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一年級語文差

最近,有朋友發信來訴苦,孩子剛上一年級,語文學習就差強人意。這是怎麼回事,又該怎麼辦呢?其實,一年級語文差無外乎兩個原因:第一、識讀能力弱,第二、寫字困難。


坦白講,孩子入學第一年就表現出語文能力弱,根源在家長,很多家長認為,學習有“天賦”這回事,當孩子在某方面表現不夠好的時候,就歸咎於孩子在這方面沒有天賦。孰不知,是你的認知誤區導致孩子錯失學習良機,用固有認知教育孩子,會成為孩子學習中的最大阻礙。


家長普遍存在的五個認知誤區:


誤區一:入學水平差不多

實際情況是,孩子一年級剛入學,語文能力差距就非常大了。閱讀能力強的孩子一年級已經可以熟練的進行朗讀了,這對語感的形成有著非常重要的幫助。而閱讀力弱的孩子可能還不認識幾個字。差距超過你的想象。語言和閱讀的敏感期在4-6歲,把握好這個階段,可以讓孩子輕鬆應對後面好多年的學習。很多高知的家長在孩子出生後就開始進行持續的語言刺激,進行閱讀輸入了。著名教育專家李懷源老師曾經說過:無論是學習母語還是第二語言都有關鍵期,一旦錯過,就要用多倍的努力換取關鍵期輕鬆可以得來的效果。所以,家長固有的認知是導致孩子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


誤區二:先學拼音再識字

很多家長認為要先學拼音再識字,把學前主要精力放在拼音上,實際效果卻並不理想。拼音是上個世紀50年代作為學習識字的工具正式進入教材的,那個年代孩子識字的途徑非常少,拼音就變成了一種非常便捷甚至必備的工具。我們現在身處的時代完全不同,電腦、書籍、電視、廣告等等,孩子們識字閱讀的途徑太多了,孩子看動畫片、繪本甚至遊玩時就能認識許多字。從教材設計看,舊版教材第一單元是學習拼音,現在一年級教材拼音的學習已經後移到了第二單元。這樣的調整就是告訴我們,一年級語文的學習,識字、寫字、閱讀是最重要的。


誤區三:聽故事等同於閱讀

很多家長反映,孩子不願意自己讀,只願意聽大人講,聽的數量不少,閱讀能力還是比較弱。聽故事、聽朗讀是好的,但是絕不可以代替獨立閱讀。我在《閱讀裡的秘密》跟大家分享過,孩子讀文字就像大腦在破譯編碼,需要高速運轉。聽讀省去了大腦的主動勞動。在應該形成獨立閱讀習慣的階段,沒有和文字親密接觸,就會成為孩子閱讀能力養成的桎梏。所以,敲黑板,劃重點,拜託各位家長,一定一定要即時培養孩獨立閱讀的習慣。


誤區四:閱讀一定要指讀

曾在朋友圈裡看到一個視頻,小姑娘讀一本純文字書,很認真的一個字一個字的指著念出聲來,媽媽微信視頻的標題是——家有孩子愛閱讀。我打趣說,你這不是愛閱讀,是愛念字。雖是打趣,也是實話。如果照這樣讀下去,孩子的識字量會增長,但是閱讀能力卻未見得提高,充其量是念了很多個字而已,很難對句子整體進行理解。更糟糕的是,孩子一旦養成了指讀的習慣,就容易形成機器人式的朗讀,不能流暢的感知文意。有些學生到了三四年級還在指讀,一個字一個字的指著念,這對於複雜句的理解形成了非常大的阻礙,同時也阻滯了閱讀思維的形成。

那麼指讀是不是完全不要呢?當然不是,指讀的方法適用於識讀的初始階段,比如短小的文章、詩歌,這樣做可以讓孩子注意力集中,不丟字不落字。然當孩子大多數字都認識,可以獨立閱讀的時候,就要把手及時的撤回來。就像我們學習走路,初期要扶著、藉助他物來行走,會走了還不擺脫工具輔助,就會變成束縛。所以,閱讀時當大多數字都認識了,就要擺脫手指這個工具。


誤區五:語文就是死記硬背

有家長認為,語文就是死記硬背的學科,這是最糟糕的認知。語言文字的學習講究的是能夠活學活用。不能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與學習內容產生聯結,學習內容在大腦中便沒有附著力,非常容易被大腦丟棄。想想看,那些自小就背了很多古詩的“牛娃”,如果根本不解其意,是不是過一年半載就忘光了?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死記硬背學語文,學了十幾年,發現功夫也下了不少,畢業後讀寫說的能力停留在初級狀態的原因。要想學好語言,學的時候要調動經驗、調動情緒,學完了要輸出、運用和實踐。




那麼,一年級語文差,會帶來哪些隱患,為什麼我說要警惕呢?


馬太效應


首先,一年級語文差如果不重視,你會發現補是一件隨著年級升高而困難翻倍的事情。這是“馬太效應”決定的。“馬太效應”簡單的說就是強者越強、弱者越弱。這一理論在教育領域中被廣泛的證實。那些閱讀量大的孩子,會進一步生成閱讀動機,動機會促進閱讀能力的進一步形成,這是一個正向循環。相反,閱讀能力弱的孩子,閱讀能力增長緩慢,進而會阻礙讀寫能力進一步發展。形成相互影響的負循環。

所以,發現孩子語文能力弱了,一定要及時地糾正和彌補,萬萬不可坐等拖。


一門學科會連累多門學科


讀寫能力是所有學科學習的起點。讀寫能力不僅僅決定孩子的語文成績,更決定了其他各個學科的學習效果。

一個三年級的家長來詢,他苦惱於孩子挺聰明,數學成績卻總是不理想,因為孩子總在做應用題的時候出錯。跟老師交流過後得知,孩子讀題總是讀不全句子,導致理解出現偏差,於是便想來提升語感。這不是個例,語文能力弱的孩子,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會出現理解困難、表達不清晰、卷面髒亂等諸多問題,導致一個學科連累多門學科。

一個初中生物老師朋友,談起假期給孩子留的作業,竟是海量閱讀,因為初中生物的閱讀量非常大,閱讀力弱的孩子根本完不成。其實,大家稍加留心就會發現,中高考的各科試卷都大幅提升了閱讀量,也就是說,未來所有的學科都將考查語文能力。語文的學習將成為所有學科中的重中之重。


文末,想對一年級和即將上一年級的父母說,語文是一門切切實實有“用”的學科。一定要警惕一年級語文差。別讓孩子把語文學“死”了。別讓孩子白白花費多年的心血卻發現學無所用。語文為王的時代已經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