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信息:在數字化轉型中謀求更大發展

1996年,美國學者尼葛洛龐帝出版了《數字化生存》一書。按照他的解釋,人類生存於一個虛擬的、數字化的生存活動空間。

如今,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已是大勢所趨,“數字化生存”就在我們身邊。

“十三五”時期,我國數字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數字經濟規模從“十三五”初的11萬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35.8萬億元,佔GDP比重的36.2%。隨著我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電子商務和移動支付交易額均居世界首位,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廣泛應用於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催生出大量新業態新模式。

“在信息通信新技術、新業態的帶動下,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勢頭會更強勁。”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馬天暉說。

智慧稅務更便捷

成立於2000年11月的航天信息,是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控股的高新技術企業,2003年7月11日在上交所掛牌上市。航天信息在國家大型信息化工程和電子政務領域擁有核心技術,並承擔了金稅工程、金卡工程、金盾工程等國家級重點工程,是國內領先的防偽稅控系統提供商。

稅收幾乎是每個人和每家企業都要面對的事情。以稅收服務為切入口,在新的技術趨勢和市場環境下,航天信息近年來通過數字化轉型,謀求更大發展。

“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為滿足納稅人就近辦稅、智慧辦稅、便捷辦稅等需要,航天信息打造了“智慧稅務服務方案”,形成面向不同用戶和場景的軟硬件一體的解決方案。

其中,“智能微廳”為稅局提供智能化“稅局大廳”,實現一套智能微廳即可辦理所有涉稅業務,提升了納稅人辦稅效率和體驗,將稅務大廳窗口面對面辦稅升級為網絡遠程面對面辦稅。

“電子發票平臺”則為納稅人提供門戶系統、公眾號服務、雲開票系列產品以及基礎API服務,為“友商”提供個性化電子發票開具接入服務,目前已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電子發票服務平臺、日開票量達千萬級。

平臺+產品+服務”新業態

“我們要著力建設開放共享的數字化業務中臺及基礎技術平臺,利用互聯網的規模效應,構建‘平臺+產品+服務’新業態,推動產業體系生態化。”航天信息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陳榮興介紹說。

愛信諾企業服務平臺是航天信息打造的服務於企業的平臺化產品,航天信息希望能夠“聯接企業,匯聚服務”,以財稅業務為核心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財稅服務、融通服務、企業風控、法律法規等多項應用服務。

“我們期望,愛信諾企業服務平臺能成為一個連接器,連接生態夥伴、連接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應用。”陳榮興表示,“通過打通產業鏈、提供基於產業互聯網的企業綜合服務,進而實現企業、產業的數字化轉型,通過產業互聯網的發展賦能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促進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助力數字中國建設。”

他舉例說,讓基於財稅業務的精準供應鏈連接構建完善的企業關係圖譜,基於工商及徵信信息的供應鏈可實現實時監測及風險識別,基於經營信息的全供應鏈獲得的可信產品、服務詳情與評價,為優化企業供應鏈及整個供應鏈生態的目的服務。

區塊鏈技術應用落地

近年來,區塊鏈技術備受各界矚目。航天信息自2016年開始研究區塊鏈技術,是業內較早開展區塊鏈技術研究的企業。中央提出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重要突破口之後,航天信息更加快了區塊鏈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步伐。

在技術方面,航天信息突破了高效共識、細粒度隱私保護、跨鏈通信協議、多級權限控制、高效智能合約等多項關鍵技術,區塊鏈平臺產品的性能突破萬級TPS,同時具備多級權限控制等特色功能,在同類框架中處於領先水平。

在產品方面,已形成“1+4+N”的區塊鏈產品體系,發佈國產區塊鏈平臺,以區塊鏈數據共享平臺、電子存證平臺、數據安全管控平臺及質量追溯平臺四大應用平臺為服務支撐,形成了稅務、政務、民生、金融、軍工等多領域解決方案,同時基於多項技術及產品,助推區塊鏈研究結出豐碩成果。

例如,在疫苗監管領域,航天信息積極落實《藥品管理法》《疫苗管理法》相關要求,為天津、西藏等省市自治區打造了疫苗追溯監管平臺,解決藥監局、衛健委系統數據交互與共享,實現與國家平臺的對接,打通疫苗的生產、流通、接種等各環節,實現全流程可追溯監管。

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定不移建設數字中國,加快數字化發展。航天信息的數字化轉型亦快馬加鞭。

馬天暉表示,航天信息將緊緊圍繞“成為國際一流的信息產業集團,致力於信息更安全、更增值,社會更智能、更誠信”的企業願景,依託千萬企業用戶資源及在政府(行業)領域的優勢積累,面向政府及行業信息化市場,提供以信息安全為特色的數字化、智能化的科技產品及信息服務,幫助建設現代化的社會治理體系、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監管服務及民生服務;面向企業信息化市場,為企業提供數字化、智能化的科技產品及信息服務,並拓展增值服務,構建更加誠信、規範、有序的市場生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