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書 | 我國各省區市“新基建”發展潛力白皮書(可免費下載)


為應對疫情衝擊加劇的經濟下行壓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以5G基站、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基建”成為當前投資重點。為避免重走傳統基礎設施建設的“老路”,減少“產能過剩”“建易管難”等問題出現,在“新基建”大規模建設的初步階段,開展“新基建”發展潛力評價,對於各地明確優劣勢,高質量開展“新基建”建設運營工作意義重大。


賽迪智庫工業經濟研究所編寫的《我國各省區市“新基建”發展潛力白皮書》,從發展基礎、產業支撐、承接能力、創新發展等四個維度構建了我國“新基建”發展潛力評價指標體系,對各地情況進行評價研究,並提出優化發展的區域策略,以供各地決策參考。

白皮書 | 我國各省區市“新基建”發展潛力白皮書(可免費下載)


//

一、研究基礎

//


1.評價體系


白皮書 | 我國各省區市“新基建”發展潛力白皮書(可免費下載)

白皮書 | 我國各省區市“新基建”發展潛力白皮書(可免費下載)


//

二、評價結果

//


1.總體情況


廣東、江蘇等地“新基建”發展潛力處於全國領先地位。


廣 東、江蘇、上海、北京、浙江、山東、福建七個省區“新基建” 發展潛力綜合得分均超過80,發展潛力較強。


白皮書 | 我國各省區市“新基建”發展潛力白皮書(可免費下載)


其中, 廣東、江蘇兩省既是經濟大省也是人口大省,財政收入指標較好且腹地廣闊,具備發展“新基建”的良好基礎。未來,無論是從規模總量還是集聚效率看,廣東、江蘇都將在“新基建”領域引領發展。


北京、上海等直轄市受制於區域面積、人口總量等,未來更多依靠創新、環境等優勢,通過集約集聚發展實現“小而精”。


中西部地區,尤其是西部地區儘管在用地、用電等方面具有優勢, 但經濟基礎、產業基礎等方面尚有差距,“新基建”發展需要科學統籌。


2.分類情況


發展基礎與創新發展方面,東部地區憑藉經濟和科技方面優勢領先其他地區。


改革開放以來,東部沿海地區率先發展,各類經濟和科技指標領先其他地區。廣東、江蘇、山東、浙江等地常年居於全國GDP規模前四。


北京、廣東、上海、江蘇等地無論是創新投入還是產出均處於全國前列。


發展基礎維度得分排名前10的地區中有8個來自東部地區,排名前5的地區更是無一例外,全部來自東部。其中,隨著“最多跑一次”“畝產論英雄”等改革不斷深入,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浙江成為國內經濟發展效率的“代表”。浙江在發展基礎維度的得分甚至超過廣東、江蘇等經濟大省,排在第1位。


白皮書 | 我國各省區市“新基建”發展潛力白皮書(可免費下載)

白皮書 | 我國各省區市“新基建”發展潛力白皮書(可免費下載)


產業支撐方面,中部地區加速崛起。


近年來,湖北、安徽、河南、湖南等中部省份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積極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引進高端項目,產業提質增效效果明顯,成為支撐我國 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區域。湖北、安徽、河南、 湖南四省“擠入”產業支撐維度得分排名前10。


其中, 湖北排名最高,居於第 5 位。這與湖北省近年來不斷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提速新興產業發展密不可分。


在全國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背景下,2019年湖北省工業增加值增速仍快於上年。與“新基建” 密切相關的汽車、電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方面,湖北省也走在全國前列。特別是此次疫情對湖北經濟衝擊最大,為了提振湖北經濟,加快湖北經濟社會恢復正常,湖北的“新基建”項目或可得到優先考慮部署。


承接能力方面,西部與東北地區資源優勢難以發揮。


無論是“新基建”還是“傳統基建”,前期建設均佔用一定的土地。此外,由於“新基建”建設主要使用各類電力、電子設備,運營過程中對電能需求較多。因此,部分專家認為土地和能源豐富的西部和東北地區具有“先天優勢”。但這些地區受限於人口規模與產業基礎,其成本優勢難以轉化為市場優勢。


具體來看,“新基建”七大領域中唯有數據中心不需要圍繞用戶近距離佈局,其他六個領域均難以脫離“人”和經濟基礎而跨區域佈局。西部和東北地區在承接能力維度得分排名中總體靠後。


3.優劣勢情況


優勢方面,各地指標排名居前的2個指標,這 2個指標在該地區所有指標中表現相對較好。如北京表現較好的2個指標為經濟實力、創新資金投入,體現了北京市“新基建”發展的經濟基礎較好,未來依託“新基建”實現創新發展的潛力較大。


劣勢方面,各地指標排名靠後的2個指標,這2個指標在該地區所有指標中競爭力是相對較差的。如上海表現較差的2個指標為用電成本和土地利用。上海需要通過規模化、網絡化、智能化等手段實現“新基建”的集約高效發展。各地可依據地區特徵繼續推動得分居前的指標保持優勢,同時改善或規避劣勢,加快推動發展“新基建”及“新基建+”生態體系。


白皮書 | 我國各省區市“新基建”發展潛力白皮書(可免費下載)

白皮書 | 我國各省區市“新基建”發展潛力白皮書(可免費下載)


//

三、“新基建”建設運營面臨的潛在風險

//


1.資源錯配風險


大規模、多主體推進以 5G 通訊、人工智能、充電樁、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需要加強相關領域的規劃統籌,如果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不相適應,進行超前投資、過度投資,可能面臨較大的資源錯配風險。此外,“新基建”外溢效應較強,如果不加以統籌規劃,將出現重複建設、產能閒置的現象,造成大量投資閒置浪費。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充電樁等“新基建”應用高度依賴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基礎,其佈局規模與密度應與當地產業需求、社會治理需要相匹配,經濟基礎較好、城鎮化率較高、城市治理較為成熟的地方可優先佈局。


白皮書 | 我國各省區市“新基建”發展潛力白皮書(可免費下載)


以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為例(如圖),截至 2019 年10 月,廣東、江蘇、北京、上海等地區憑藉其良好的經濟基礎與新能源汽車鼓勵政策,充電樁保有量 均超過5萬個。其他地區在人口密度、經濟基礎、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等方面仍有差距,如果盲目大規模建設將造成資源閒置。


2.運營管護風險


無論是“新基建”還是“傳統基建”,前期建設均需要進行大量資金,但二者在後期運營管護方面的投入則差別較大。


白皮書 | 我國各省區市“新基建”發展潛力白皮書(可免費下載)


由於“新基建”建設主要使用各類電力、電子設備,其 使用壽命較短,技術更新換代較快且後期運營對能源需求比較大。因此,雖“新基建”仍可參照“傳統基建”通過銀行貸款或發行債券融資,但後期管護成本增加了整體運營成本。如果不考慮運營模式與當地市場需求,盲目建設,建成之後長期“入不敷出”, “新基建”設施將成為各地政府或企業的負擔,不利於持續健康發展。


//

四、對策建議

//


1.全國層面


加強建設運營規劃統籌。


第一,產業主管部門加強指導,充分吸納“新基建”所在領域的行業聯盟、協會意見,統一行業標 準,防止不同區域因標準不一而影響“新基建”設施的推廣使用。


第二,鼓勵各地在建設、運營、管理各個環節,貫徹新發展理念, 積極探索使用新技術、新模式,通過試點示範工作加以宣傳推廣。


第三,做好“新基建”建設與管理的統計工作,及時發佈相關數據,委託相關機構定期發佈行業報告,為行業主管部門、企業規劃、項目投資提供數據支撐。


引導相關產業健康發展。


第一,以“新基建”快速建設發展為契機,支持在人工智能、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特高壓等優勢產業集聚區建設先進製造業集群,推動相關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第二,以“新基建”的建設、運營為契機, 政府培訓、企業培訓與學校教育相結合,加強產業從業人員在機械、電力、信息技術、數據管理等方面的培訓,增加職業教育學校、高等院校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方面的課程及招生規模,提前佈局,使各類人才具備“新基建”所需的技能與素質。


加快相關領域技術創新。


第一,充分發揮相關領域製造業創新中心作用,繼續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支持相關領域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聯合開展關鍵共性技術攻關,解決“新基建”所涉及行業的眾多“卡脖子”問題。


第二,支持企業依託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中心、實驗室、工作站等平臺,加強與相關院校合作,提升既有產品的使用效率,降低使用成本和門檻,增強“新基建”的經濟可行性,加快在更多領域、更大範圍推廣應用。


第三, 鼓勵科研機構與相關企業重點關注“新基建”的更新換代問題, 模塊化開發相關技術與產品, 降低更換成本。


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設運營。重點解決社會資本“進的來、 活下去、服務好”的問題。


一是向社會資本有序開放市場。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建設“新基建”設施,開放建設運營所需的基礎數 據,減少其前期投入。在“新基建”項目招投標時除必要的技術參數外,破除規模、設備、人員等方面的限制。


二是促進社會資本自由流動。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優化投資環境,引導要素資源的自由流動,促進區域協同發展。


三是提升社會資本 盈利水平。調整新型基礎設施運營管理企業的要素價格,提升對社會資本參與“新基建”建設運營的吸引力。


四是加強市場監督管理,對故意騙取財政補貼、藉機“圈地”、洩露用戶數據等依法依規進行處理,維護“新基建”市場健康持續運行。


來源丨賽迪智庫工業經濟研究所


以上為部分報告內容,如需獲取完整報告,請關注公眾號“賽迪顧問”,並回復0414-2,我們會第一時間回覆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