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故事:許並社——立志創業報家國

許並社1955年出生在山西翼城。1975年,20歲的許並社進入太原工學院(太原理工大學前身)的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學習,畢業後留校任教並開展育人和新材料科學研究工作。科學研究的廣袤天地讓許並社深感自己知識的匱乏,他考取了本校的碩士研究生,針對銅系形狀記憶合金新材料展開了研究。研究生期間,許並社作為本專業的“開山弟子”,承擔了許多開拓性的教學和科研工作,這樣的經歷讓他發現材料研究領域中的界面問題是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而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還處在初級階段,與國際水平具有較大差距。

華人故事:許並社——立志創業報家國

許並社教授

1989年,許並社前往日本東京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世界著名的材料界面專家和電鏡分析專家石田洋一教授,從此超導材料及其界面結構成為了他的專攻領域。

勤奮是創新的基礎。在東京大學攻讀博士期間,為了完成實驗經常吃住在實驗室,惜時如金的學習與研究,使得許並社的博士學習尚未結束,就已經取得了豐厚的成果,同行專家認為他研究出的材料將對磁懸浮高速列車及超高速計算機的問世發揮重要作用。

1994年,許並社從東京大學博士畢業,被導師石田洋一教授推薦至日本科學技術振興事業集團作博士後研究員。這是個世界頂尖的科研機構,眾多頂尖人才在這裡匯聚,許並社更是抓住這個機遇,開始研究納米材料的界面形成問題。

華人故事:許並社——立志創業報家國

2012年11月深圳高交會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領獎照

時光荏苒,儘管妻兒早已前來團聚並定居下來,但許並社仍在第十個年頭決定回國發展。有人不解,而他卻說:“在國內談起一個人的愛國心似乎是不痛不癢的,但是,一旦一個人在國外受到了歧視和冷落,那談愛國心就是真真切切的。”母校、家鄉、祖國在他心中的分量越來越重。“我的家庭比較特殊,祖輩是老革命,愛國愛鄉的思想影響比較深。”

1998年,許並社謝絕了導師的再三挽留,放棄了日本優越的待遇和科研條件,安頓好妻兒,義無反顧的踏上了回鄉的歸途。面對國內外物質生活條件的巨大反差,許並社並沒有把這些放在心上,為了申請科研經費經常自己跑去北京。“當時就是有那個勁頭,只是想把科研搞好,常常連夜從北京趕回太原。”

華人故事:許並社——立志創業報家國

2013年7月山西太原全國僑聯文化宣傳工作會議

上世紀末,納米材料是材料領域的前沿課題,獨立研究納米材料對一些西方的教授來講都是“天方夜譚”,而且國內還缺乏一流的實驗設備,加上外部的信息和資料難以獲取,這使得許並社的研究舉步維艱。懷著敢為人先,遇水架橋、涉泥鋪路的精神,許並社帶領團隊經過艱苦卓絕的攻關,終於取得了可喜的突破,並且實現了理論成果的實踐轉化,成功的將研究成果應用到了半導體、LED燈、激光和國防領域。

從日本留學回到山西之後,許並社自掏腰包在榆次的淺水灣附近租下了一個五層的民居,創辦了山西省第一個留學創業園區。“技術如果被社會不良資本壟斷的話,將是很要命的事情。”許並社深知,技術進步和產業創新要為祖國服務,而不是個人追求利益的手段。他果斷選擇縮小規模來渡過難關。

華人故事:許並社——立志創業報家國

2014年人民大會堂國家科學技術大會領獎照

談到這裡,許並社認為日本的一些方法值得我們借鑑,“在技術和資本結合方面,中國缺少一箇中間機構,日本叫做特殊法人,相當於半官半民的身份。他即能夠通曉知識的價值又能夠有足夠的商業運作能力。知識分子和商人之間的溝通是沒有渠道的,到現在為止還不暢通。”

2002年,山西省委決定把許並社創辦的留學生創業園從榆次遷往高新技術區,創業園的困境得到喘息的機會。在他看來,現在無論是官方和民間對高科技產業的投入都存在一個嚴重的倒掛問題,逐利心理嚴重影響了我國對尖端前沿科技的投入,所以現在我國的半導體產業嚴重受到國外製約,被人家牽著鼻子走。

華人故事:許並社——立志創業報家國

2015年10月山西省飛虹微納米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現場照

在擔任太原理工大學副校長期間,許並社曾主管外事工作,他著手建立了牙買加和阿富汗的孔子學院。從2009年的阿富汗喀布爾大學掛牌建立孔子學院到2011年的牙買加西印度洋大學建孔子學院,許並社全部親身參與。在阿富汗建立孔子學院的時候,形勢一度十分緊張,爆炸不斷,許並社按照2個星期的週期律在爆炸後去了現場,才發現自己吃飯和住宿的地方都被炸掉了。

“那邊形勢不好的時候就把學生接回來上課,好的時候我們就把老師派過去,兩邊學習。這個過程,雖然有困難,但還是很順利的”。許並社回憶當時的工作,一點都沒有覺得驚心動魄,而是一顆真心報祖國,克服各種困難,本著發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初衷將孔子學院落成,“這對我們國家的未來具有重大的意義”。

華人故事:許並社——立志創業報家國

山西省僑聯特聘專家委員會成立大會被聘為專家

“山西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傳統資源和新興產業的矛盾突出,但我們一直在頂著壓力前行。”順應國家政策導向,積極進行半導體材料及器件的研究,理論成果的實踐轉化,LED、激光的工業應用、國防應用,並且在新材料的人才培養和技術轉化上做出一些成績,這是許並社對自己回國之後工作的總結。低調、嚴謹,責任感,這是帶領許並社數十年刻苦鑽研、勤奮工作的品質,“用責任感作為驅動力去做事情是可以長久的,利益驅動是沒有前景的。”

“這20年祖國的變化太大了。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交通和通訊行業,科技界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在我的兩個實驗室再硬件方面已經是世界一流的。”在驚歎於祖國的發展速度時,許並社認為,“我們的切入點和時機是最好的,我們每個人把自己的事情創造性的完成好,中國夢就沒有問題了。”

(原創作品,歡迎轉載。更多精彩故事請關注頭條號“文曰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