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年平
懷才不遇是個人的感覺,比較自我、比較在意自己的人,大多覺得自己是個人才,容易產生懷才不遇之感!每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不同,對個人與社會的關係看法也不同,有人認為自己很有才,但社會對自己不公,覺得沒遇到伯樂,才能發揮不出來,所以感到委屈、憋屈,懷才不遇,甚至抱怨、埋怨等,以至走了極端。也有人則認為個人價值是在為社會做事中體現出來的,把社會對自己的認可度作為衡量自己才能的標準,這種人可能對懷才不遇就沒有太多想法。其實人活一世,非常短暫,人生不過百年,放到社會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不過是眨眼之間。佛教中用剎那形容人生,就是勸人看開些,在這麼短的生命中不必去計較名利得失,很有道理。人看開了誰還會在乎懷才不遇?還會為蠅頭小利、螻蟻之名計較不休?不計較了也就沒有那麼多煩惱了。如果整天想自己懷才不遇,那就是沒事找病了!
拾荒堂主
有些的“懷才不遇”,恰恰是“歪才有餘,正才不足”,真正有才的只要不是持才傲眾,或者是剛愎自用,到那裡都會“適才合用”。
從古至今,大多的“懷才不遇”,都是自視甚高,孤僻自傲,高不配位,低不甘為所造成的。說的再好,不如把難事幹妙,來頭再大,不如手到擒拿,是真料,重壓之下也會揚眉劍出鞘,是假料,即使扶到你寶殿上也會嚇出尿。
有些的“懷才不遇”,實質是肚裡無貨的無奈之舉,實在難以勝任,只能推諉於專業不對口,只能怪責於秀才遇到兵大頭。
是才是庸,瞞得住領導,瞞不住大眾,是草是寶,先在泥土裡熬一熬,是草會發芽,是寶會發光,如果是渣,那,連環境都壞了。
無言嘍
答案是肯定的!世上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有很多懷才不遇的人,一種是~根本沒有才~自認為有才;另一種是~有一定的才~但也就是智商高,卻情商低;還有一種是~的確是有才~可生不逢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