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書必看!論書法結構美的心理學原理

蓋書,形學也。 —— 康有為
書,心畫也。 —— 揚雄

一、講書法,怎麼扯上心理學了?

有人認為,中國書法不能用西方理論來研究。

書法嘛,中國人的事,跟那些外國佬有何相干呢?他們懂個屁!

頗有種“我書法自有國情在此”的傲慢。

然而,上一個這麼認為的“大清”,已經亡了……


至少有一種心理學是可以適用於書法的。

那就是研究人的視覺如何感知物體的心理學,即視覺心理學

人眼對物體(尤其是對形狀)的感知有何種規律性?人眼對形狀的喜惡有何種傾向性?

這種心理學研究是通過周密的實驗得出的科學結論,是普世於全人類的(甚至適用於動物),是不因膚色、種族、文化等屬性而轉移的。

舉例說明。你是否注意過,有些字寫起來會出現很奇妙的現象。

比如一個簡單的“十”字,其它都不變,我把橫往上放一放,這個字好看,往下放一放,這個字卻很醜。

學書必看!論書法結構美的心理學原理

我們說,往上放順眼,往下放不順眼。

我要問:憑什麼?

憑什麼往上放順眼,往下放不順眼?

“順眼”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順眼”與“不順眼”的本質區別在哪裡?

我們的眼睛到底是如何感知物體的?

我們的眼睛對形狀的喜惡有何種傾向性?

你瞧,心理學起作用了。

二、追問本質:憑什麼這樣寫好看!

再舉一個“開”字。

左邊一個豎、右邊一個豎。左豎短、右豎長,就順眼;左豎長、右豎短,就不順眼。

學書必看!論書法結構美的心理學原理

為什麼會這樣呢?難不成有什麼律令在控制著眼睛?

奇怪奇怪真奇怪。


這些問題,很多人認為並沒有原因,認為就應該這樣,好看就是好看唄。

這是懶於思考的表現,僅僅沉溺於感官體驗之中,不思考、不研究,“原因”當然不可能自動顯現出來。

藝術心理學領域的大師魯道夫 · 阿恩海姆曾說:“我對藝術的興趣隨著我對心理學的研究,而變得更加濃厚了。

讀罷本文,我相信你會對書法生髮出至今未曾體驗過的別樣興趣


前面兩篇文章,我詳細探究了書法結構中的數學原理和哲學原理,把所有好看的字納於一個體系

之內。數學原理確定了“”,哲學原理確定了“(破均)”,“變”的方法是考察筆畫數量、方向、延展性三個屬性。

當只有一種“變”時,那麼變就行了,如“旦”字拉長橫、“舊”字拉長豎。但更多的情況是破均時存在多種“變”,怎麼對多種“變”進行優選呢?為什麼一種“破均”優於另一種“破均”?

弄懂一條簡單的心理學原理,這些問題不攻自破。

三、神秘力量:視覺流程與萬有引力

在講心理學原理之前,我們需要認清兩個經驗事實

我們的眼睛觀看物體,是有固定的習慣和模式的。同時,人類生存的外在環境的某些屬性,也會對我們的審美產生影響。

有兩種神秘的力量

,無時無刻不作用在我們對視覺藝術(包括書法)的欣賞和創作之中。然而,極少有人意識到它們的存在,所謂“百姓日用而不知”、“道不遠人,人自遠道”。

這兩個如同幕後推手一樣的神秘力量,說破了其實一點也不神秘,反而是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常識:視覺流程與萬有引力


視覺流程

視覺流程是指我們觀看物體時,有一個“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習慣。

這個視線移動的順序會影響我們的審美!

還拿“十”來說,根據《數學原理》的文章,豎可以放在橫的黃金分割點上,這樣橫和豎的比例協調好看。問題是存在一左一右兩個黃金分割點啊。

很明顯,我們的眼睛認為放在右黃金分割點比左黃金分割點更好看。

學書必看!論書法結構美的心理學原理

為什麼會這樣呢?同樣都是黃金分割,怎麼右邊比左邊好看?

這就說明眼睛觀看的順序對審美髮生了影響,先看什麼,後看什麼,需要有一定的安排。同樣的元素,排列的順序顛倒一下,就會由好看變成不好看。

AB好看,並不代表BA就一定好看。

同一幅畫,我們把它鏡像旋轉一下,就會生出違和感。


學書必看!論書法結構美的心理學原理

原圖


學書必看!論書法結構美的心理學原理

左右鏡像

這種左右不對稱性,西方人很早就進行了研究,可參看阿恩海姆的《藝術與視知覺》。

對於一個畫面,我們把它均分出左右和上下。若按一般理解,因為是均分,所以左和右完全一樣,上和下完全一樣,不存在差異。

學書必看!論書法結構美的心理學原理

錯!因為視覺流程的存在,即使均分了,先看左、後看右,所以左和右是有差異的!先看上、後看下,所以上和下是有差異的!

來看一段話,不必全部理解,後面會細講。

據心理學家研究,人視覺在一定範圍內,其注意力價值是有差異的。在畫面中,注意力價值最大的是上部、左部、左上和中上,我們稱為最佳視域。一般情況下,視覺注意力畫面的上部要比下部強,左側要比右側強,中間比周圍邊緣強不同視域,注意力價值不同。設計時我們要考慮到將重要的信息或視覺流程放在注目價值高的位置的部位,這便是視域的優選。—— 馬景鳳《視覺流程!在設計中的“潛移默化”》

具體操作等會再講,現在先知道有視覺流程這種東西存在。


有人會反駁說,古人看書法是從右向左的,所以我說的不對。

這思考得太表面了。

古人寫一個字時,必然是從左往右寫、從上往下寫,觀看一個字時,也是同樣順序。你覺得古人寫“一”時,會是從右往左寫一橫嗎?所以不管古人今人,對字結構的審美都會受左到右、上到下的視覺流程影響。


萬有引力

另一個影響審美的神秘力量,是萬有引力,更具體地說,是地球的重力

我們生活在一個受重力支配的環境中,重力不僅在影響我們的身體,還在影響我們對物體的觀看習慣。

人眼的視覺中心偏高。 —— 傅以新《書法結體研究》

如圖,在正方形的幾何中心,有一個小球。因為受到重力的影響,人眼會認為小球有向下運動的趨勢,有“下墜感”。

學書必看!論書法結構美的心理學原理

要抵消這個下墜感,就要把小球稍微往上挪一下。人的視覺才會認為畫面平衡了。

學書必看!論書法結構美的心理學原理

即是說,人眼的視覺中心偏高

學書必看!論書法結構美的心理學原理

所以“十”字的橫,要往上放而不能往下放。

同樣道理,“中”、“申”、“車”等字都這樣。

學書必看!論書法結構美的心理學原理

陳啟智在《啟功教我學書法》中,記載了啟功的一段話:

老師所講漢字結構最重要的規律就是中心的確定,這個中心不像其他書法家所說的在字的正中央,而是在字的

正中央偏左偏上的位置,就像人的心臟在人體中心的左上方一樣。

啟功的這個經驗感知,是精準到位的。偏上是因為人眼的視覺中心偏高。那為什麼偏左呢?讀罷本文,你自會明白。

三、互錯的優選——古騰堡法則

由視覺流程,我們能推理出一個神奇的東西,那就是視覺設計中著名的“古騰堡法則”。

古騰堡法則,又稱對角線平衡法則,是西方活字印刷術的發明人約翰·古騰堡提出的。他指出,人在瀏覽頁面或佈局時,視線往往從左上角移動到右下角。左上角是第一視覺落點區,右下角是最終視覺落點區。而左下角和右上角則是視覺盲點。並畫出了“古騰堡圖”。

學書必看!論書法結構美的心理學原理

根據該法則,一個畫面,我們要將重要信息放到人眼關注度最高的左上角和右下角,而作為盲點的左下角和右上角可以留空

還記得上篇文章的“互錯”嗎?我說左右互錯時,一種破均優於另一種破均,就是這個原因。

學書必看!論書法結構美的心理學原理

學書必看!論書法結構美的心理學原理

發現沒有?不管左右互錯,還是上下互錯,其實都遵循一個共同的法則,即左下角右上角可以有空白,左上角右下角不可以。

這個規律,在書法中早就有人言明瞭,叫“左小上提,右小下落”,清代黃自元稱之為“左旁小者齊其上,右邊小者齊其下”。

學書必看!論書法結構美的心理學原理

如“吹”字,正均態當然是“口”在中線,現在要變,則“口”往上移或往下移。往上移比較好,因為左下角空白允許大。

學書必看!論書法結構美的心理學原理

同樣道理,“和”字,當“口”在右邊時,“口”要下落,因為右上角空白允許大。

學書必看!論書法結構美的心理學原理

再如“行”字,左右都有豎,左豎短右豎長可以,左豎長右豎短就不行。


學書必看!論書法結構美的心理學原理


當然,不可能所有的字都符合該法則,仍會有特例。如果有的字經過數量、方向、延展性的對比,不得不右下角有空白,也是可以接受的,如上篇文章講到的“仁”字。畢竟右下角有空白

也是在變化,總好於四四方方的正均狀態。


我曾引用過趙宧光在《寒山帚談》中的發現:上下半體,名家法書中十九上半居左,下半偏右,以為奇逸。

為什麼上下結構的字,上半居左、下半偏右呢?

舉幾個王羲之《聖教序》中的字。

學書必看!論書法結構美的心理學原理

能看出來原因了嗎?


學書必看!論書法結構美的心理學原理


還有一個字,是特別值得一提的。

你注意到沒有,“日”字中間的一小橫可以和左右兩豎都捱上,但如果一邊留空的話,必然是左邊挨著,右邊留空。智果在《心成頌》中稱之為“潛虛半腹”。

學書必看!論書法結構美的心理學原理

從未見到有人左邊留空,右邊挨著。

“目”字也是如此。上下來看,“四”字也是如此。肯定不能先留空再寫兩橫或兩豎。

學書必看!論書法結構美的心理學原理

為什麼如此呢?

遙遠西方人的“古騰堡法則”竟然在起作用。

奇怪嗎?不奇怪!不過是視線移動所造成的必然結果罷了。

古人在長期實踐中,憑感覺總結出了這些結構規律,然而他們的規律是零散雜亂的。當我們追問本質並深入研究後,會發現很多表面的規律都會歸宗於一個“初始法則”。掌握為數不多的幾條“初始法則”,就抓住了結構美感最本質的東西。使合邏輯、成體系的書法結構理論成為可能,也順帶提高了練字效率。

現在,我們可以排一個“互錯”的優劣順序了。

互錯的優選

左下角空白,OK;右上角空白,OK;

左上角空白,不得已而為之;右下角空白,不得已而為之。

四、聚散的優選——格式塔心理學

還是先舉字例,再探究原因。

有兩個暴露出書法結構本質的字,要特別注意,就是“”和“”。

“三”字上小下大就好看;上大下小,就不好看。

學書必看!論書法結構美的心理學原理

“川”字則是左小右大好看,左大右小不好看。

學書必看!論書法結構美的心理學原理

這說明左小右大優於左大右小,上小下大優於上大下小。

或者說簡單點:先小後大比較好

這個現象,啟功也發現了。在其弟子陳啟智所著《漢字的藝術結構》中有講述。

學書必看!論書法結構美的心理學原理

你可能猜到我又要問那個問題了:

憑什麼如此?

憑什麼左小右大好看呢?比如“林”字,左右都是“木”,左木卻要小於右木。

憑什麼上小下大好看呢?比如“炎”字,上下都是“火”,上火卻要小於下火。

學書必看!論書法結構美的心理學原理


有一門專門研究人眼如何感知物體的心理學,叫做格式塔心理學

格式塔心理學的重大發現就是:人眼感知物體時遵守著完形原理簡化原理

完形原理和簡化原理只是表述方法不同,本質上是一回事。“完形”即“完整的形狀”的意思。

人眼怎麼感知物體呢?

學書必看!論書法結構美的心理學原理

這樣一個圖形,我們的眼睛會本能地認為它是一個虛線圓,而不是15條線段。

學書必看!論書法結構美的心理學原理

這樣一個圖形,我們的眼睛會本能地認為它是一個黑線的三角形和一個空白三角形,而不會認為它是三條折線和三個缺了一小塊的圓。

我們的眼睛看到是完整的形狀,並且我們的眼睛喜歡簡化。

人眼會把看到的圖形進行簡化處理。

學書必看!論書法結構美的心理學原理

這個圖形,我們會認為它是一個紅色正方形蓋住了黑色圓形。但蓋住的那一部分其實可以是任何形狀,我們怎麼就“武斷”地認為它是圓形呢?

因為簡化。

人眼趨向於以更簡單的方式理解對象,換言之

人眼喜歡簡化

奧地利藝術心理學家埃倫茨韋格說:格式塔理論要人們相信人類的心理,尤其是藝術家的心理,總是力圖找出最簡單、最穩定和最緊湊的模式


左右兩個圖形,哪個更簡單?

學書必看!論書法結構美的心理學原理

左邊更簡單,因為右邊兩線相交,包含了很多角度的信息。

左右兩個圖形,哪個更簡單?

學書必看!論書法結構美的心理學原理

右邊更簡單,因為從左到右的視覺流程,右邊的圖形後看到破缺,左邊的圖形先看到破缺,先看到的越完整就越容易辨認。

左右兩個圖形,哪個更簡單?

學書必看!論書法結構美的心理學原理

左邊更簡單,從左至右的觀看習慣,使我們本能地認為左輕右重,更順暢。

左邊的三角形先小後大,右邊的三角形先大後小。

更簡單的東西更容易被眼睛所認知。所以先小後大優於先大後小。

不止漢字結構是這樣,英文字母也是這樣。

學書必看!論書法結構美的心理學原理

左邊先小後大,所以順眼;右邊先大後小,所以不順眼。

小大優於大小

這就好像節奏一樣的東西,先弱後強,漸入佳境比較好。

比如我要向你灌輸知識,我先講簡單的再講困難的,你好理解。我先講困難的,再講簡單的,你跑沒影了。

比如音樂APP或手機鈴聲都有漸強的功能,聲音由小逐漸增大,如果是突然超級大的聲音,然後慢慢變小,會嚇你一跳吧。

所以左小右大、左短右長、左輕右重、左緊右松、左弱右強……總結下來就是弱到強的節奏。上下亦然。

我把“38”和“SB”上下翻轉一下,你還覺得順眼嗎?

學書必看!論書法結構美的心理學原理

當然,你如果再進一步追問“為什麼我們的眼睛喜歡簡化?”這就是心理學或生理學研究的問題,離書法太遠了,以後我可能會寫一篇《理論昇華篇》進行科普。


這個規律,古人當然發現了(估計任何練字的人都能發現),黃自元在“九十二法”中稱其為“左豎不嫌短,右豎不嫌長”。

學書必看!論書法結構美的心理學原理

左右都有豎時,左豎要短,右豎要長。

南宋姜夔說得更明白:不欲上大下小,不欲左高右低,不欲前多後少。

換句話說就是:要上小下大,要左低右高,要前少後多

這分明就是在說先弱後強的節奏優於先強後弱的節奏。


不止筆畫這樣排列,筆畫之間的空白也同樣是先小後大,叫做“先緊後松”。

還是“三”和“川”字。先緊後松(有變化)要優於均勻分佈(無變化)。

學書必看!論書法結構美的心理學原理


這樣聚散的優選基本就解決了,規律是左聚右散,上聚下散。

當然,還有一個上篇文章已講過的內聚外散,也就是中宮收緊。

為什麼是內聚外散而不是內散外聚?

因為做不到,看圖就知道了。

學書必看!論書法結構美的心理學原理

左邊內聚外散是寫字時的正常狀態,右邊內散外聚,除了一些極少數的字,比如“口”,其它字根本做不到。

正如啟功教弟子時所說:“中心部位筆畫緊湊、穿插勻稱,而後向四方擴展,必然好看。


總結一下。

聚散的優選

左聚右散,上聚下散,內聚外散。

或者說:先小後大,先緊後松,內緊外鬆。


注意,這並不是說先大後小的節奏就絕對沒有,還是要憑筆畫數量、方向、延展性進行綜合判斷,某些情況下也是可以先大後小的,畢竟先大後小也是變化,總要優於完全均等的不變狀態。

五、參差的優選——“十字法則”、“節奏法則”

十字法則

上篇文章我提到,均態的“十”字要參差,也就是破均,就等同於把“十”字的橫或豎進行拉長。

學書必看!論書法結構美的心理學原理

向哪些方向拉長呢?經過前文的鋪墊,應該很容易得出來了。

第一,橫往左延長比較好(等同於豎往右放)。

這樣更符合左小右大,如果往右延長,則是左大右小的趨勢了。

學書必看!論書法結構美的心理學原理

凡是這種類型的字,橫都要往左延長。如“下”、“契”、“宜”。

學書必看!論書法結構美的心理學原理

第二,豎往下延長比較好(等同於橫往上放)。

前文已經提到過,因為人眼視覺中心偏高,所以橫往上放比較好。橫往上放就等同於豎往下延長。

學書必看!論書法結構美的心理學原理

凡是這種類型的字,豎都要往下延長。如“中”、“申”、“車”。

學書必看!論書法結構美的心理學原理

來看 “軍”字。豎往右放,豎往下延長。是不是這樣?

學書必看!論書法結構美的心理學原理


形如“十”字的字,也就是大體對稱的字進行破均,用這一法是相當實用的。

當然,“十字法則”這個名稱是我起的,目的是幫助你記住

橫往左延長、豎往下延長的規律,並沒有什麼心理學原理叫“十字法則”。

百提不厭的聲明:偶爾有些字違反“十字法則”也是可能的,因為書法追求變化,到了高端境界,任何變化都是可以接受的,我整理出法則是為了幫助你,不是為了限制你,你隨時可以超越法則。


節奏法則

節奏法則可以稱得上是書法的核心法則。經過前面的論述,相信大家已能感受到,書法之妙全在變化,而節奏便是變化的直接產物。

最後再看一次“三”和“川”,雖然左小右大、上小下大就好看了,但有些書家卻會再加入一層變化。他們會把“三”中間的橫、“川”中間的豎寫得比兩邊都短。

學書必看!論書法結構美的心理學原理

當然不短也行,但短了有什麼好處呢?


我們用“節奏”這個詞來表示筆畫的變化,這個詞非常好。

由前面的內容可知,AB兩種元素,僅僅是排列順序發生變化,就有可能從好看變成不好看。AB和BA是完全不一樣的。

我們得出了當2種元素排列時,小大的節奏要優於大小的節奏。

那3種元素排列呢???


出現了四種情況。

小大開頭的兩種。

小大小。

小大大。

大小開頭的兩種。

大小小。

大小大。

根據哲學原理中“”的原則,小大大、大小小,變化不夠豐富,不如小大小、大小大。

結論:3種元素時,小大小、大小大的節奏優於其它。

那麼來看“川”字,它的整體是小大的第一節奏,它的部分與部分之間又排出了大小大的第二節奏,兩個節奏交疊在一起,產生了“層次”,使整個字更富變化

學書必看!論書法結構美的心理學原理

如果僅以變化定優劣,這兩種節奏的交疊顯然要優於單純的左小右大。

那4種元素的節奏呢?

沒必要研究了,漢字左中右結構、上中下結構,3種元素就到頭了。從這個角度說,漢字結構是異常簡潔的。簡潔不等於簡陋。雖然只有2、3種元素變化,但書法卻可以通過節奏的交疊使變化不流於淺薄。

愛因斯坦說:簡潔優雅的就是好的。此言尤其適用於書法。


如果字的特性只能做到2種元素的變化(如“二”),那就2種;而如果字的特性既能產生2種元素的變化,又能產生3種元素的變化,那最好3種

如“量”字,我們發現這個字上下各有一個橫,那是加長上面的橫還是加長下面的橫呢?加長下面的橫只有小大2種元素的節奏,不如加長上面的橫,產生

小大小的節奏,則更好看。這種類型的字太多太多,玆不贅舉。

學書必看!論書法結構美的心理學原理


再舉一組有趣的字。

“土”、“士”兩個字,我們認為都好看, “土”是小大的節奏,“士”是小大小的節奏。

學書必看!論書法結構美的心理學原理

兩個字都好看對吧?現在我們同時拿掉兩個字的豎。

學書必看!論書法結構美的心理學原理

奇怪了,左邊的“二”仍然好看,右邊的“二”不好看了!

因為左邊是小大的節奏,右邊是大小的節奏。

如果想讓右邊再次好看,不妨給它上面加個點,變成小大小的節奏,再加個短豎,組成一個“亡”字,就好看了。

學書必看!論書法結構美的心理學原理

不止是字結構,對於筆畫而言,一個“一”字,我們多數都寫成“重輕重”的節奏。那用筆的節奏又有什麼規律呢?我以後會寫一篇《論書法結構美的節奏與層次》,對此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留意。


來看一下王獻之“寬”字的節奏。

學書必看!論書法結構美的心理學原理

格式塔理論告訴我們:人眼總是先關注整體,再關注細節。

看這個“寬”字時,我們的眼睛先注意到整體是大小大的節奏。而在細節上我們又看到上半部分形成了小大小的節奏,下半部分再穿插進左小右大的節奏,這樣多個節奏交疊在一起,層次豐富,妙不可言。

學書必看!論書法結構美的心理學原理

要注意,並不是說王獻之境界高,所以他能寫出節奏,我們就寫不出來。任何書法家都能寫出節奏!也必須要寫出節奏!

因為節奏是變化的產物,沒節奏說明沒變化,而變化是書法的靈魂。

只不過以前大家好像覺得書法的變化是捉摸不定的,是無規律的,是全憑書家任意所為的。

我承認書法到了高級境界,變化很難找到固定的模式,就像張懷瓘說的:以不測為量者,書之妙也。最高級的變化深不可測,出人意料。但這並不代表一般好看的字無規律可循。

恰恰相反,一般好看的字規律性超強。

無非是小大、小大小、大小大,以及它們互相交疊嵌套。

我們經常看到,會有人用梯形來框出字的外形。

如“等”字是這樣的梯形,別的字又是另一種梯形等等。

學書必看!論書法結構美的心理學原理

這其實就是把小大小的節奏變化用圖形的方式形象地表達出來。

圖形的好處是直觀,壞處是會讓我們沉迷於表象而發現不了背後的本質。

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等”的上半部分分明有個大小大的節奏變化,圖形就沒畫出來。

理解了本質,是選擇用圖形畫出來,還是選擇不用,是你的自由。


節奏產生旋律。

如果說音樂的節奏是一種時間上的線性旋律,那麼書法節奏則是空間上的嵌套旋律。一個節奏套著另一個節奏。書法可以多種節奏同時交疊在一起,書法更像音樂中的和聲或者交響樂

如果書法不變化,只是“正均”的話,那就沒什麼韻味可言,而一旦變化,遵循並打破一些美感規則,便會上演出令人賞心悅目、節奏交疊不盡的大合唱來了。

康定斯基在論抽象畫時,尤其喜歡用音樂來做比較。現在,你能看到他畫中的旋律了嗎?有沒有感覺像是一場盛大的交響樂?

學書必看!論書法結構美的心理學原理


書法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參差的優選

十字法則:橫往左延長(豎往右放),豎往下延長(橫往上放)。

節奏法則

2種元素:小大 > 大小 > 無變化。

3種元素:小大小、大小大 > 其它。

節奏的交疊。

六、總結

視覺流程的存在,使畫面各部分的重要性產生了差異,左下角右上角可以空白,左上角右下角除非不得已,不能空白。

重力的存在,使人眼的視覺中心偏高。

簡化原理的存在,使人更喜歡由小到大的節奏。

變化的存在,使人更喜歡小大小、大小大的節奏。

所有的表象,不過是這些本質的外在顯現。


事物的規律,不斷被人發現。藝術領域,與自然科學並無兩樣。書法的奧秘獲得解開,為期應該不遠了。 —— 啟功



結尾:

本文標題所說的“書法結構”,嚴格來說是狹義的、僅針對帖學書風的、古典主義美學框架下的書法結構,典型如趙孟頫書風。通俗地說,即只研究“一眼看上去就好看”的字,不研究“看上去不好看但有表達”的字。

筆者的文章重點不在“如何把字寫好看”,而在“憑什麼這樣寫好看”。

我是要給好看的字賦予合法性。此“合法性”是數學、哲學、心理學意義上的合法性,是理性的合法性,而不是感覺的合法性。

很多人批評我“把簡單問題搞複雜”、“投機取巧”、“想走捷徑”,但當我問及“為什麼好看”時,他們要麼啞口無言,要麼顧左右而言他,到最後就只剩下對我無聊的人身攻擊而已。

筆者的研究也許算不上振聾發聵,但也不至於誤人子弟。

你一定能從中收穫點從別處得不來的東西。

如果始終一如既往,我們不會獲得新知。

看完三件事:

1.點贊,讓更多的人也能看到這篇文章(收藏不點贊,都是耍流氓鴨!)

2.點關注,跟谷鳴老師學習更多書法知識。

3.關注公眾號【谷鳴書社】,窺探晉唐筆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