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著名司馬家:司馬八達有哪幾位?

"司馬八達"指東漢末年河內名門司馬家族兄弟八人:漢兗州刺史司馬朗,字伯達;魏太尉(晉宣帝)司馬懿,字仲達;魏太宰(晉安平王)司馬孚,字叔達;魏東武城侯司馬馗,字季達;魏鴻臚丞司馬恂,字顯達;魏中郎司馬進,字惠達;魏安城亭侯司馬通,字雅達;魏安平亭侯司馬敏,字幼達。因其兄弟八人的字皆有"達",於是並稱為"司馬八達"。

漢兗州刺史 司馬朗 字伯達

晉宣帝 司馬懿 字仲達

晉安平王 司馬孚 字叔達

魏東武城侯 司馬馗 字季達

魏鴻臚丞 司馬恂 字顯達

魏中郎 司馬進 字惠達

魏安城亭侯 司馬通 字雅達

魏安平亭侯 司馬敏 字幼達

歷史上著名司馬家:司馬八達有哪幾位?

司馬朗,字伯達。三國曹魏權臣司馬懿之兄,年少聰慧,在東漢末年這個動亂的時代,曾經帶著家人逃離洛陽,以避開董卓,後來有司馬家舉家遷往黎陽這個沒有被戰亂波及的地方,使得司馬家能夠遠離戰亂,享受著難得的太平生活。後來曹操奪得天子之後,挾天子以令諸侯,看中了司馬朗的才識,讓他到其府上為官,從此開啟了司馬郎的政途,最高做到了兗州刺史的職位。在司馬朗為官期間,政績卓著,為民請命,深受百姓喜愛。後來曹操伐吳,司馬朗也隨軍前去,當時軍中爆發了瘟疫,司馬朗不幸染病,後因病去世,年僅四十七歲。

司馬懿,字仲達。三國時期魏國著名的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其在政治和軍事方面有傑出才能,在曹魏時期擔任要職,擔任過大都督、大將軍和太尉等重要職位。兩次受到曹魏君主的託孤重任,輔佐了曹魏四代君主的老臣,後來通過“高平陵之變”奪得軍政大權,從此曹魏江山落入司馬一族手中。司馬懿善用奇謀,軍事能力極強,其一生最大的成就便是兩次率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和平定遼東叛亂。其後代司馬炎代魏稱帝后,追封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

司馬孚,字叔達。三國時期魏國和西晉重臣,司馬懿之弟。從曹操時代就開始為官,從最開始的文學掾,最後升任為太傅。司馬孚為人堅毅謹慎,為官期間曾多次成功防衛吳蜀的進攻。後來司馬懿獨掌大權之時,便看清其野心,此後逐漸淡出官場,未參與後來司馬氏篡位之事。晉武帝司馬炎對其極為尊重,封其為太宰,但司馬孚並不以此為榮,到死都稱自己乃是魏臣。

司馬馗,字季達,生卒年不詳。曹魏時期官員,官至太常,封東武城侯。司馬防的第四子,司馬懿的四弟,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死後諡曰戴。

在魏朝官至魯相,封東武城侯,生卒年不詳,死後被追贈為太常,諡號為戴。司馬馗生有三子,即司馬權、司馬泰、司馬綏,在西晉皆獲封王爵。孫子輩中最著名者系司馬越,獲封東海王,也是"八王之亂"的終結者和帝國覆滅的罪魁禍首。

司馬恂

魏鴻臚丞司馬恂,字顯達,生卒年不詳。漢末河內司馬防之子,司馬懿之弟。

在魏朝官至鴻臚丞,生卒年、追贈、諡號情況均不詳。司馬恂至少有一子名司馬遂,在魏朝歷任典軍郎將、督鄴城守諸軍事、北中郎將、冠軍將軍等職,西晉時獲封濟南王。

司馬進

魏中郎司馬進(生卒年待考),字惠達,司馬防之子,司馬懿之弟。

仕曹魏官至中郎,封城陽亭侯,生卒年、追贈、諡號情況均不詳。司馬進至少有兩子,即司馬遜、司馬睦,前者在西晉獲封譙王,後者獲封高陽王。

司馬通

魏安城亭侯司馬通(生卒年待考),字雅達,河內溫縣人,魏安城亭侯。東漢京兆尹司馬防之子,司馬朗、司馬懿之弟。

仕宦情況不明,在魏朝獲封安城亭侯,生卒年、追贈、諡號情況均不詳。司馬通至少有三子,即司馬陵、司馬順、司馬斌,其中司馬陵在西晉獲封任城王,司馬斌獲封西河王。至於司馬順,則是家族中唯一反對司馬炎篡位之人,由此被廢黜流放,卒於姑臧。

司馬敏

魏安平亭侯司馬敏(生卒年待考),字幼達,東漢京兆尹司馬防之子。

仕宦情況不明,在魏朝獲封安平亭侯,生卒年、追贈、諡號情況均不詳。司馬敏似乎早卒,而且身後沒有子嗣,所以在他死後,侄兒司馬睦將長子司馬彪過繼到他名下。司馬彪是著名的史學家,曾著有《九州春秋》、《續漢書》,在史學界名氣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