!

他们经历了一个时代的风浪,面对过生死,维系他们婚姻更重要的内在原因是他们在婚姻中共同成长,那是肝胆相照的义气,不离不弃的默契,以及铭心刻骨的恩情!

梁静茹离婚事件的反思:体面的婚姻,都是精神上的共同成长

如果说,婚姻就是一场各取所需,那么,男人需要的是一个避风港,女人需要的则是安全感,男人和女人,天生就是两种不同思维模式的物种,很多事情不可强求,也不必强求。

对于婚姻,谁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边感悟边学习边成长,褚氏夫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也许你会质疑年代背景的不同,婚姻状态也不同,这虽是不可忽略,但我依然相信,不管在怎样的背景之下,婚姻的真谛就是是两个人的成长力。

而体面的婚姻,都是精神上的共同成长!

我是胖李,不说鸡汤不说教,只想用文字温暖每一个疲累的过客!如果你刚好路过,就让【关注】留住缘分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