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明白我的勇敢

等你明白我的勇敢

偶然在知乎刷到一条讨论“寄人篱下”的问答,而后又看到杂乱无章推送的“你有多久没给我打电话了”。

本以为我已经淡化这些情绪,怎知经不起撩拨,多年来想隐藏的情绪被连根拔起。

初中起便离开父母回老家读书,这也是我自己的决定。当初只觉得自己一腔孤勇,潇洒的不行。

初中三年,是我最黑暗,也是改变我最多的一个时期。我曾与人提及,却也不敢往下细说,更不敢让家中的亲人长辈们知晓。

你可知,“一个小孩,本不该想得太多。”

用“寄人篱下”来形容我的中学生涯确实不太对得起照顾我的亲人长辈,可我却再也找不出一个更贴切的词来描述我的生活。

每周放假前我都得仔细考虑好这周要去叨扰哪位长辈,得提前打电话告知一声。


长辈们也都是善良的人,对我照顾有加,我十分感激。

但我深知我不属于每一个我所寄居的家庭,我更不敢把“当成自己的家”这种话当真。


虽然他们是很好的亲人长辈,但我不想成为任何人的麻烦,我也不想成为他人指责父母的理由。


所以我必须得谨慎,谦虚,懂事。

似乎我天生就是一个敏感,懂得察言观色的人。

到现在我仍害怕长辈吵架或训斥自己的孩子,我怕他们的吵架是因我而起,我怕他们的训斥其实说的是我,我更怕他们对我的打扰感到不满。


只要他们表情一变,我就觉得自己十恶不赦,内心无比煎熬。

我也害怕长辈家中来亲戚朋友,此时更突显了我是个“外人”的身份,手足无措,不知道该站哪,不知道该坐哪,更不知道该不该打招呼,如何打招呼。


我更怕他们其中有人要留下来,但因为我的存在,导致房间不够用。遇到时,我真想马上逃离。

我从未像当时那般渴望独立,渴望一个人生活,渴望安静,渴望与世隔绝。


似乎从那时起,我戴上了面具,学会了隐藏自己,学会了谨言慎行,学会了与自己相处,学会了检讨自己,学会了圆滑客套。


也开始厌恶一些虚伪的人情世故,我曾一度觉得这个世界黯然无光,压抑的可怕。

初中时期读书还算努力,但因种种原因心事重重,思虑过度,表现的有些低迷,成绩排名也有些许波动。可长辈的眼中,一个小孩除了学习,思考其他任何都是徒劳,甚至是可耻的。

于是我收到一句至今想起都字字诛心的话。“书不会读,还天天想些有的没的。”

旁人看来似乎不痛不痒的一句话,却把我那时候仅有的一点东西,否定的干干净净。

可一个人的战斗还得继续啊,他是长辈,我只能听着。不要反驳,千万不要反驳!听着就好。


他把你撕碎了,你就把自己再拼回来。别等他把你撕得更碎。

初中三年我忙于和内心的阴暗作斗争,没交什么要好的朋友,独来独往也乐得轻松。


向往书中电影中的情谊,可又不会维护关系。我这样的人,独来独往应该是最好的结局。

高中时期,学校周末可以留校,只有放小长假时才会清校。而我只有等到清校,才会选择回去一趟。

到了大学,我只有等到寒暑假,才不得不归家。

这些年来我未曾改变我对未来生活的渴望。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养一只帅气的狗与一只可爱的猫,摘下自己的面具,做一个温柔的人。


至于是否能有一位自己爱且爱自己的人,我是不敢过分渴求的。

我这样的人,已经不懂该去如何爱人,更不懂如何靠近,如何表达。我愚笨的像个傻子,小心翼翼却仍错误不断。

杂乱无章推文里的母亲与我的母亲很像。

我已经不懂什么是想念家的感觉。


当有朋友与我讲她想家的时候,我有些羡慕,但更多的是无动于衷。到哪对我来说已经无所谓,不过是一个栖息的地方,说走就走,也不太留恋。

越长大便与父母弟弟联系的越少。


我习惯了独来独往的生活,习惯了没事不打扰的生活,习惯了没有父母弟弟在身边的生活。


我一个人似乎也能过完一天。

母亲要求我每个礼拜都得和她视频通话一次,我满口答应,却时常忘记。她常说想我,我常回答没什么好想的。我不是个好儿子,也不是个好哥哥。


我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断的挣扎,变得越来越独立,越来越潇洒,越来越无情。


我丢失了很多情感,我也辜负了很多对我很重要的人。

我这样的人,有时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你们。


我只能戴上面具,假装轻松,假装欢乐,假装无所谓。


只是这个面具太容易破碎,当我只剩一个人时,当我看到你们伤心时,当我遇到喜欢的人时,我就无处遁形。

至今我仍显得有些脱节与愚笨,你们都在我的心里闪闪发光,只是我仍不太会表达。请容许我暂且这么生活下去,改变太难,我尽力。

现在的我,光摘下面具与你们相见,便已花光了我所有的勇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