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心中的端午,其實更像是為孩子的祈福儀式

小時候,家鄉發展的還不是這麼好,但水還清亮,大樹也很高大,大家也都還在同一起跑線上,人都還是淳樸的

中國人心中的端午,其實更像是為孩子的祈福儀式

人心容易得到滿足,快樂來的也就簡單,尤其是作為孩子的我們

孩子喜歡嬋娥奔月等鬼神故事,我也不例外,每逢八月十五,就會有老人指著天上掛著的大月亮問我有沒有看到玉兔,每次我都拼命的看,眼睛揉了一下又揉了一下——還是沒看到!

這讓我一度懷疑自己的眼睛出了問題

孩子自然也是喜歡過年,不僅可以吃好玩好,大年三十那天還能搖身一變,變成有錢的闊大爺嘞!(雖然最後都被媽媽哄了去)變身闊大爺的我最喜歡看的就是奶奶一邊燒錢一邊碎碎唸的求祖宗保佑

有一年,我腦袋靈光一閃,突然對死亡和金錢有了全新的解讀,覺得人死了如同毛毛蟲會變成蝴蝶一樣,可以變成神,享受世人的供奉膜拜的同時,還能澤被後人,更能變廢為寶,把紙灰變成大元寶

我像得了寶似的興奮的趕緊把自己的想法講給奶奶聽

奶奶聽後張著嘴巴,怔怔的將我看著

我也巴巴的將奶奶望著

……

……

然後奶奶以我得罪神靈的罪名,將我苦打了一頓

所以,作為小孩子的我最喜歡的還是端午節,好吃好喝富貴榮華可降不住我,我可是有節操的人,上樹打鳥、下河捉魚,吃喝也不過是其中一樣而已

最重要的是,我不會在端午節懷疑自己眼瞎亦或不會被莫名其妙的挨頓打

對端午節的瞭解許多也是來自奶奶。我家老奶奶可厲害了,她可不止燒香拜佛一項本領,我家奶奶還可以把民間傳說、鬼狐故事講的繪聲繪色(雖然不知道篡改了多少),簡直就是一部民間故事大百科,而且已經登峰造極到讓人彷彿身臨其境,甚至達到了難以自拔的地步

自從聽完奶奶的鬼故事,小夥伴們雖然膽兒變小了可人卻變得團結很多,月亮的清輝下,小屁孩兒們三三兩兩的手拉著手驚悚的回家了,然而第二天晚上,還是一個不落的圍在奶奶身邊

由此可見,老人還是增進了社會主義和諧大團結

你看,有了奶奶,人間更團結也變得更美好啦,你說,對不對?

端午節:

民間大百科奶奶給我講的端午節的故事,雖然我沒問,可奶奶總能見縫插針的傳播她的普世文化,從這一點上看,她很敬業,我自然也樂的聽,因為奶奶確是個很會講故事的人

那時我坐在灶臺邊上的小板凳上,一邊沾糖一邊吃著蜜餞粽子,奶奶用粗糙的老手幫我把臉上的糖粒抹掉後,就開啟了經典的式祖孫交流

奶奶說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我舔著手指頭上的糯米問,屈原是誰?奶奶說是個當大官的文化人兒,被別人陷害,沒辦法抱著石頭投了江,緊接著奶奶面色沉重的嘆了口氣說,他是個忠義的好人啊

我其實還想為跳江為什麼要報石頭來著,可看到老人家嚴肅的表情就憋回去了,轉而問道,那和粽子有什麼關係?屈原跳江死了變成了糯米,餵魚吃,你看,屈原死的時候連條魚都照顧到,那能是壞人?!所以後來我們就吃粽子來紀念屈原,要學習他的好人品。

我點了點頭,粽子真好吃

端午節還有一個很神秘也可以說邪乎的地方,就是掛香包,還有手上腳腕上都結上五彩繩,這樣就可以把一年的災禍全部帶走,我湊上去聞了聞,又掰開香包眯著眼往裡瞅了瞅,本來還想著搓開五彩繩好好研究一番的,但又怕莽撞惹怒了哪位我不知道的神靈,也就沒敢太造次

坐在院子裡的小板凳上苦思冥想了一會兒,終於給了找了一個還算滿意的答案,肯定是這個奇異的香味了,這個可以降服妖怪帶走黴運的,嗯,一定是!我煞有介事的點了點頭,然後就蹦蹦跳跳的去找鄰家女孩去科普去了

端午節前一天,我會和奶奶一起去野外採艾蒿,然後我踩著小板凳把它掛在門前,那種清涼又略帶野性的味道,鋪滿整個院子,那是大自然的原始味道,也是端午節的味道

端午節,20年前,那天我們心懷敬意,對神明、對古人、對天地

佩戴著親人一針一線為我們縫製的荷包,精巧亦或笨拙,也全是真心實意

手腳上佩戴的五彩繩,根根都是親人避禍去災的祈願

是啊,20年前,端午節更像是父母家人為我們而舉行的祈禱儀式,希望他們的孩子無災無難,平安康健

20年後,也就是今天,對於成年後的我們,端午節更像是童年端午回憶的啟動日,一邊龍蝦啤酒,一邊話憶當年端午

這天,你發現,你更想家了

想百畝良田間的陽光明媚

想野地裡路邊上的艾蒿味

想家鄉的夏風拂面蝴蝶飛舞

想父母的曾經年輕的臉、想那些會講驚悚故事的老人,想——那些給過我們無數溫暖回憶卻又不在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