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出大招:区块链助力中小型企业融资

中小型企业融资难,一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最需要贷款的贷不到,不需要贷款的被追着贷”,是不同企业在融资问题上的巨大差异。

但近日,“粤港澳大湾区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在深圳正式上线试运行。该平台是由央行联合五家

银行共同打造的基于应收账款开展供应链融资的区块链平台。

这一举措有望将中小型企业融资微成本降至6%以下,那么为何区块链+融资会产生如此大的化学反应呢?

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供应比例失衡,外部的需求相比之前大打折扣,而原始成本费用却开始大幅度提高。导致中小型企业的处境愈发艰难,融资愈加困难。

由于中小型企业本身并没有大企业完整的资金链,很有可能资金断链,加之实力受限没有足额的抵押物,银行并不能完整地掌握其资产的信息,造成银行与中小企业难以建立信任,从而出现融资困难。

但究其根本,中小型企业融资难其根本在于银行与企业信息不对称,造成银行对企业资金难以有效监管。

坊间流传这样一句话“得黄金百金,不如得季布一诺”,为什么人们这么相信季布一诺?因为他们与季布之间存在信任度,这个信任度是从日常点滴搭建起来的链条获取得来。

中小企业之所以融资困难,有很大原因是在于企业规模小,资金量也小,银行一个一个去核实企业状况成本太高,但现在的区块链金融平台可以创建一个链条,建立银行、企业及其它关联方的可靠信任度。

那为什么区块链能够做到?

一是由于区块链它具有绝对的公平性,它是由企业、银行及其它关联方共同维护的,不容作弊行为的出现。

二是区块链本身具有不可篡改性。企业的各个环节,以及资本明细都会在链条上显示,并且这些信息一经上传不可以二次修改,并且跟企业信誉挂钩,确保其真实性。

三是由于区块链自带加密特性,只共享授权访问的数据。银行只读取有关的“应收账款”等数据,并不涉及采购价格等机密信息。此外,通过接入行业级的区块链统合方案,中小企业的投入较少。

有了这个平台的支撑,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银行就能更好得获取其企业的运营、资本状况,大大减少调查的时间,可将长达十几天的工作量减少至20分钟,同时省去很多不必要的流程,从而减少很大一部分费用。

例如,平安集团与福田汽车集团联合发布了“福金ALL-Link系统”,基于真实贸易背景,采用信息化系统,利用平安旗下金融壹账通的区块链技术,配合电子签名,把非标准化的“应收账款”转化为能在平台流转的 “福金通数字凭证”(电子凭证)资产,在平台上实现“福金通数字凭证”资产的闭环运营,将核心企业信用进行多层穿透,提高链属企业融资成功率、降低融资成本、增强业务粘性。

央行出大招:区块链助力中小型企业融资

但这个平台的具体实施也是存在一些问题。

据中投顾问研究显示,当前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0万亿,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15%左右, 2021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20万亿。以此来看,供应链金融业务上链才刚刚开始。

这里面的难度在于,将平台上的数据都上链处理,需要核心企业与供应链金融企业之间先建立起高度的互信,或者商业利益上达成一致,否则平台很难将数据共享出来。此外还要调动起平台上经销商的积极性,使其积极上链。

不过,基于区块链的非对称加密及授权访问机制,只要提高参与方的认知,可以消除其对信息泄密方面的顾虑。

当然任何新兴事物从开始到盛行都需要一个过程,因为毕竟它可以减少大部分费用,这对于企业来讲是有一个很大的驱动力,所以它的推行也是指日可待的。

供应链金融将是区块链率先落地的领域之一,加密可信的数据将作为信任的机器,帮助中小企业以更低的代价获得融资,从而全面推动创新的发展,避免出现“强者恒强”的不平衡发展。这也符合数字经济引领实体经济发展,推动数字中国的快速发展的基本国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