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书,奇异的人3

恩师金童子注:

一万个人,就可以有一万种道德经。第一章:论道总纲,有无可名尹喜问:我知道许多修道者都不能说清楚“道”究竟是什么,能不能说得清楚呢?修道的最基本的方法究竟怎样呢?老子答:道可道也①,非恒道也②。名可名也③,非恒名也。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两者同出,异名同谓⑩。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学者的一般通解:“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注释] ①第一个“道”是名词,指的是宇宙的本原和实质,引申为原理、原则、真理、规律等。第二个“道”是动词。指解说、表述的意思,犹言“说得出”。 ②恒:一般的,普通的。 ③第一个“名”是名词,指“道”的形态。第二个“名”是动词,说明的意思。 ④无名:指无形。 ⑤有名:指有形。 ⑥母:母体,根源。 ⑦恒:经常。 ⑧眇(miao):通妙,微妙的意思。 ⑨徼(jiao):边际、边界。引申端倪的意思。 ⑩谓:称谓。此为“指称”。 ⑾玄:深黑色,玄妙深远的含义。 ⑿门:之门,一切奥妙变化的总门径,此用来比喻宇宙万物的唯一原“道”的门径。 老子破天荒提出“道”这个概念,作为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它的涵义博大精深,可从历史的角度来认识、也可从文学的方面去理解,还可从美学原理去探求,更应从哲学体系的辩证法去思维…… 哲学家们在解释“道”这一范畴时并不完全一致,有的认为它是一种物质性的东西,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元素;有的认为它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同时也是产生宇宙万物的泉源。不过在“道”的解释中,学者们也有大致相同的认识,即认为它是运动变化的,而非僵化静止的;而且宇宙万物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一切运动,都是遵循“道”的规律而发展变化。总之,在这一章里,老子说“道”产生了天地万物,但它不可以用语言来说明,而是非常深邃奥妙的,并不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加以领会,这需要一个从“无”到“有”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我的理解是:道,是可以说的,但不是一般的平常说法,有些要靠自己去体会才行。要说清楚,就要给事情令名,令名也是可以的,但不是按平常的令名来理解。只是用平常的令名来比喻,来推理。 首先,我们知道这个无边无际的世界所有的一切都要令名,抽象出万事万物的共性,就是把这个世界可以一分为二,我们不能感知的事物我们以为没有(其实是有很多),可以令名为“无”,一切事物都是从没有到有,因此“万物”开始时都是“无”的状态,就连我们看到的天和地也都是从“无”开始的。我们可以感知的一切事物,我将其令名为“有”,一种事物因为有了开头,就生出很多有关联的事物来,所以说,有为万物(万物是指能感知的)之母。这样一分,看世界就明了。就可以分析感悟了,就可以来讨论了。(可道)我们这个令名当然不是常规的令名,“有”不是说有钱,有屋、有车的实有,而是一个概括性的哲学语言的“大有”(非常名)那么,如何来理解,分析和感知这个“道”呢?老子给出了两种基本途径。就是常从“无欲”中,观察其妙处,常从“有欲”中,观察其变化。“无”和“有”都是从道中变化出来的“同出一门”,不过是我们给他不同的令名罢了。“无”和“有”都有很多玄妙(玄之又玄),需要我们细细的去体会领悟,如果你要修道,就要细细的体会和领悟这些玄妙,这是开启“道”的大门的钥匙。 “道”的确是说不清楚的,只能靠领悟。几千年来,论述“道”的著作汗牛充栋,在我看来,越来越说不清楚。但是老子说得比较清楚。他首先提出了一个总论,提出了两分法,把世界所有的存在归纳为“有”和“无”两种形态,提升到哲学的高度。并且提出了修道的基本方法是,在寂静忘我(无欲)的状态中去领悟道和感知“道”的玄妙,在有逻辑思维(有欲)的状态下去分析道的变化和作用。即是“道法自然”这一章节是修道的总论,看起来很平常,其实包含的内容博大精深,我们的一切修练都应以此为基本点,脱离这个总论的其他方式都是不正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