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煤化工盈虧,與國際油價有多大關係?

對於現在的煤化工產業來說,一個認知影響甚大,那就是產業的經濟性主要取決於國際油價行情。簡單說,國際油價高了,國內煤化工的日子就好過了;國際油價低了,國內煤化工的日子就慘了。所以人們都理所應當地接受了眼下國內煤化工企業效益不好是因為上半年國際油價跌出了負值這個理由。

但國內煤化工的贏虧真是由國際油價高低而決定嗎?筆者仔細研究發現,國際油價雖然是影響現代煤化工產業的因素之一,但影響力相當有限。換句話說,這種影響力被人為地誇大了。

跟隨石化產業觀察(微信號:SHCYGC)一起來看看吧。

價格並非隨油價起舞

國內煤化工盈虧,與國際油價有多大關係?

現代煤化工主要有煤制油、煤制氣、煤制烯烴和煤制乙二醇四大工業路徑。這四大路徑中,除煤制油對國際油價稍感敏感外,其它三大路徑的產品價格與油價幾乎沒有關係。

首先,煤制氣價格由政府管著。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上半年國際油價出現暴跌,但我國天然氣門站價未與油價掛鉤調整。事實上,2015年前,煤制氣執行的是成本加成法,即由國家核算煤制氣實際生產成本,再加上適當利潤後作為價格依據。2015年後,國家將成本加成法改為市場淨回值法,由此大幅下調了天然氣門站價,變相成了政府定價。2015年,國際油價長期保持在60美元/桶上下,而我國天然氣門站價卻大幅下調30%以上,其後煤制氣價格不僅沒有隨著油價上漲向上調整,反而向下微調幾次。我國首個煤制氣示範項目大唐克旗煤制氣2013年投產時按成本加成法核定的氣價為2.75元/立方米,項目經濟性尚還不錯,但自2015年國家發改委多次下調天然氣門站價,價格由2.75元/立方米下調到1.75元/立方米,降幅達36%,項目立即陷入虧損的窘境。

再看煤制烯烴。作為完全市場化的產品,烯烴價格主要受供求關係的影響。如2018年至2019年,國內線型低密度聚乙烯和聚丙烯期貨結算價格整體呈下滑態勢,聚乙烯價格由10000元/噸跌至7500元/噸,聚丙烯價格由9500元/噸跌至7600元/噸。而這一時期國際原油價格並未出現大變化。烯烴產品價格下滑主要是受國內低端烯烴產能過剩所致。同樣的道理,今年3到5月,受疫情影響,國際油價一路暴跌至20美元/桶,而國內烯烴價格非但沒有下降,不少產品價格反而因市場需求增加出現暴漲行情,不僅企業賺得盆滿缽盈,煤制烯烴更成為上半年煤化工領域最亮眼的產業。

近年來煤制乙二醇價格出現大幅下跌,主要原因同樣是因為新增項目過多、產能擴張過快導致供應過剩。例如,去年8月至12月,國際油價由55美元/桶上漲到65美元/桶,漲幅達到18%,而同期煤制乙二醇價格卻下跌了500元/噸,下跌幅度達10%。雖然今年上半年乙二醇價格與國際油價均出現大幅度下跌,但仔細分析就可以發現,乙二醇價格下跌主要是因疫情導致全球經濟按下暫停鍵,下游產業大多停產限產出現供過於求的市場局面所致,並非單純因油價暴跌引起。

即使看似與國際油價關聯度最高的煤制油,受國際油價的影響也十分有限。原因是我國對成品油實行“地板價”保護政策,無論國際油價跌至何種程度,成品油的價格均以40美元/桶為線,當國際油價低於40美元/桶時,成品油價格便不再向下調整。

成本主要取決於煤價

國內煤化工盈虧,與國際油價有多大關係?

眾所周知,成本是決定市場競爭能力和盈利能力的關鍵因素。成本越低則競爭力越強。以一個年產約50萬噸煤制聚丙烯項目為例。按1.3噸標煤生產1噸甲醇、3.51噸甲醇生產1噸丙烯計算,每噸產品中依次排在生產成本前3位的分別是煤炭、折舊和動力,其中煤炭佔生產成本的60%左右。煤炭不僅在煤制烯烴成本中佔比高,在其它煤化工產品也均如此。由此不難看出,煤炭價格而非國際油價才是影響產品成本的第一因素。

不只是生產,在煤化工企業採購環節中,煤炭價格同樣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以某大型煤化工企業為例。近年來因區域煤炭銷售價格逐年走高,這家企業採購煤炭的長協價格從2017年的136.5元/噸、2018年的150.5元/噸、2019年年初的162.5元/噸、2019年11月的200元/噸,到今年上漲至215元/噸,3年多來這家企業煤炭採購價格上漲了57.5%,導致該企業經濟性逐步走低。

產能釋放關鍵是技術和市場

國內煤化工盈虧,與國際油價有多大關係?

而這些因素同樣與國際油價關係不大。

現代煤化工裝置能否達產達效,首先看裝置工藝技術是否成熟。我國早期建設的大型煤化工裝置,由於工藝技術不夠成熟,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難以實現穩定運行,裝置設計產能無法釋放,導致經濟性不高。還有,我國早期建設的煤直接液化制油項目,投產多年難以達產,雖然經歷了高油價週期,但不僅沒有產生經濟效益,還虧了很多錢。另外,我國第一個煤制烯烴項目,因部分關鍵設備為首次使用,在運行初期出現了各種技術問題,導致項目難以實現穩定運行,儘管趕上了高油價的好時機,但因項目產能遲遲釋放不出來,結果不僅沒有賺到錢,虧損反而逐年增大。

其次看產能是否受限。如我國煤制氣項目雖然較快達產,但天然氣市場因季節不同存在波峰波谷週期。每年到了夏季波谷期,煤制氣項目便會因需求不振而被迫限產。由於產能無法充分釋放,又無調峰手段,經濟性自然不好。

還要看市場飽和度是否影響產能發揮。

我國煤化工項目曾一度受到熱捧出現一哄而上現象。不少產品很快處於飽和狀態,市場競爭加劇,產品賣不出去導致產能無法釋放。例如近年來隨著大量烯烴和乙二醇裝置的建成投運,低端烯烴和乙二醇市場出現產能過剩,導致裝置開工率不高,影響了項目經濟效益的發揮。

由上可知,國內現代煤化工的確與國際油價沒啥關係,千萬別盯錯了方向。

國內煤化工盈虧,與國際油價有多大關係?


既然煤化工產業成本與國際油價關係不大,為何煤化工產業一直對國際油價的升降樂此不疲,甚至還弄出個什麼60美元/桶的贏虧線呢?筆者認為,背後邏輯是國際油價會直接影響石油路徑的相關產品,進而影響煤化工與石油化工之間的比較優勢,最終影響煤化工的發展地位。比如對於烯烴產品,油價的暴跌會讓油制烯烴成本大幅下降,原油每下降10美元/桶,油制烯烴成本下降約800元/噸。而國內烯烴產業主要由油制烯烴主導。如此以來,煤制烯烴成本與油制烯烴成本的比較優勢會縮小,甚至失去優勢。

既然國內煤化工的贏虧與國際油價沒啥關係,那麼國內煤化工企業與其關注國際油價的影響,不如把精力放在如何節能降本降耗上。2019年,布倫特原油均價約62美元/桶,寧夏寶豐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烯烴生產成本為3994元/噸、中國神華集團烯烴生產成本約5274元/噸,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烯烴生產成本為5475元/噸,而此時油制烯烴成本在5800~6100元/噸。更典型的案例是,當國際油價為30美元/桶時,油制烯烴成本約4900元/噸,而寧夏寶豐能源公司的成本為3400元/噸。有了如此低的成本優勢,煤化工又何懼國際油價如何波動呢?

................................................

本文系石化產業觀察獨家發佈

轉載請按以下格式註明:

文章來源:《中國石油和化工產業觀察》雜誌

作者:陳丹江

圖片來源自網絡

本期編輯:歸歸、小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