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我們的節日,他的祭日!追思“中華詩祖”屈原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是一個闔家團聚的節日,但是你知道為什麼會有端午節嗎?也許大部分人都會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國先秦時期的著名愛國詩人屈原而創造的,但卻並不知道為什麼會紀念屈原,也不知道為何屈原能夠有如此大的魅力,能夠讓世人為了紀念他的辭世而創造出一個流傳上千年的節日。那今天阿然就帶大家一起走近屈原,帶你瞭解為何屈原能夠有如此的待遇。

端午節——我們的節日,他的祭日!追思“中華詩祖”屈原

屈原是一位極為偉大的詩人,被後世稱為“中華詩祖”“辭賦之祖”更是有著“詩魂”之稱,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可見在詩歌一途上屈原做出了多麼偉大的貢獻,屈原可以說是以一人之力開創了詩詞歷史上的先河,是他將原本由集體創作的詩歌轉變為由個人獨創,我們所熟知的中國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就是屬於集體創作,是由朝廷中的采詩官深入人民之中,採集眾多民歌然後彙編而成;而屈原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作品皆是由屈原一人所獨創,並且能夠與《詩經》分庭抗禮,可見屈原在詩歌上的才華乃非常人可及。

端午節——我們的節日,他的祭日!追思“中華詩祖”屈原

《離騷》是屈原諸多作品之中世人流傳的最為廣泛也是知名度最高的作品,《離騷》的全文有2400多字,由於篇幅原因不能與大家整體分享,所以阿然就截取一些比較具有鮮明特點的語句並結合屈原的文學特點與大家分享。眾所周知,屈原不僅是一位詩人,同時也是一位具有著極高政治素養的政治家,對於治國理政方面有著極高的遠見與獨到的見解;然而正是屈原的忠言直諫卻使得自己被君王疏遠。在《離騷》中“忽奔走以先後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查餘之中情兮,反信讒而齌怒。餘固知謇謇之為患兮,忍而不能捨也。”(釋義:為了國家能夠好好發展我前後奔走,希望君王能夠重現先王時期的輝煌。可是君王你不懂的我的為國家的良苦用心,卻反而聽信小人的讒言對我發怒。雖然我早知道忠言直諫會為自己惹來禍端,原本想要按捺住心中的想法可是卻有控制不住)便是表現出了屈原不計個人得失以國家為重的愛國情懷。

端午節——我們的節日,他的祭日!追思“中華詩祖”屈原

屈原雖然在政治上是一位剛正不阿,為國為民的好官,但是在嚴肅的政治之外,他還是一位極具浪漫情懷的詩人,先秦時期的神話信仰可以說是深入人心,哪怕是後來的秦始皇一統六國後,為了鞏固自身的統治地位也曾說過“皇權天授”這樣的話,所以在屈原的作品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鮮明的神話色彩。《離騷》中的“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鸞皇為餘先戒兮,雷師告餘以未具。吾令鳳鳥飛騰兮,繼之以日夜。飄風屯其相離兮,帥雲霓而來御。”這幾句都帶有濃厚的神話色彩,文中的“望舒”“飛廉”“鸞皇”“雷師”等等,都是中國上古神話之中存在的人與物,可見先秦時期神話信仰在人們心中的根深蒂固。

端午節——我們的節日,他的祭日!追思“中華詩祖”屈原

同時《離騷》也在行文排句上創作出了屬於自己的風格,並且為後來的“楚辭”這一文體打下來基礎,《離騷》脫離了《詩經》中的那種上下對仗,四字句為主的傳統形式,大膽採用了長短句的形式來創作,使得詩歌整體更加靈活多變,具有更強的表現力與感染力。同時屈原也是“香草美人”這一文學傳統的開闢者,在屈原的作品中大量的使用香草、鮮花、美人來比喻君子,以穢草、惡女來比喻小人,這個特點在《離騷》中的“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便得到了明顯的表現。

端午節——我們的節日,他的祭日!追思“中華詩祖”屈原

對於屈原愛國的程度我們不必懷疑,若不是一位真正的愛國之人,又怎會聽問國都被敵軍攻破後自行抱石沉江而死,有怎會明知直諫有禍,仍舊不改直諫之行,無論是在文學歷史上,還是在個人魅力上,屈原都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偉人,值得我們千古傳誦。如此看來,人們以端午節來紀念屈原的離世並且延續千年,就讓人不那麼費解了。

圖文/阿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